來源丨2022年11月04日發表于《財新》
景來律師導讀
陳志武(1962年7月—),1979年考入中南礦冶學院,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前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曾擔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特聘教授。
聲明:景來律師對推文的導讀設定及標題修定擁有權利,轉載推文時需標明轉自景來律師公眾號。
“世界未來不太可能多極化。”陳志武說,“未來,你可以不關心政治,但政治是不會忘記你的。”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金融學講座教授陳志武11月4日在一項公開演講中稱,“只談生意、只談賺錢”的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已成為歷史。
他在香港灼見名家的論壇上指出,當前的世界各國民粹主義興起、排斥外國人和逆全球化成為趨勢。他認為,過去40年的國際環境已經成為歷史。
他舉例說,香港商人過去最喜歡強調“我們不談政治”,幾十年來“只談生意,只談賺錢”行之有效,但如今新的格局正在形成,今天和未來必須要首先關心政治。
陳志武說,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騰飛,并不能簡單歸結為勞動力的優勢。其中一個原因是工業革命形成的成熟工業技術。
他舉例說,1978年改革開放后,兩個世紀以前工業革命形成的成熟工業技術,可以一夜之間從香港搬到東莞、溫州,數日內工廠就可以在內地建起來,商品由諸如利豐集團等香港進出口商貫通往來。香港正是借此扮演著中國內地與海外市場超級聯系人的角色。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過去40年是一個基于“規則”的世界。
他說,對比18、19世紀是基于“炮艦”的世界,譬如東印度公司作為一家商業公司,需要建起比肩皇家海軍、陸軍的軍事力量,但像“利豐集團“們不需要重金招募軍隊,而只需要聘請足夠多的律師,使貿易成本大幅降低。
談及勞動力優勢,陳志武引述統計指,1830年,中國人口占全球人口40%;1913年,中國人口占全球30%;當今中國人口占全球的比重降至20%。也就是說,200年前,中國人口優勢更顯著時,中國經濟騰飛反而沒有發生。
陳志武指出,今年2月爆發的俄烏沖突對當前和未來的地緣政治塑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世界格局向兩個陣營演變。
俄烏沖突后,美國拜登政府很快修復了總統特朗普當政時期受損的美國與歐洲關系,并重新團結了亞洲的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使新的地緣政治格局形成。
除此之外,疫情爆發以來,中國與西方對疫情處置方法的不同,又將不同體制潛在的、抽象的差異,變為具體的體現。
“世界未來不太可能多極化。”陳志武說,“未來,你可以不關心政治,但政治是不會忘記你的。”
談及香港未來經濟定位,陳志武稱,疫情發生以來,全球最突出的一個主題就是脫鉤,西方和中國的貿易脫鉤正在發生,意味著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前景,日益受到挑戰。
在他看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雖然這一地位近期受到來自強鄰新加坡的壓力,但香港的主要優勢還是金融及相關產業匯聚,應進一步強化。
他對香港發展創新科技產業的前景并不樂觀,認為香港的高校每年輸送的理工科人才數量太少,香港在科技方面要與深圳、上海、北京等內地城市競爭,明顯處于劣勢。
他解釋稱,“內地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將近1000萬,大多數是科學和工程專業背景的;香港每年大學畢業生總共不到3萬人,當中沒有幾個是學理工科的。”
對于個人投資,陳志武也給出建議,由于未來的世界秩序、各國內部制度都變得動蕩、對金融資產不利,而物業資產相對可靠,財富安全第一。
對企業發展而言,陳志武認為未來短線收益比長期收益更加可靠,尤其是考慮到通脹因素。他認為百年老店未來“難求難保“,企業安全第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