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大棚。高偉攝
□孟維欣 本報記者 董新英
當前正是水稻播種育苗生產的關鍵時期,連日來,明水縣的種植戶們借助天氣晴好、氣溫回升的有利時機,掀起了水稻育苗熱潮。
走進明水縣繁榮鄉自興村水稻育苗基地,40棟水稻育秧棚鱗次櫛比,大棚外,農機來回穿梭,15名工人正在搬運著育苗所需的基質、種子等物資。溫室大棚內,一臺臺播種、覆土一體化智能機器正在高效運轉,播種機均勻撒下稻種,隨后完成表土覆蓋。機械化作業體系不僅大幅提升了育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更確保了秧苗質量。
“今年我們購買了優質水稻種子1.67萬斤,能夠育苗約6萬盤,供1300畝稻田使用。育苗全部采用智能覆土下籽一體化機器,搭配水稻干籽,出芽率可以提高20%,水稻更抗倒伏,7天左右出苗,在大棚培育30多天,5月中旬左右就開始移栽插秧。”種植大戶張平說。水稻播種育苗新技術的推廣,讓種植戶告別了“靠天吃飯”的傳統種植模式,實現了“省工省時、節本增效”的生產變革,讓不少農戶走上了致富增收的“新稻路”。
秧好一半稻,苗好七分收。“智慧催芽”讓科技賦能助力春耕。近年來,明水縣積極探索智慧農業發展路徑,通過智能化催芽系統,不僅大幅提高了水稻種子的出芽率,還有效解決了農民在自行催芽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走進光榮鄉佰軍智能化催芽基地,一片忙碌景象映入眼簾,工人們正忙碌地對種子進行裝袋,一袋袋種子整齊排列正在等待上水催芽,一個周期7天能催芽種子約20萬斤,輻射附近的鄉鎮及周邊的市縣使用。“我家今年預計種植水稻120畝,播種育苗1300斤,采用的水稻種子提前進行了恒溫催芽,不僅將出苗時間縮短至4天,而且使用智能機器后下籽量更精準,種在地里安心等待出苗就行了,心里非常踏實。”樹人鄉利金村農戶李連發滿臉笑意,對恒溫催芽技術贊不絕口。
在農業生產中,不僅選種要好,種植技術同樣至關重要。為了讓農戶吃下“定心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技術人員將“知識課堂”搬到了大棚,圍繞選種育種、水肥管理等核心環節,開啟了一場全方位、沉浸式的技術指導。農技人員仔細查看每一塊田的土壤狀況,針對浸種催芽、播種密度等關鍵要點,為農戶答疑解惑,給出了專業建議,讓農戶們對水稻種植充滿信心,保障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據了解,今年明水縣預計種植水稻6.2萬畝。下一步,明水縣將持續發力,加強對備春耕工作的精細化管理,科學推進農業生產各環節,為全年糧食豐產豐收奠定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