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氣氛嚴肅的重癥病房里,正在上演著一場無聲的沖突。
病床上的退伍老兵張國福臉色發青,劇烈的病痛已經折磨了他太久。可他還是盡全力攥著小女兒的手腕,眼含熱淚地搖頭。
女兒卻捧著父親的英雄勛章,一邊哭訴著自己的不孝,一邊央求著父親什么。
而病房外,幾個一身戎裝的高級將領卻早已默默站在那里,注視著病房里發生的一切。
僵持不下之際,老人身上的治療儀器發出一陣嗡鳴,緊張的氣氛被緊急趕來的醫護人員打散。
可被推入搶救室的那一刻,張國福望向那幾位軍官,輕輕地敬了一個軍禮。
那么,張國福和子女之間有何沖突,他的病房外又為何站著幾位高級將領?張國福老人最后的那個軍禮背后又藏著什么隱情呢?
“張國富,找到了!”
對于駐扎在西安的第47軍軍部來說,那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上午。
政治部的同志們照常上班,和往常一樣地在所有工作開始之前,先翻開一本已經記錄了40多年的資料。
資料里的老照片被保存得很好,泛黃的照片中立著一位青年男性。他身姿挺拔、面目嚴肅地站在奔騰的江水前,堅毅得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城墻。
入職不久的小同志仔細擦了擦浮灰,向他的前輩問道:
“您說,咱們還能找到這位張國富戰士嗎?”
“只要一直找下去,總會找到的。”
前輩搖搖頭,用懷念的語氣輕嘆道:
“40年了,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過得好不好。”
兩人說完,就投入到了繁忙的政務中。誰知冥冥之中仿佛有什么指引,就在這段插曲后的當天下午,一位士兵匆忙地敲響了政務部的大門。
也許是太過激動,他咚咚地敲著,沒等人開門就大聲喊道:
“找到了!那位張國富前輩,我們找到了!”
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政治部的部長當即沖出來,一邊往外跑一邊問士兵具體的情況。士兵興奮地指著榮譽室的方向,說著:“人就在那里!”
聞言,這位早已苦尋張國富多年的老首長沒等士兵說完,就用當年與敵人周旋的速度奔向了榮譽室。
可一推門見到人,他胸口奔涌的熱血卻突然停了一瞬——
原來,在榮譽室滿墻張國富的英勇戰績中,只站著一個年輕溫柔的女孩,絲毫不見昔日老下屬的蹤影。
老首長很快收拾好心情,快步上前,向女孩敬禮。
他思考了一下,問道:
“戰士剛剛告訴我,47軍曾經的戰斗英雄張國富找到了,看來姑娘是消息的提供者。那你能和我講講他的消息嗎?”
女孩有些靦腆地笑了笑,稱自己叫冬妮。她的父親是退伍軍人,名叫張國福。
因為先前從父親那里聽到了47軍軍部的名字,冬妮便趁著出差的機會到了47軍駐扎地,想要參觀一下這支父親總掛在嘴邊的傳奇軍隊。
可誰知到了榮譽室沒等講解員開始介紹,女孩便湊上前去,輕輕觸摸了黑白照片上的那位英雄戰士。
左二為張國福
隨后,她掏出隨身攜帶的一張照片,語帶哽咽地說:
“這就是我的父親啊!”
這才有了戰士們飛奔去政治部的后續。
可“富”與“福”一字之差,差之千里,自然不能憑借相似的名字冒領身份。
老首長找了張國富這么多年,由于失望了太多次,這次也不敢輕信。好在冬妮知道老首長的顧慮,很快拿出了父親的照片。
見到照片的第一眼,老首長當即認出了人,激動得流下淚來。他握著冬妮的手連連感謝,說著自己對張國富的擔憂和想念。
從張國富音訊全無之后,第47軍已經找了他近40年。本以為此生就此擦肩而過,誰知道一萬四千多個日夜的追尋竟當真有了一個好結果。
興奮的老首長再也等不下去,他立刻和遠在黑龍江鶴崗的張國福通了電話。
在和老首長一同追憶了過去的征戰時光之后,張國福更是意猶未盡地鉆到屋里,翻出了他珍藏已久的數十枚軍功獎章。
這一次,敞開心扉的張國福終于不再隱瞞那些英勇作戰的過往。他指著那些塵封四十年仍舊不掩光芒的勛章,無比懷念地回憶道:
“1950年的時候,主席還把我拉到他們家吃飯呢!”
屢建奇功的“孤膽”少年
從第四野戰軍授予張國福的“孤膽英雄”榮譽稱號中就可以看出,張國福的大半軍旅生涯是與孤身作戰的兇險時刻緊密相連的。
早在1947年,年僅16歲的他就在國民黨部隊的火力猛攻中猛竄出來,僅用一枚小小的手榴彈便挾持了敵方一眾高級將領。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昔日談笑風生的國民黨將領們竟被張國福這樣一個半大小子嚇得不敢活動半分,拱手讓出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無獨有偶,在遼沈戰役中,張國福再次神兵天降。他深藏在戰友們的遺體之下,一邊強忍心中的痛苦,一邊趁敵人懈怠之時手拿著火箭炮一躍而起!
在荒蕪的胡家窩棚里,國民黨軍的指揮官望著幾無活人的土地,只以為自己勝券在握。
可誰知從尸山里冒出來一個渾身浴血的張國福,猶如一支利箭插進了國民黨指揮部,聲如洪鐘地吶喊著:“要么撤退,要么就同歸于盡!”
這時,歷史再一次眷顧了不懼生死的張國福。國民黨將領在張國福的火箭炮面前,只能舉起了雙手。
這次戰役一舉摧毀掉了敵人盤踞在東北的大半勢力,使得東北的解放步伐大大加快。
屢得奇功的張國福更是成了全軍的小英雄,還被首長拽到身前,一邊教訓他不顧一切的兇險舉動,一邊笑呵呵地為他申請了特等功。
1950年,黨中央要為全軍在各大戰爭中涌現出來的戰斗英雄們開一次表彰大會,年紀輕輕就以一人之力改變兩場戰爭局勢的張國福自然位列其中。
可在場的78個戰斗英雄中,大多是老成穩重的中年將領和意氣風發的青年軍人。
因此,年僅19歲的張國福就顯得格外突出了。
雖然一張方正的臉龐還帶著些許稚嫩,可他的眼神卻已然淬煉得銳利過人。這雙眼睛一和毛主席的目光對上,便吸引了主席的注意。
主席看見他就覺得親切,便立刻走到張國福面前,爽朗一笑:“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說完,主席舉起手中的酒杯一飲而盡。
也許是從年輕的張國福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的影子,也許是為祖國有這么多有勇有謀的年輕人來保衛而感到高興,大會結束之后,毛主席又拉住了張國福。
他興致高漲地邀請包括張國福在內的幾個戰斗英雄到他家里去再聚一次。張國福哪里受得住主席這樣的款待,只能一邊紅著臉,一邊對主席連連道謝。
只可惜,平靜祥和的日子過得太快,三八線邊的敵人正對新生的中國虎視眈眈。就在大會開完的第二年,張國福就追隨著47軍的腳步,踏上了朝鮮戰場。
為了阻攔臨津江沿岸的“聯合國軍”向我軍主力發起進攻,張國福和戰友們必須在345.6高地上阻擊敵人。
在這場敵我實力懸殊的阻擊戰中,張國福看遍了犧牲和別離。
每一個呼吸之間,就有可能從頭頂飛來敵軍的手榴彈、子彈、炸藥包;每一次眨眼的間隙,高地之上就有可能潛伏進一個敵人,在戰友們防不勝防時射來奪命的子彈。
頭頂的飛機一刻不停地盤旋著投下炸彈,剛剛還一起奮戰的戰友頃刻化為飛灰;裝備精良的皮卡和坦克從昔日鮮活的戰友們身上緩緩壓過,將濃重的血色碾進焦土。
每一個夜晚都太痛苦,每一個黎明都太難熬。可哪怕在巨大的犧牲面前,全連戰士們沒有讓敵人前進過哪怕一步。
整整七天八夜的堅守過后,志愿軍戰士們除張國福外全部壯烈犧牲,而張國福也因為傷勢過重被送回了國內治療。
可就在回國之后不久,這樣一位戰斗英雄卻徹底失去了蹤影,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張國福和家人
急流勇退,亦是英雄
張國福回國之后,黨中央因他與他的戰友們七天八夜的堅守、戰斗至最后一人的英勇、一步不退的犧牲而為他頒發了多項榮譽和獎章。
在張國福回鄉之后,他的故鄉吉林榆樹縣也因為家鄉出了位戰功累累的大英雄而倍感自豪。
縣城特地撥出一筆預算,用來幫助張國福休養和生活,還為他安排好了工作和住所。
可故鄉親鄰無微不至的關懷卻讓張國福感到越發痛苦。他始終認為,自己負傷回國后得到的一切都不屬于他自己,而是屬于高地阻擊戰上的所有戰士。
正是因為戰友們的犧牲,張國福才能夠活著走下戰場,享受著溫暖的住所和舒適的生活,可那些為保家衛國而犧牲的戰友們卻只能埋骨在異國他鄉了。
這樣的認知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張國福的內心——偏偏活下來的是張國福,明明活下來的不該只是張國福。
戰爭的犧牲令人痛苦,戰爭時所留下的創傷更是永遠都無法磨滅。
而痛苦和迷茫卻沒能在這位特級英雄身上存留太久,逃避本就是懦夫之舉,富有一腔孤勇的張國福選擇了繼續前行。
既然戰爭已然結束,那他就去往需要自己的地方,到基層去投身建設。
于是,張國福改了自己的姓名,由“富”改為了“福”。隨后,他帶著這個有福的名字,收拾行囊,悄無聲息地離開了故鄉。
聽聞天寒地凍的鶴崗正缺人手,他便孤身來到了這里。做了幾年消防員后,又在上級需要時成為了一個火藥工,這一干就是20多年。
從特級英雄到基層火藥工,這之間的落差不可謂不大。可二十多年里,張國福從未向任何人吐露過他的過往,連子女們都不曾知道父親曾是主席都夸贊的戰斗英雄。
直到小女兒的那一場西安之行,才揭開英雄塵封的那段崢嶸歲月。
可謎底解開之后,張國福一家人仍舊過著平靜的生活,從沒想過依靠著他的勛章和戰功向國家要求什么。
可命運卻不肯放過這位英雄,讓他安度晚年。
1997年,張國福健康的身體被癌細胞和肺積水徹底擊垮,66歲的他很快就臥床不起。
病痛摧折了老兵挺拔的脊梁,貧窮的家庭更無力支撐張國福的治療費用。
兒女們不忍看到堅強了一輩子的父親被癌癥折磨得形銷骨立、痛苦虛脫,只能選擇向剛聯系上的47軍的叔叔伯伯們求助。
聽聞老戰友病重,張國福曾經的老首長和上級們立刻行動起來。中央更是在得知張國福的人生經歷后親自派人,將他接到北京的解放軍醫院組織專家會診。
可由于肺癌發病迅猛,縱使醫生們使出渾身解數,依舊無法挽回張國福漸漸流失的生命。病床上的張國福只能搖搖頭,望著自己的女兒說道:
“早知如此,你就不該告訴同志們,讓國家為我費心。冬妮你瞧,為了我這個病,浪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啊。”
父親的這番話讓小女兒的心中愈發不是滋味。冬妮只能一邊愧疚自己違背父親意愿的不孝,一邊拿著父親的軍功章,請他想一想牽掛他病情的國家,再堅持一下。
總政總參的幾位領導也紛紛勸他,讓張國福安心治療,國家永遠會和民族英雄站在一起。
看到黨和國家依舊記掛著他、關心著他,張國福的臉上露出了釋然的神色。就在他還想說些什么時,一股劇烈的疼痛擊中了他。
醫護人員很快涌進來,手腳麻利地將他送往搶救室。或許是大限將至,心中有了預感的張國福望向那幾位長官,向著他深愛的國家和兒女們輕輕地敬了一個軍禮。
1998年7月11日,做了最后道別的張國福于北京病逝。在孤身離開戰場47年后,這位“孤膽英雄”終于釋然離去,回到了戰友們的懷抱之中。
尾聲
兩次重要戰役里,張國福迎難而上,孤身迎敵;朝鮮戰場中,他孤獨堅守,一步不退。而回國之后,張國福又在戰友皆逝時,選擇了遠離家鄉。
可以說,在人生的許多時刻,張國福都是孤獨的。但在富國強軍、保家衛國的道路上,他從不孤獨。
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正沿著先烈們走過的道路,步履堅定地向他們走去。愛國的星星之火,也將綿延成燎原之勢,永遠燃燒在人們心中。
對于張國福在軍功與榮譽之間選擇急流勇退的決定,您有什么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想法。
參考資料:
1. 環球時報:頂天立地真英雄 埋名四十載的戰斗英雄張國福
2. 中青在線:老兵張國福:英雄的榮光永不褪去
3.新長征:埋名四十載的戰斗英雄張國福
4.中國軍網:特級戰斗英雄張國福:隱姓埋名四十春秋,至死不忘沖鋒陷陣
5.浙財學習:紅心所向 | 請看“戰斗英雄”張國福
6.齊魯晚報:特級戰斗英雄張國福,秘聞驚呆國人!老兵隱藏40年 身份曝光后震驚全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