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面對面溝通,我們不僅能夠向成都知名景區全面展示平臺的資源優勢,更能直接了解政府部門的最新政策導向和文旅行業的實際需求。”活動結束,美團公共事務經理白瑤涵表示,“此次交流實現政府部門、景區景點和平臺企業的三方聯動,提升了溝通效率,期待未來能舉辦更多這樣的精準對接活動。”
在數字化浪潮下,文旅行業與平臺經濟融合發展、雙向賦能成為新趨勢。4月11日,由成都市商務局、市文廣旅局、市民促中心聯合主辦的“破界煥新 共話未來”成都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活動之文旅對接專場活動舉辦,文旅企業與平臺經濟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文旅與平臺經濟雙向賦能的創新路徑。
平臺賦能文旅:美團一年售出超1億張景區門票
平臺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賦能文旅產業。白瑤涵介紹,美團作為科技零售公司,其景區門票業務覆蓋全國約330個城市的近2萬家景區,一年售出超1億張景區門票。美團借助強大的用戶數據、專業的數據保障團隊以及豐富的營銷資源,為景區提供資金、技術和流量支持,實現精準營銷,“我們具有識別項目差異化的優勢,還可以整合直播、大眾點評、外賣套餐等業務,幫助文旅景點破圈”。
快手也在文旅宣傳上持續發力,其2024年GMV實現從1.35萬億到1.39萬億規模的突破。“我們開拓了短劇等文旅宣傳新陣地,累計上線多部過億經營規模的短劇,幫助文旅城市制造話題、樹立品牌。”快手西南區公共事務總監董焦介紹,未來兩年會投入過億流量扶持鄉村振興重點文化路線和鄉村幸福帶頭人,助力鄉村文旅發展。
東方正火董事兼總裁羅邴文提到一組數據:2024年成都傳媒集團東郊記憶舉辦各類活動超2500場,吸引游客超1700萬,整體營收超30億元,較2021年增長370%。羅邴文表示:“東郊記憶在音樂展演、數字文創、國貨潮品三大領域資源豐富,擁有全球最大的數字美術館和多個數字藝術裝置展覽,這些項目需要文旅平臺在票務銷售、流量導入、產品推廣等方面提供支持。”
活動中,不少企業提到,平臺經濟對文旅產業的賦能,不僅體現在營銷和宣傳層面,還深入到產品開發、服務提升等多個環節。從線上購票、行程規劃到線下的景區導覽、餐飲住宿,平臺經濟正在構建一個全方位的文旅服務生態系統,讓游客的旅行體驗更加便捷、豐富和有趣。
文旅反哺平臺:優質內容吸引更多用戶
武侯祠、杜甫草堂、極地海洋公園、海濱城景區等文旅單位也在活動中分享了文旅賦能平臺經濟的創新模式。
文旅產業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武侯祠打造了智能票務線上預約系統,2024年該平臺預約量達570萬人次;同時,其運用數字孿生等技術,上線虛擬展廳,推出數字人講解服務。杜甫草堂線上購票比例達70%,與攜程、美團等平臺深度合作,在宣傳方面獲得大量曝光。結合平臺經濟,兩館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通過開發文創產品、舉辦文化活動等,為平臺提供文化內涵豐富的內容,吸引更多用戶。
成都極地海洋公園相關負責人朱彤分享,公園與OA平臺、內容平臺以及本地生活平臺合作,不斷豐富游玩線路和體驗項目;通過開展品牌活動、場地租賃、產品定制及與眾多知名品牌合作等方式,拓展流量新空間,賦能平臺,為其提供了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內容資源。
在羅邴文看來,人才資源和政策支持是平臺經濟和文旅產業雙向賦能的關鍵,“文旅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人才,而優質人才又能反哺平臺生態;同時,精準的政策也是連接二者的橋梁。”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圖 王柳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