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聞魏夫人, 群仙夾翱翔——杜甫”
“尋仙向南岳,應見魏夫人。——李白”
中國第一個女道士便是西晉時期的魏華存,也是中國第一個道教女學者,后被上清派奉為開派祖師。她出生于官宦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備了深厚的文化素養,天師道北遷后,中原地區成了道教活動的中心,魏華存受其影響,加入了天師道,憑著她過人的才氣和道徒們的擁戴而成為祭酒中唯一的女性。
人物生平
魏華存,生于三國魏齊王芳嘉平四年,卒于東晉成帝咸和九年,享年八十三歲,任城人,字賢安,晉司徒劇陽文康公魏舒之女,人稱魏夫人。魏華存自幼好道,誦讀《老》《莊》。她一心向道,不肯婚配,但在父母的嚴令下,二十四歲時嫁于太保掾劉乂(文),字幼彥,后生二子,長為璞,次為瑕。二子初立,魏夫人就別居宇室修道。
魏華存在河內郡野王縣(今沁陽市)陽洛山支脈沐澗山上獨居清修,魏華存大德高行,天師道徒推舉其為天師道祭酒(高級傳教師),領職理教,恪盡職守。334年,魏華存得道飛升,住世83歲。升仙之后,棺內下葬的只是一把玉劍。據說是白日飛升,人們尊稱其為“南岳夫人”。
傳說
相傳魏夫人別寢修煉后,常有仙人感佩于她的執著修道,下凡傳授她修道大法。某夜,清虛真人王褒及諸真人降臨其室。魏夫人禮拜過后,王褒問她:“你認為道教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魏夫人答:“我想應是天師道尊崇的玉清境吧。”王褒搖頭說道:“世人只知道玉清,但不知道天界還有一處上清仙宮,其實上清仙境較之于玉清仙境更勝一籌。”略停了一下,王褒又說道:“當曾有太極真人率領群仙降臨華山,特地來通告我已名錄仙籍之事。后來太極真人再次降臨,并傳授給我《大洞真經》等三十一卷經書,要我按照經書修煉,傳給后人。這些經書均是上清宮中所藏真經。我見你誠心奉道,很有仙緣,所以將經書傳給你,望你能繼往開來,將上清經法發揚光大。”王褒說著便將那些經書拿給了魏夫人。
另又傳景林真人也曾降臨傳養生寶典《黃庭經》給魏夫人。又傳魏夫人曾受邀參加了西王母在昆侖山舉辦的瑤池蟠桃會,她見到了掌管眾女仙的西王母,西王母極為欣賞魏夫人潛心修道的誠心,便引領她晉見了玉晨大道君,受封“紫虛元君”,掌管南岳衡山,《云笈七簽》稱她“總領南岳,司命生死”,所以世人又稱她為“南岳魏夫人”。道書中也說她成仙升天后,授以“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岳夫人”之職,主管下界奉道應仙之人。
魏華存與上清派
據《真誥》記載,魏華存在修行中感召仙真降授《上清大洞真經》等經典,奠定了上清派以存思、內丹為核心的修煉體系。魏華存羽化之后,其子劉璞傳法經于楊羲。后經楊、許謐等人的傳播,魏華存所出的上清經法流行江南,形成上清派。故道教上清派尊魏華存為第一代始祖,稱為“上清道主”。
楊羲本來是吳郡人,后來到句容。他與許謐(許邁之弟)、許翙父子交好,被許氏推薦為瑯琊王司徒公府舍人。他們三人都信奉道教,因此便合伙造作道教經典。東晉興寧二年(364),楊羲以扶乩降筆之法,聲言南岳魏夫人與眾仙真下降,授予他上清眾經31卷,以及諸真傳記、修行雜事等,命楊羲用隸書寫出,傳與句容許謐、許翙父子。到了東晉末年,楊羲、二許均已先后去世。許翙之子許黃民為躲避戰亂,攜帶經文至浙江剡縣。從此《上清真經》開始在社會上廣為傳播,江東許多道士都曾參與傳抄經典,其中王靈期至許黃民(許翔之子)處求上清經后,又增刪潤色,造作上清經法至五十余篇,使經書增至一百多卷。
《上清真經》的問世與傳播,在道教中形成一個新的教派即上清派。許謐、許翙家族,原本屬天師道世家,其開派人物均為高門士族出身,受到良好的封建教育,文化修養較高,與封建統治的上層人物有密切關系,屬于士族知識分子。該派信奉元始天王(后改稱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等神靈,以魏夫人或楊羲為開派祖師,主要傳習《上清大道真經》、《黃庭經》等經典。在修行方術上特別重視誦經、思神、服氣、咽液等,也兼習金丹、符咒等方術,但反對天師道的房中術。上清派雖由楊、許首創,但教派的奠基光大者,卻是南朝齊梁時著名道士陶弘景。故上清派以女道士魏華存(南岳魏夫人)為第一代宗師,楊羲為第二代宗師。楊羲以下依經法傳授次序。至第九代上清派宗師陶弘景,因其居茅山傳上清經法,開創了茅山宗,上清派遂為茅山宗所承襲。
魏華存與清微派
清微派作為南宋新興符箓派,主張“會四派而歸一”,即融合上清、靈寶、道德、正一等傳統道派。在這一過程中,魏華存作為上清派核心人物,被清微派納入主神體系。清微派宣稱其道法源自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傳法后衍而為真元、太華、關令、正一四派,至十傳乃由祖舒元君會四派而為一,始立清微宗派。在此過程中,魏華存被描述為清微派早期傳法鏈條中的一環。《道門十規》中便稱:清微自魏(華存)、祖(舒)二師而下,則有朱(洞元)、李(少微)、南(畢道)、黃(舜申)諸師,傳衍猶盛。清微派宣稱該派道法由元始天尊傳玉宸道君(即靈寶天尊),道君傳妙化天帝,天帝傳西王母,王母傳九天玄女元君和浮光尊帝,玄女元君傳九天妙道元君,妙道元君傳魏元君和許元君。魏元君下傳十六代至文元君,許元君下傳十一代至許天師,浮光尊帝下傳四代至朱元君。祖元君先后師從許天師、文元君、朱元君,集三師清微之學于一身,后開清微派。
清微派法職體系中的部分職位(如“清微洞真使”)及符箓(如“文昌符”)在行法時需奉魏華存為“主法”或“師派”,尤其在雷法科儀中,魏華存常與祖舒并列。如《清微元降大法》,清微派便認為該經文是仙人所授的元始之道,后經紫虛元君魏華存授東華上佐司命揚羲,自此流方,因此稱為元降,這元降亦成為行法的一個號令。
建樹
魏華存對道教的養生理論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創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的養生理論,并根據自己的修煉實踐寫下了具體的修習方法;還搜集了《太上寶文》、《太洞真經》、《黃庭經》等道教典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理教義,是上清派的理論基礎。魏華存在道學、醫學、養生學、文學等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她傾其一生整理出了《元始大洞玉經》(3卷)、《元始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1卷)、《大洞玉經壇儀》(1卷)、《總論》(1卷)以及《黃庭內景經》和《黃庭外景經》等道教經書。
《黃庭經》以七言詩的形式描述人體臟腑功能,其所強調的存思五臟六腑之神,形成合醫學、仙道為一體的存想靜功,成為靜氣功的創始人。她的《黃庭經》成為道教上清派的理論基礎。中國女子修道也是從魏夫人開始的,黃庭觀開創了中國女道士修行的先例,故魏夫人和《黃庭經》在道教中的聲望極高。
魏華存以修煉地陽洛山為中心,用她醫學、養生學的研究在各地懸壺濟世,布道度人,深得百姓愛戴。她仙逝后,人們為其建起“魏夫人祠”進行祭祀。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陽洛山下的仙神河東岸建了“紫虛元君殿”。北宋末,宋徽宗又賜額為“靜應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