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51年3月的一天,王近山接到了彭德懷的電話,通知他做好準備,毛主席要親自見他。
接到命令后的王近山一刻也不敢耽誤,他立刻打了抵京的報告,和軍事參謀武英一起從兵團駐地趕到北京,住進了北京飯店。
對于此次赴京的原因,王近山自然是心知肚明。
180師在朝鮮戰(zhàn)場遭受重創(chuàng),相關責任歸屬問題還沒個定論,他和武英就是來配合調查的。
王近山覺得吃了敗仗,愧對黨和國家的重托,所以就想一股腦地把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
可是毛主席在聽完后,神情變得愈發(fā)凝重,然后嚴肅地說:現(xiàn)在只是調查,還沒到做結論的時候。
后來毛主席親自找了相關同志談話,了解情況,明白責任不在王近山,就立馬安慰他,讓他放下思想包袱好好打仗。
王近山如釋重負,對毛主席的關心十分感動,于是簡明扼要地說出下一步作戰(zhàn)計劃,毛主席聽后大悅,盛贊王近山:“你真不愧是人才!”
沒過多久,王近山果然給毛主席帶來了好消息,他率領部下打了一場載入史冊即上甘嶺戰(zhàn)役。
毛主席到底是怎么調查180師失利原因的呢?被毛主席夸贊的王近山又有什么傳奇的人生經歷呢?
人送外號“王瘋子”,打起仗來不要命
1915年,王近山在湖北出生,他家境貧寒,15歲就參加了紅軍,由于他帶兵的能力出眾,第二年就當上了連長。
王近山在革命的道路上高歌猛進,逐漸成長為一名有勇有謀的優(yōu)秀指揮員,同時因為他打起仗來不要命,還收獲了一個特別的外號—“王瘋子”。
1934年10月,王近山率領全團弟兄在四川和國民黨軍作戰(zhàn),一打就是五天五夜。
夜幕降臨時,戰(zhàn)事才稍微平靜下來,戰(zhàn)士們實在太累了,連日來的激戰(zhàn)早已讓他們的身體透支,所以在王近山宿營的命令下達后,戰(zhàn)士們很快就閉上眼睛,進入了夢鄉(xiāng),就連哨兵也支撐不住垂下了眼皮。
王近山也是疲憊不堪,但他還是堅持起來巡視查哨,身為團長的他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為戰(zhàn)士們的安全負責。
王近山走著走著就聽見遠處傳來異樣的聲響,他憑直覺判斷出這是敵人想要摸黑偷襲,同時他還感受到敵人正在慢慢逼近,并試圖包圍他們。
怎么辦?王近山陷入了沉思,戰(zhàn)士們正在酣睡,若是貿然喊醒他們,告訴他們敵人要包圍我們了,勢必會讓戰(zhàn)士們自亂陣腳,嚴重的話還可能會吃敗仗。
突然,王近山靈機一動,他趕緊大喊:“戰(zhàn)士們,敵人要逃跑了,我們快點去抓俘虜!繳槍的不殺!”
王近山的這一招化被動為主動,徹底激起了戰(zhàn)士們的斗志,他們聽到團長這么一喊,連衣服也顧不上穿,就拿著槍,迷迷糊糊地沖出來開始追殺敵軍。
而此時的敵軍則被王近山弄得摸不著頭腦,他們呆愣在原地,王近山則率領軍隊抓住了突圍的有利時機,把敵軍該殲的殲,該俘的俘,又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王近山也始終沖鋒陷陣,帶領戰(zhàn)士們大破日軍,為抗擊日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1937年12月,5000日軍分六路向壽陽方向進發(fā),準備采取“分進合擊”的戰(zhàn)術,王近山臨危受命指揮部隊在內線與日軍拼殺,經過一天的激戰(zhàn),我軍遏制住了日軍。
牽制住敵人后,王近山則率領主力到外線繼續(xù)打擊日軍,王近山指揮部隊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讓日軍無法鎖定他們的準確方位,惱羞成怒的日軍采取更加瘋狂的進攻方式,王近山不幸中槍。
“可惡的小鬼子們,都給我見鬼去吧!”左肩中槍的王近山對著日軍破口大罵,剛罵完,他的左胸就又被日軍擊中,應聲倒地后他就徹底失去了知覺。
王近山昏迷了10天才清醒過來,由于傷勢過于嚴重,醫(yī)生決定采取截肢的治療方案,視打仗如命的王近山自然不肯同意。
王近山大吼道:“我這只手真的不能丟啊!我還要打仗,還有那么多日本鬼子等著我殺呢!”
醫(yī)生們都被他的膽識打動,重新為他制定了治療方案,只是這會加重他生理上的痛苦,延長他的住院時間。
但對王近山來說,只要能打仗,這些皮肉之苦都算不了什么,他甚至向醫(yī)生要求局麻,因為擔心手術期間意外發(fā)生而鋸掉他的左手。
解放戰(zhàn)爭時,王近山又因急于趕赴前線而發(fā)生車禍,他全身上下血肉模糊,右腿更是粉碎性骨折,聽到醫(yī)生說自己可能會落下殘疾,王近山當場崩潰了,他害怕以后再也不能打仗了。
鄧小平為了安撫他,同意王近山傷好后就上戰(zhàn)場,這才讓王近山穩(wěn)定下來,安心接受治療。
王近山感到好轉后,就立刻瘸著腿上了前線,他憑借其出色的能力,又為我軍貢獻了傲人的戰(zhàn)績,贏得了襄樊戰(zhàn)役。
接著,他又率領軍隊打了一場又一場大勝仗,戰(zhàn)績輝煌。
1949年12月,王近山被授任為軍長。
可這位立下赫赫戰(zhàn)功,打起仗來不要命的“王瘋子”卻在建國后不久要接受調查,這究竟所謂何事呢?
朝鮮戰(zhàn)場失利,毛主席親自調查
1851年,朝鮮戰(zhàn)爭打響,王近山率領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但在和美軍對峙的第五次戰(zhàn)役時,王近山率領的180師受到美軍重創(chuàng)。
這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關注,毛主席一邊開始調整志愿軍在朝鮮戰(zhàn)場的戰(zhàn)術,另一邊要對失利的責任歸屬問題展開調查,其中就包括王近山。
于是就出現(xiàn)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接到通知的王近山沒有感到意外,因為在朝鮮戰(zhàn)場失利的時候,他就預料到會有這么一天。
遞交赴京報告后,王近山就帶著參謀武英馬不停蹄地趕往北京,住進了北京飯店,等待和毛主席的面談。
令人沒想到的是,王近山這一等就是七天,雖然知道這次見面的原因,但他還是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終于在第七天,他接到了夜晚12點見面的通知。
王近山打起仗來連命都可以不要,可到了要見面的時候他卻慌了神,一來是對180師失利的愧疚和自責;二來是要和毛主席當面匯報。
“王近山同志,你把第五次戰(zhàn)役的詳細情況和180師受損的原因先說一下。”毛主席開門見山。
王近山皺著眉頭,羞愧地低下了頭,說:“第五次戰(zhàn)役是我指揮方面出現(xiàn)失誤,180師失利我負主要責任。”
毛主席十分理解王近山的心情,明白王近山是一個敢擔當?shù)娜耍Z重心長地說:“現(xiàn)在只是調查研究,還不到做結論的時候,調查完才知道誰負什么責任。”
王近山一直沉浸在戰(zhàn)場失利的陰影中,再加上他見到毛主席很是緊張,所以平時的冷靜睿智在頃刻間化為烏有。
眼見他半晌也說不出話來,氣氛突然之間變得很尷尬。
“主席,我想能不能讓武英參謀向您補充匯報一下,他也是這場戰(zhàn)役的見證人。”王近山小心翼翼地詢問。
武英看見毛主席點了頭后,他就深吸一口氣,詳細地向毛主席匯報了戰(zhàn)況和180失利的原因。
武英認為,戰(zhàn)爭時,各位軍長意見相左,沒有采取一個穩(wěn)妥的打法,戰(zhàn)場的地理環(huán)境不適合大兵團作戰(zhàn),敵人卻巧妙地改變了戰(zhàn)法,而且我們還困在以前的戰(zhàn)術里,所以180師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
毛主席認真地聽完后,看向王近山說:“武英參謀說得很全面,王近山同志你有什么要補充的呢?對于戰(zhàn)場指揮問題你怎么看?”
王近山嘆了一口氣,低下頭說:“大家都覺得是我的指揮有問題,我愿意為這次失利承擔一切責任。”
還沒等王近山說完,毛主席就嚴肅地說:“現(xiàn)在談責任為時尚早,等到把事情全部弄清楚,該擔責任的一個跑不了,沒責任的一個也冤枉不了。”
毛主席沉吟了片刻,對王近山說:“有人向我寫信,內容是這場戰(zhàn)役的失利,主要是你右傾造成的,但現(xiàn)在聽完你們的匯報,事實恐怕不是這個樣子的,你們還有其他材料補充的嗎?”
武英見狀,連忙應聲道:“主席,有,有,我每天都會寫日記,上面詳細地記錄了戰(zhàn)場的情況。”
“那就把日記拿過來,我看看再說。”毛主席說。
在看完武英的日記后,毛主席心里差不多有數(shù)了,就讓他們倆先回去。
王近山就和武英一同離開了主席辦公室,其實王近山的內心非常焦慮,不是因為承擔責任,而是擔心前線戰(zhàn)事,但在事情沒有水落石出之前,他只能一邊等,一邊謀劃新的作戰(zhàn)方案。
之后的一段時間,毛主席又找了相關人員進行談話,了解到此事和王近山無關,調查結束后毛主席又馬上約見了王近山,親自告訴他調查結果,希望他放下包袱,好好打仗。
毛主席的信任和重視給予了王近山很大的動力,所以他暗暗下定決心,不能辜負毛主席的期望,以后的仗他一定要打好,還當即拍著胸脯保證:“主席。您就聽好消息吧!”
前些日子的陰霾一掃而空,王近山也恢復了冷靜,還主動向毛主席匯報了以后的作戰(zhàn)計劃。
毛主席聽完后,當即稱贊王近山是個軍事人才。
果不其然,很快就傳來了王近山打勝仗的消息,王近山率領軍隊在上甘嶺苦戰(zhàn)43天,殲敵6萬余人,這場戰(zhàn)役還被載入史冊,拍成了電影,影響了幾代人。
由此可見,毛主席別具一格的判斷能力,他不僅冷靜客觀地分析失利的原因,還在調查清楚后馬上給予了王近山暖心的慰藉,不讓王近山受委屈,能讓王近山能盡快地投入到我軍的戰(zhàn)斗中。
王近山去世之后,還在續(xù)寫傳奇,他被任命為南京軍區(qū)的顧問,這又是因為什么呢?
因病離世,還被補為顧問
1963年,由于個人私事,王近山被調離原來的工作崗位,去往河南某農場勞動,這一待就是6年。
后來,許世友在向毛主席推薦人才時,特意提到了王近山。
毛主席聽后沉思片刻,表示贊同說:“你提的這個建議好啊,“王瘋子”確實瘋得有水平。”
于是,王近山被調到南京軍區(qū)任副參謀長,這一年王近山54歲。經歷曲折的王近山,十分珍惜重新工作的機會,頗有點老驥伏櫪的意味。
他在早年打仗時落下病根,右腿不能正常行走,所以平時都是一瘸一拐的,可身體缺陷也絲毫沒有影響他的日常工作。
他看地形,做方案,先后向軍區(qū)黨委提出很多有價值的獨特的建議,對新時期部隊的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熱愛的崗位上發(fā)揮著自己的余熱。
1974年11月,王近山突然開始大口吐血,在送往醫(yī)院檢查后得知罹患癌癥,需要進行手術,手術當天,鄧小平就作出指示:“王近山的病要想盡一切辦法搶救,有困難送到北京來,或者南京軍區(qū)有困難就直接說。”
早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王近山自然不怕這小小的病魔,在此后的4年時間里,他都以樂觀的精神同疾病作斗爭。
和當年在戰(zhàn)場上拼死殺敵的“王瘋子”一樣,王近山不害怕死亡,怕的是不能繼續(xù)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在南京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程,享年63歲。
對于王近山的后事,中央領導十分重視,鄧小平親自審定了悼詞,中央軍委甚至還補發(fā)了任命王近山為南京軍區(qū)顧問的任命書。
去世了還能當顧問,這件傳奇的事情就如同王近山生前那些傳奇的經歷一樣,被后人傳頌。
結語:
王近山打起仗來有勇有謀,為革命事業(yè)立下汗馬功勞,他這種舍小我為大家的革命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他在受傷后,首先關心的不是自身傷勢,而是會不會因此不能上戰(zhàn)場,影響自己殺敵。
在戰(zhàn)場上,他總是身先士卒,在發(fā)生緊急情況時還能機智應對,化被動為主動,打下了很多勝仗。
在朝鮮戰(zhàn)場失利后,王近山敢于擔當,把全部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但毛主席明察秋毫,愛惜人才,還給了王近山清白。
王近山沒有辜負毛主席的信任,很快就贏得了上甘嶺戰(zhàn)役,給毛主席一個交代,在多年以后提起王近山,毛主席還大贊王近山有水平,二人的革命友誼可謂珍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