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是第29個世界帕金森病日。為提高公眾對該病的認識,幫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開展了帕金森病公益義診活動,吸引了包括患者、家屬在內的許多市民前來咨詢與聆聽,反響良好。
4月11日上午9點,義診活動在該院門診大廳一樓正式開始。來自該院神經內科的專家團隊為前來咨詢的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建議,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專家們還為帕金森病患者進行了免費初步評估與健康宣教,倡導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幫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升生活質量。
58歲的潘大爺最近出現了腿腳不靈活的癥狀,在家人的陪同下前來參加義診。該院神經內科副主任、診療組長、主任醫師鄭金龍詳細詢問病情,對其進行了一些基礎運動檢查,并為其提供了用藥和康復指導方案。潘大爺說:“專家檢查得很認真,不用掛號排隊就能得到專家的指導,這樣的活動對我們的幫助真是太大了。”
“帕金森病是第二大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劇,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也在上升。目前我國約有300萬帕金森病患者,占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的一半。更值得關注的是,帕金森病正悄然向年輕人群蔓延。數據顯示,青年帕金森病患者已占到總患病人數的5%~10%。” 鄭金龍主任介紹, 由于人們對帕金森病的認識不足,許多人誤以為動作慢、手發抖等是老年人的正常表現,導致患者未能及早就醫,出現漏診和誤診的情況。很多時候,當癥狀出現時,已經錯過了早期干預治療的最佳時機。
哪些癥狀需要引起注意呢?鄭金龍主任表示,帕金森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肢體震顫、動作遲緩、肢體僵硬等運動癥狀。除了運動癥狀,患者還可能出現嗅覺減退、吞咽困難、便秘、睡眠障礙以及抑郁、焦慮等非運動癥狀。運動癥狀通常首先出現在一側肢體,并逐漸擴展到另一側或全身,這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質量。“市民若出現這些癥狀,應引起警惕。雖然帕金森病目前尚無法根治,但通過規范治療和全程管理,患者仍能維持較高的生活質量。”他說。
“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提高患者對帕金森病的認識,傳遞信心,讓患者不再害‘帕’。”除了健康義診,該院神經內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主持工作)、科研處副處長、主任醫師佟強還在市老年大學為廣大老年人群開展了帕金森病講座,圍繞帕金森病早期識別、帕金森病前驅期癥狀及帕金森病預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科普分享。他結合典型病例,強調了早期識別、早期干預、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并鼓勵患者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帕金森病危險因素,科學管理,提高生活質量。
活動結束后,多位患者表示,通過此次活動學到了許多實用的知識,對帕金森病有了新的認識,增強了治療的信心。
來源:淮海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