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2日訊為聯動沿黃九省(區)共同講好黃河故事,4月11日-16日,“行走黃河”行進式主題采訪活動舉行,立體化、集成式展現山東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和成效成果。4月11日下午,采訪團來到聊城市茌平區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
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隸屬于信發集團,產業園規劃面積約2.75萬畝,計劃投資50億元,是信發集團努力踐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萬企興萬村”行動,以工業反哺農業,將工業發展的創新思維、管理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移植到農業中,著力打造集科研、科教、示范、推廣、旅游等產業于一體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
一期項目以草莓、櫻桃、鱸魚養殖為重點,建設草莓玻璃智能溫室4個約150畝,年產量200萬斤,草莓立體化種植、空間充分利用,以進口椰糠進行無土栽培,采用水肥一體化自動滴灌技術,排除天然水中的重金屬污染,密封種植,其產量是普通玻璃溫室的5倍多。
建設工廠化鱸魚養殖項目約140畝,年產量1000萬公斤,配套數字化智能管控系統,通過國內外最先進的循環水處理設備,進行工業化、三層立體高密度養殖,鱸魚養殖效率是普通坑塘養殖的60倍。魚棚的房頂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實現“綠電”自給自足有余。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推進生態農業、智慧農業、設施農業,走智能化、集約化、模塊化、循環利用發展的新路子,廣泛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能源,不斷提升時間、空間、土地的利用率,實現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園村一體化發展。
一是工農業融合,實現資源再利用。工業余熱通過管道輸送到日光溫室、玻璃溫室及淡水鱸魚棚,不僅使工廠減少了余熱浪費,還減少了工業降溫成本,減少了能源消耗,一舉多得。
二是錨定先進,實現技術創新。重點引進美國、以色列、荷蘭等十多個國家的多項農業新技術,是名副其實的技術“聯合國”,大力推進大數據分析、智能控制、高精度傳感器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示范,先后與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省果科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優良品種選育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為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提供科技支撐和智能支持。
三是種養結合,實現生態循環。鱸魚養殖產生的代謝物,經過加工用于櫻桃的養料;鱸魚養殖產生的廢水,過濾后用于櫻桃的澆灌;鱸魚的魚鱗、肝臟經過發酵做成有機魚蛋白是草莓的綠色營養肥;櫻桃修剪的樹枝、草莓剩余的基質,用于制作肥料,種養結合、循環利用,實現生態農業的“雙循環”。
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已被評為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下一步,集團公司將繼續發揮工業優勢,以工業反哺農業,建立農業大數據系統、全程可追溯體系;建立科創服務中心、技術人才培育中心,實現港產聯動發展,倉儲冷鏈運輸;推進生態農業旅游、園鎮村一體化建設,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閃電新聞記者 錢煒 聊城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