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動物篇
@維生素C
zhihu.com/question/426078602/answer/2545166316
我是養豬的。
豬苗普遍是30天左右,有的是20多天,進欄后,一起生活。
從出生開始,它們除了吃奶接觸母豬外,不會見到母豬,更沒有交流。
但我經常發現它們會拉幫結派互相打架,也會在傍晚時候在角落里圍成一圈,很有節奏地“嘟嘟哼哼”,在商量著什么...然后就會有一兩頭跳出欄。
在沒有老豬的教育下,它們好像會無師自通屬于它們的語言。
2021年,收了十幾只本地豬,散養,同樣發現它們會嘟嘟哼哼的交流,然后就會一起干壞事,拱菜地,啃甘蔗...
我還見過一頭散養的母豬,帶著一窩小豬,其中一只沒跟上。
這時,走來一頭大豬,在它旁邊嘟嘟哼哼,然后就帶著它回到了母豬身邊。
狗,雞,鴨,羊,鳥,也出現相似的現象。
比如我家的狗,平時用鐵鏈拴著,臨近傍晚時解開放風,然后它就會跑到隔壁門前叫兩聲,鄰居家的狗立馬跑出來,兩條狗就一起去玩了。
我還做過:
1、把一只小雞,一只小豬,一只小狗,養在一塊。
2.手養一只鳥。
3.把3只孔雀和3只雞一起圈養。
仨孔雀在2018年山竹臺風中被刮走,至今未歸....
結果是:
1、雞、豬、狗能夠融洽生活,它們有一定的交流(視覺上),大多情況是豬和狗之間出現聲音上的交流,偶爾肢體上。雞長大后是公雞,又比較好斗,有一次挑釁豬,被豬拱死了。
2、這鳥在我的教育訓練下,完全喪失了屬于它自己種族的語言。(這個實驗起源于我在高中時想過的問題:不同地方的同種留鳥能夠有相同的叫聲,而黃白黑的人類就會因為地域問題而語言不通)
在后來我有遇到別人養的野生鳥,我把它帶過去放在一起,然后出現它對野生鳥說人話,你好,恭喜發財,嗚喵嗚喵~野生鳥驚恐看著它。
3、孔雀和雞一起養的想法是來源于我買孔雀苗的時候,恰好有個養殖孔雀的說把雞一起養會使孔雀認為自己是雞從而長大后不會飛走。而我更想看孔雀跟雞會不會存在交流。
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也存在反向結果,就是雞認為自己是孔雀。它們偶爾會低頭,抖動屁股,模仿孔雀開屏時的動作。
雞能上樹我知道,但這么高(離地面大約8米)的樹能上去,就特無語的。
結論是···同個物種應會產生屬于它們原本種族的語言,不同物種會產生能交流的共通語言。如果在人類干擾下,它們根據不同情況而掌握不同程度的知識。
當然,這也是我自己認為的。
02
人類篇
@Xiuquan Yu
zhihu.com/question/426078602/answer/1537310187
這事從古埃及法老開始就干過。
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普薩美提克一世,想要證明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嬰兒天生就應該會埃及語。
他找了兩個還不會說話的嬰兒,交給一個荒無人煙地區的牧民撫養,命令牧民不許和孩子說話。
按照實驗設想,嬰兒應該無師自通的學會埃及語。
小孩長到2歲多,并不會說話,偶然間只說出了一個詞:beccos。
法老讓朝中大儒查來查去,發現埃及并沒有這個詞,
倒是地中海北邊的弗里幾亞語里,有個類似發音的詞,意思是面包。
所以法老得到的實驗結果是,弗里吉亞語才是人類最早的語言。
這個實驗,被君主們重復重復再重復,包括神羅皇帝腓特烈二世、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莫臥兒皇帝阿克巴都做過。
他們得到的實驗結果都差不多:
嬰兒并不會產生什么新的語言,只會用手勢交流,然后阿巴阿巴阿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