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面膜是很多人都會做的護膚步驟
近日,
陜西西安秦女士卻反映
自己敷了一款知名品牌的面膜后
臉發硬腫脹成“饅頭”
去醫院就診醫生說“治不好”
敷面膜后臉部發硬
腫成“饅頭臉”
據報道,來自陜西西安秦女士(化名)求助,她在2023年使用了“可復美重組膠原蛋白修復敷料(G型)”后,臉部皮膚出現發硬、腫脹的情況。
“起初是臉腫,一個月之后全臉都腫得特別嚴重,蘋果肌兩塊里面發硬。”秦女士表示,自己全臉發泡,都腫起來了,出門只能戴口罩。
醫生:沒法治
秦女士去醫院就醫,面部超聲顯示:面部皮下組織增厚1.0cm。
處置方式為:停用可疑修護產品和護膚品,暫無特別的治療方法。醫生表示,組織增生了,沒法看(治療)。
為了看臉,秦女士先后跑了五家醫院,中藥西藥都嘗試了,始終沒有效果。秦女士崩潰,直言:感覺把我整個人生都毀了。
據悉,受害者不只秦女士一人,消費者維權群內,有很多人遇到相同情況。大學生彤彤(化名)告訴媒體,她在2024年2月購買“可復美重組膠原蛋白肌御賦活修護精粹乳”,使用幾次后,“感覺臉摸起來大了一點,膨了一點,里面的肉變多了。”到醫院就診后醫生判斷是過敏,并開了過敏藥,但用藥后面部癥狀并沒有緩解。
檢測結果:含“EGF”成分
為尋求真相,秦女士曾自費將該產品送檢,得到了一個令她錯愕的結果——該款產品中檢測出了其在產品說明書中并沒有標注的成分:“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下文簡稱EGF),且含量超過567pg/ml。
秦女士查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備案發現,這款產品并未顯示有表皮生長因子成分。
EGF在正常皮膚屏障條件下較難被吸收,一旦皮膚屏障功能不全,可能會引發其他潛在安全性問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19年發布的《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一)》中表示,EGF不得作為化妝品原料使用。
2024年3月13日,陜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收到秦女士的舉報材料后展開調查。
2024年11月5日,陜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給秦女士出具了不予立案告知書。稱經核查,未發現陜西巨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產品中添加“表皮生長因子”和“吐溫-80”,決定不予立案。
媒體在向第三方檢測公司送檢時從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由于相關部門沒有對“表皮生長因子”制定相應的國家標準,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結論不能作為法律依據。普通消費者即便有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依然很難維權。
2024年7月底,秦女士收到了西安市臨潼區人民法院的立案告知書。“可復美”品牌所屬的陜西巨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名譽權糾紛”對她進行了民事訴訟。
多款大牌檢出EGF成分
自2025年3月,媒體購買“歐萊雅”等多品牌面膜送至多家第三方檢測公司,結果顯示,11款產品中有9款均查出含有EGF,含量從480.1pg/ml-0.2419pg/ml不等。
知名“打假人”王海和他的團隊也在密切關注“械字號”及“妝字號”產品檢測出表皮生長因子(EGF)的情況。王海團隊的工作人員購買檢測了22個產品,涉及“可復美”、“可麗金”、“芙麗芳絲”等11個品牌,涵蓋了凍膜、敷料、次拋精華、眼霜、潔面乳等類別。檢測報告顯示,所有產品全部都檢測出了EGF。
“收到檢測結果我們也很震驚,我們覺得有可能這是行業背后的潛規則,一些皮膚不好的女孩使用這些,潛在的危險可能就更大一些。”王海團隊的工作人員說。
可復美回復
據報道,4月11日,針對#多人反映用面膜致臉部腫脹#一事,可復美官方旗艦店客服回應稱:可復美所有在售產品均已在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完成備案,生產過程受到嚴格監管監控。關于網上發布的不實信息,我們已全面保存相關證據并已依法啟動維權程序,我們將嚴格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請您認準官方信息。
向“可復美”、“薇諾娜”、“璦爾博士”、“可麗金”、“歐萊雅”等品牌方致電詢問了產品中檢測出EGF的情況。
截至發稿前,其他品牌方暫未對此進行回復。
新聞晨報綜合大象新聞、梨視頻
編輯:大俠
審核:INN LU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