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朋友都說,《懸崖》不僅是一部經典劇,更是一部良心劇。它不侮辱觀眾智商,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勾人眼球,而是老老實實地下笨功夫。它不但注重挖掘人物內心的閃光,同時在場景,服裝,化妝,道具,音樂方方面面都精雕細刻精益求精,讓人身不由己地隨著劇情喜怒哀樂愛恨情仇,身臨其境回到了那個特殊的年代。
應當說,這種評價是恰如其分名副其實的。為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道具這個側面的角度切入,來展示一下這部良心劇的良苦用心。
一、從兩張報紙看到了什么
1、高彬在家里看的報紙,標題是:
希特勒在德國國會發表外交演說,聲明承認以溥儀為首的滿洲國
2、金教授在火車上看的報紙,標題是:
滿駐意大利特命全權公使徐紹卿公使參事官三城晁雄入宮覲見。
3、這是偽滿時期哈爾濱影響力最大的一張報紙。它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時代背景。
4、這是兩張《號外》報,所謂號外,報道的無疑是重大新聞事件。
5、文字全部豎向排版,符合那個年代的排版習慣。
6、采用當時使用的繁體字,僅高彬看的那張標題,就有東、報、號、國、會、發、說、聲、認、儀、為等十一個繁體字。
7、法西斯頭子希特勒發表演講承認滿洲國,說明滿洲國正處在鼎盛時期,并不是后來的日薄西山。
8、三城晁雄顯然是個日本人,是滿洲國駐意大利公使館的參事官。他進宮覲見的自然是溥儀皇帝。說明滿洲國盡管是日本侵略者卵翼下的偽政權,但當時還是有些形式上的外交活動和表面上的虛假文章。
通過這兩張報紙,可以說明兩個問題:
一是報紙的信息量非常大。
二是在當今要弄出這樣兩張報紙,是個挺麻煩的事兒。
事實上,能看清報紙內容的觀眾微乎其微。因為鏡頭只是一閃而過,人們關注的是情節發展,不可能也沒有時間去關注報紙的具體內容。
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自找麻煩呢?答案顯而易見,《懸崖》就是要較這個勁兒——為了轉瞬即逝的一個鏡頭,寧可費盡周折,也不放棄一點一滴的精雕細刻。
二、密探春三賣的香煙
煙架上所有香煙基本上沒有漢字,全是外文。說明當時的煙草業還不發達。底層百姓只能抽自己手卷的葉子煙,只有上層的有錢人才能抽得起進口的煙卷。
同樣是一個小小的道具,如果用現今的香煙代替,只要不給特寫鏡頭,觀眾根本看不清是什么牌子,完全可以糊弄過去。但《懸崖》仍然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仍然堅持細節的真實。
三、郵政相關的標志
郵政車廂里的郵袋上印著“滿洲帝國郵政”。
郵政車廂的墻上掛著《郵政車廂運輸條例》,且采用繁體字,每條規定都印得清清楚楚。
路邊的郵信筒上印著”滿洲帝國郵政“字樣,同樣是繁體字。
這和報紙香煙是一個道理,沒有這些印刷文字,絲毫不影響劇情的展開。但《懸崖》就是不放過任何細微末節,堅持把真實形象體現得準確無誤,無懈可擊。
四、拉藥品的馬爬犁
如今東北農村,別說馬爬犁,連馬車都已經極少。運輸工具早已更新為三輪車或四輪車等機動車輛。
在這種情況下,拉藥品的車輛即便不用機動車,用馬車也完全可以替代。之所以堅持用馬爬犁,顯然是為了體現那個年代的生產資料和生產條件,更是要與白雪皚皚的天然環境相吻合。
那么,這馬爬犁又是從何而來呢?只能是特意定制的。從這一件小事上足可看出,《懸崖》的精益求精已經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
五、春三家的院落和生活用品
春三是碼頭上的混混,是處于社會最底層的人物。他家的狀況應該是什么樣呢。
一道破爛不堪的柴門柵欄。室內長板凳,竹暖瓶,喝水的瓷碗。表皮脫落的土墻上,掛著條筐,簸箕,蓋簾等簡陋至極的生活用品,處處顯示出這個家庭的貧寒程度。
如今這些古董,即便地處偏遠荒僻的山村也極少見到。其實,如果想表現貧寒,用家徒四壁來展示也未嘗不可,但卻少了生活氣息。而一旦置辦齊備這些物件,氣氛立馬就出來了。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這里,可以清晰看見編導者對觀眾負責的良心。最起碼負責道具的工作人員是下足了功夫,其敬業精神可欽可敬。
六、棉門簾子的細節
嚴寒冷凜的冬季,在門外掛個棉布簾子御寒,是幾十年前東北農村特有的一種防寒措施。這種原始又土氣十足的辦法,如今早已成為歷史。南方的觀眾恐怕看不明白這道簾子是做什么用的。
同理,沒有這道簾子,絲毫不影響故事情節的發展。但有了這道簾子,則鮮明地體現出東北農村在幾十年前的地域特點和時代特色。這無疑就是精品和庸品的細微區別。說明編導者在事先做足了功課。
我們總在說細節決定成敗。但好多影視作品卻不愿去下笨功夫精雕細刻,只知弄一些花里胡哨沒有任何個性的所謂特技來裝潢門面。于是神劇爛劇便充斥熒屏,經典作品卻成了稀罕物。
七、殘害革命者的刑具
以往的諜戰劇,在刑具上大都沒啥講究。只是在演員的衣服臉上弄幾道血痕,象征性地敷衍一下。
但《懸崖》卻設計出了多套刑具。
其中有:
審訊宋景堂時用的刑具。
審訊張平鈞和他女友時的刑具。
審訊小董時使用了兩套刑具。一幅是背帶式。
另一幅是囚籠式。
審訊孫悅劍時用的刑具。
審訊顧秋妍時用的刑具。
據編導在訪談節目中講,他們事先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盡最大努力還原這些刑具的原貌。事實上,在那個年代,偽滿特務殘害反滿抗日分子使用的刑具,與這些有過之而無不及。從而真實再現了那種殘酷無情的歷史場景,必然會產生強烈的震撼效果。
八、警察廳內部的餐是
歡迎周乙歸來的酒宴,吃的是西餐。
警察廳內部聚餐,吃的同樣是西餐。
警察廳內部食堂就餐,吃的還是西餐。
即便周乙和顧秋妍去俄羅斯餐廳,吃的也是西餐(面包沾黃油)。
而高彬和周乙在辦公室的工作餐,吃的則是餃子。
餃子是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東北食品。西餐和餃子這中西合璧的食物攪合在一起,既能體現當時哈爾濱的飲食文化已接受了外來餐飲習慣的影響,又不失東北地方特色的風貌,再一次展現出偽滿時期的時代特點。
可見食品這個道具,在劇情里的作用也非同小可。
九、溥儀皇帝的巨幅彩照
警察廳舉行儀式時,要懸掛偽滿皇帝溥儀的巨幅畫像。
警察廳的會議室里,懸掛溥儀的畫像。
高彬辦公室里,有溥儀的畫像。
周乙的辦公室,也有溥儀的畫像。
沒有這個畫像不行么,當然可以。但有了這個畫像,效果則大有不同。它說明溥儀雖然是個假皇帝,兒皇帝,但在當時還是有一定影響力和作用力的。對全劇歷史背景的刻畫,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十、周乙給孫悅劍做的假證件(國民手帳)
孫悅劍向山里運送電臺藥品被奸細告密,敵人展開了大搜捕。她原有化名郭曼的證件已不能使用。
情急之下,周乙把一位被處決的共產國際人士的證件給孫悅劍臨時使用。
先用熱水杯把原證件的照片熏得濕潤,然后用刀片小心翼翼地揭下照片。再把孫悅劍的照片用刀片揭下一層,貼到原照片的位置。于是,孫悅劍就變成了楊明花。
周乙把假證件交給孫悅劍時強調,回到奉天后要立即燒掉。一旦證件被發現問題,敵人必然會懷疑到周乙。因為這個人的檔案是在周乙手里。即便這樣一個不起眼兒的細節,仍把它處理得天衣無縫,讓人覺得滴水不漏。
十一、各種交通工具全面展現
偽滿時期的哈爾濱,其所有的交通工具在劇情里得到了全面展示。
老式燒煤的燃氣火車頭,目前雖然在博物館里能夠找到,但讓它在鐵路線上正常奔馳,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劇中數次出現老式火車頭在鐵路上奔馳的畫面。
三輪車。
人力車。
自行車。
摩托車。
公共汽車。
載人的馬車。
老式的救護車,
出租車。
通過各種交通工具的全面展示,既體現了當年哈爾濱的繁華,也展現了各種交通工具在當時的應用,鮮明地凸顯了時代感和地域特色。
十二、地標性建筑的應用
周乙和顧秋妍先后兩次路過天主教堂。
當歌曲和傳說都緘默的時候,只有建筑在說話。
當周乙說出這句俄羅斯大作家果戈里的名言時,既讓顧秋妍欽佩他的博學多識,也暗示出西方的建筑藝術,在當時的哈爾濱已經開始生根。
尤其是劇情里經常出現的索菲亞廣場,這些實景實拍的畫面,極大地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帶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十三、高彬辦公室的魚缸
高彬這個老奸巨滑的特務頭子,站在魚缸前自言自語。
要想讓魚上鉤,就得先把水攪混。魚要是想法太多,就會自投羅網。
當他給周乙設下圈套,就等著自投羅網時,魯明問高彬:
您覺得他會上當嗎?
高彬說:
他當然會想到這是個圈套,不過人在這個時候總愿把事情往好了想。憑我對周乙的了解,在親情面前,他也會失控的,他畢竟不是神,他是人。
這時,高彬又給魚喂食了,邊喂邊說:
看看,萬物都有他的弱點,我們要擅長利用好人性的這個弱點。
魯明說:
但是據我所知,這個人骨子里邊會比較頑固,而且有時頑固起來會像塊石頭。石頭也有弱點吧?
高彬說:
石頭當然有石頭的弱點,萬物相生相克。
可見,在高彬眼里,魚缸里的魚,已經不僅具有觀賞價值,而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至此,我們還能說,魚缸僅是個觀賞的道具么,不,它已經是一個代喻。起到了畫龍點睛,舉一反三的作用。
十四、三條狗的作用
劇情里共出現了三條狗。
第一條是條警犬。當周乙和顧秋妍雪山發報遭遇敵人時,警犬根據顧秋妍遺落的頭巾,嗅出了她掩埋的發報機。
第二條是藥品倉庫的看守犬。周乙用泡了毒藥的包子把它迷倒,又在看守的酒壺里下了迷藥,讓人狗雙雙倒下,才得以進入倉庫對藥品作了標記。
第三條是孫悅劍家的寵物犬沙多。
曾有朋友提出,孫悅劍是以個體裁縫的身份從事地下工作,家境貧寒怎么能養高級寵物呢。
這種說辭當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講,寵物不正好能起到增強家庭生活氛圍的效果,同樣也有掩護作用么。
事實上,沙多的作用和高彬的魚缸有著異曲同工的功效。它嗅出了地下黨員紀連葵,而紀連葵為了掩護周乙,在牢房里咬死了沙多。
可見道具的作用,在劇情里往往能推進情節發展,起到非同一般的作用。
十五、取暖的火盆火爐
火盆和火爐是北方農家特有的取暖用具。
張平鈞和女友被特務監視,房間里有取暖的火盆。
山上抗聯隊伍里的內奸老邱和同伙,用的也是這種火盆。
抗聯周政委用的火盆不僅取暖,而且用來燒水和燒土豆。
孫悅劍家的火爐是典型的取暖做飯的用具,時至今日也并沒有完全消失。
總之,這些細微的道具,在劇情中都起到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烘托推進作用。
總結語:
一部經典作品,絕不是主角的光彩照人就能實現,而是由方方面面的綜合因素圓滿而成,它離不開每一個細節的精雕細刻和精益求精。
以上是僅從道具這個角度論證《懸崖》的成功。它在告訴我們一個樸素又簡單的道理: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豐收只能來自辛勤的勞作和汗水,容不得半點的浮躁和炫技。
相形之下,那些所謂的大場面,大色彩,大特技,靠擺花架子撐起來的神劇爛劇,與《懸崖》這樣的經典作品相比,遲早會退出歷史舞臺,成為一堆垃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