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一線城市二手房價回到2017年,虧本300萬,他還是把房賣了》,看了這篇文章,感觸頗深。
這是不是感覺有點那樣,這買家上在最高位的時候買入房子,卻又在最低谷的時候把房子賣掉,這樣的操作合適嗎?
80后的小伙子小王在3年前以接近600萬元買入天河公園板塊的一套70多平米的二手房,買了不久后,房價還往上走過。
要知道,普通人在廣州這種寸土寸金的一線城市買房子是很不容易的,除非家里有礦,要不然肯定是低首付,高月供,小王就是低首付上車的。
低首付的后果就是月供壓力大,除非你的收入非常穩定,但事情絕對沒有完美的事情。
房子買來一年后,房價開始往下走,在去年的時候小王終于撐不住了,只能忍痛割愛,買入近600萬元的房子割肉100萬掛牌出售。
月收入10萬元,一年也只有100萬,何況小王的月收入肯定沒有10萬,要不然也不會走賣房這條路。
房子掛出去以后,不僅沒有馬上成交,因為掛牌的房子太多了,大家這時候不是抬價格,而是以價換量,誰家的價格最有性價比,誰家的房子先走。
中介一直做小王的思想工作,讓小王調低價格,去年4月還有超420萬元的成交,到7月起跌穿380萬元,10月跌至310萬元。小王的心在滴血,直到今年,有人出價380萬元,在中介的促成下,小王就這樣把房子賣出去了。
小王說,促成這個交易的還是當初他買房成交的那個中介,中介說,這個380萬元已經高于同小區同戶型最近成交的價格。
嘮到這里,我怎么感覺小王是被做局了,中介絕對沒有那么好心,他有能力把房價給你拉高嗎,如果可以,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現在的房價已經往上走了,或者是買家被中介忽悠了,一定要相信,中介的重點是成交,是中介費,管你們什么價格成交,只有搞定賣家買家,他的目標就是中介費。
話說回來,小王當初花600萬元購入房子,現在380萬元賣出,最多虧200個左右啊,怎么會有300個呢?
買進有契稅賣出有個稅,還有兩次的中介費、貸款利息和手續費等等,小王就是他虧了將近300個。
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杭州都已經出現了創歷史新高,這又說明了什么?
土地價格有30%的,也有溢價70%以上的,土地溢價率如此之高,說明這樓盤的價格肯定不會很低,就像上海靜安區這個地塊,樓面價突破16萬,這是什么概念?
我覺得小王這賣房的時間點真不是時候,接下來房價肯定要漲,何況是一線城市廣州、上海、北京,最近的成交都已經出現了回升了,價格也都穩住了。
但是也要看個人的承受能力,實在撐不住了只能出手,比斷供總要好一點,對嗎?
對此,您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