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現神秘生物此前國內從未記錄
什么情況?
據了解
上海在2023年啟動了
首次全面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
近期
崇明區多個地方傳出喜訊
調查發現的類奇異布紋藻
為中國新記錄種
直脈矮突搖蚊和小型棒脈搖蚊
為上海新記錄種
水生生物是指生活在各類水體中的生物的總稱,包括微生物、藻類、水生維管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和魚類等,它們在特定環境下相互依存和協調,在水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
去年,在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指導下,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崇明區生態環境局組織上海海洋大學等調查團隊對崇明島河湖水生生物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在東風西沙水庫、明珠湖、北湖、南橫引河、北橫引河、團旺河等處設立了46個調查點位。
“這其中既有‘大江大河’,也有鎮村級河道,還包括江蘇轄區的部分河道,確保充分反映崇明島生態水域的特點?!鄙虾:Q蟠髮W水產與生命學院副教授張瑞雷介紹道。
在七滧港新陳海公路橋和北橫引河利民橋周邊,調查人員采集了河流底泥,回實驗室“開盲盒”后有驚喜——里面有兩種此前上海沒有記錄過的底棲動物:直脈矮突搖蚊和小型棒脈搖蚊。
直脈矮突搖蚊
張瑞雷表示,雖然名字里有“蚊”,但搖蚊對人畜并無多大危害,它們的成蟲口針已經退化,不“咬”人,大多數搖蚊幼蟲生活在底泥中,取食沉積物中的有機物碎屑、藻類、細菌、水生動植物殘體等。
作為食物鏈上的中間環節,搖蚊聯系起初級生產和高營養級生物,它們還能通過攝食,促進有機物的分解和轉化,從而改善底泥界面微生境。
在我國許多地方,搖蚊并不讓人感到陌生,部分種類的搖蚊幼蟲因體液中含有血紅素,身體呈血紅色,被稱為“紅蟲”,是多種經濟水生動物的優良天然餌料。
小型棒脈搖蚊
在南橫引河沈港路橋附近,還有更多驚喜。調查團隊利用浮游生物網采集到了類奇異布紋藻,這種藻類此前在中國未曾有記錄。
這是一種附著或底棲性硅藻,其結構非常獨特,藻體略呈“S”形,殼面中部寬,兩端變窄,末端膨大略呈刀狀,表面橫縱紋交錯成網格狀,長度可達218微米,主要棲息于河口微咸水生境,對環境變化高度敏感。
“發現難度很大,一小滴水,體積再小,也是一片居住著許多生物的‘叢林’,而且我們事先很難預判里面有哪些‘居民’?!睆埲鹄妆硎?,迷你尺寸的類奇異布紋藻還“披著迷彩服”——很多物質覆蓋在它上面,難以呈現出清晰的特征,科研人員在鑒定過程中必須用強酸處理,剔除干擾項,然后在電子顯微鏡下放大幾千甚至上萬倍,才能看清它的樣貌,從而準確鑒定,這是一項枯燥卻很有意義的事情。
類奇異布紋藻
“多項新記錄的發現,對于理解崇明島水域生態系統的復雜性具有重要意義?!?/strong>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研究所副所長吳建強坦言,過去上海與水生生物相關的課題研究主要集中在淀山湖、黃浦江等大型水體,各區小型水體內開展的調查十分有限,借助全市首次全面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讓更多自然界的“遺珠”得以被發現。
“關于這些新記錄物種在崇明出現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同時,很有可能還有其他未被調查到的物種已在崇明定居,等著我們去探尋。”吳建強表示。
滬團團來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獨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動了嗎?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獲得呢?
點亮本文【在看】與【點贊】,并在評論區留言互動;當【在看】數達到200時,評論點贊第一的小伙伴將免費獲得一套徽章喲~
來源:上海環境、上觀新聞
責任編輯:連翊辰
校審:姚佳森
終審:沈蔚
點亮點贊、在看
期待發現更多自然界的“遺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