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園綠地如何“敞開來”“活起來”?江蘇4項經驗被全國推廣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印發《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可復制經驗清單(第一批)》,總結各地在公園綠地開放共享、口袋公園、城市綠道、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方面的可復制經驗。記者從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獲悉,江蘇有4項經驗入選,被全國推廣。
江蘇入選的4項經驗分別為:南京市羅廊巷以西口袋公園、無錫市大丁兒童友好公園、泰州市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張家港市“樟小園”口袋公園體系經驗。一起來看各地具體做法。
南京市羅廊巷以西口袋公園
類 型:口袋公園
主要舉措:盤活城市低效空間
江蘇省南京市將羅廊巷以西原有棚戶區改造為口袋公園。在更新過程中,當地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增強居民主人翁意識,形成規劃設計的良性互動,打造宜居綠色空間。注重空間織補與融合共生,保護改造重要節點,延續歷史文化,完善城區織補,實現多功能合一。同時,結合小店煥新計劃,圍繞公園植入創意商業、潮流運動等新興業態,建立長效運管機制,拓展收入渠道,保障管養資金穩定,實現可持續發展。
無錫市大丁兒童友好公園
類 型:公園綠地開放共享
主要舉措:提升公園活力功能
江蘇省無錫市大丁兒童友好公園在項目規劃和設計階段積極引入社會參與,廣泛征集公園周邊幼兒園和家長建議,確保滿足使用者需求。公園優化調整沿路人行道線路,將行人從道路界面引入景色優美的公園林蔭道,在綠地內增加家長等候區域,營造出安心舒適的共享等候環境。公園中增加豐富的文化、科普、展演活動和完善的配套設施,為群眾增添了戶外活動空間,提高市民群眾休閑娛樂生活質量。在節假日期間推出花展、小型展演等一系列特色活動,助力公園煥發活力。
張家港市“樟小園”口袋公園體系
類 型:口袋公園
主要舉措:完善口袋公園體系
江蘇省張家港市通過將“樟小園”口袋公園體系融入區域特色元素,打造共享空間,重構歷史文脈,完善綠色生態功能。在建設過程中,創新“公園+”設計理念,融合新技術,形成多元化主題模式,根據居民需求植入各類便利功能。公園引入智慧化應用,結合智能技術豐富游園體驗,實現精細化管理,采取共治化管理機制,招募“市民園長”參與公園管理維護,持續優化功能,提升城市街角空間品質。
泰州市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
類 型:公園綠地開放共享
主要舉措:健全開放共享工作機制
江蘇省泰州市建立“商業共享反哺公眾共享”及以“經營思維”代替“管理思維”的公園運營模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開辟機器人餐飲、音樂燒烤、輕奢露營、草坪婚禮等多種新業態,營造多元化、個性化、可持續的消費場景。公園中將草坪組團劃分為景觀草坪、游憩草坪、運動草坪三種類型,明確可開展的活動類型,靈活設定不同草坪輪換養護周期,保持綠地開放環境的四季健康。(白雪)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