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黃二帝,所謂的人文始祖就是大家公認的文明的創始人,以及大家共同追憶的祖先。在中國古代書籍中,會將幾乎所有的少數民族祖先都追溯到炎帝和黃帝,這種現象是中華民族意圖構建大一統心理的嘗試,但在研究歷史的時候,我們只能將之作為一種精神內涵,而不能將之作為事實。
一,炎黃以及先秦的民族追溯
炎帝和黃帝到底出生于哪里,生活在哪里已經無從考證,畢竟遠古時代沒有文獻記載,只有人們的口口相傳,而口口相傳的歷史會越傳越錯。春秋時期的《國語》說“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边@句話是關于炎黃最早的記載,也是目前研究炎黃最基本的資料。
按照先秦的各種文獻記載,從五帝到戰國的所有部落、國家、王朝都是炎黃的后裔。五帝之中的顓頊被記載為黃帝之孫,帝嚳高辛氏,為黃帝曾孫,帝堯又是帝嚳之子,帝舜也是顓頊的后裔。但根據現代許多學者的研究,五帝只是戰國到西漢“五行說”盛行的產物,五帝很可能代表不同的部族,相互之間難說有血緣關系。有學者認為,帝嚳、舜為東夷集團,和太昊、少昊屬于一個系統,《孟子》道:“舜生于諸馮,遷于負夏,卒于鳴條,東夷之人也?!?/p>
還有學者認為黃帝是游牧民族,而炎帝是農耕民族。炎黃子孫的本質,是游牧民族征服了農耕民族,但由于游牧民族人口少,于是很快就被同化了,文化上反而被農耕民族征服。于是,兩者相互融合,形成了華夏子孫。
歷史的真相已經無法考證,不過后來的史書往往會將各民族、各朝代的歷史嫁接到炎黃二帝上。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按照《史記》記載,大禹就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后代。商朝的建立者,被考證是東北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不過古史記載商朝的始祖契是帝嚳的兒子,而且還是玄鳥所生。東北的各民族都有鳥生的神話,不足為奇。
西周的始祖是稷,按照古史記載是有邰氏女姜嫄所生,西周父系為姬姓,母系為姜姓,正好是炎黃后裔。與此同時,周人也自稱是夏人后裔。后來,西周通過分封制將王族分封到了全國各地,于是各地的周人都稱呼自己為“華夏”“炎黃”,于是華夏認同、炎黃認同也就在全國鋪開了。春秋戰國時期,大量的平民、野人甚至奴隸以國為姓氏,于是大家都說自己是炎黃子孫。
不僅如此,古史還將周邊各族的歷史和炎黃嫁接。春秋時期,吳越終于和中原接觸了,于是吳越的歷史分別和周、夏嫁接?!妒酚洝酚涊d吳國的始祖是泰伯、仲雍,他們是周文王的兒子;越國的始祖是無余,是夏朝中興之王少康的庶子。北方的戎狄,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古書說他們是黃帝后裔,也是姬姓。《山海經》說:"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日始均,始均生北狄","黃帝生苗龍,苗龍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春秋釋例》說:“鮮虞中山,白狄,姬姓”。
不僅如此,連南方和中原沒有多少聯系的古蜀、巴國的祖先也附會到了炎黃?!度A陽國志·蜀志》記載:“黃帝之子昌意取蜀山氏之女昌仆,生子高陽,是為帝顓頊,封其支庶于蜀,世為侯伯?!薄度A陽國志》的記載是從《史記》改造而來,《史記·五帝本紀》有“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圣德焉?!钡挠涊d,《華陽國志》就將之進行延伸改造。巴國是西南的古國,《山海經》說“西南有巴國。太葜(伏羲)生咸鳥,咸鳥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為巴人?!?/p>
二,大一統思想下炎黃認同的擴張
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長期穩定的大一統時代。這個時期的歷史學、地理學當然也要為大一統服務,而以上各種民族同源于炎黃的說法基本也來自于西漢時期。地理學也是如此,為了構建西域和中原的地理認同,漢武帝將《山海經》《淮南子》中記載的許多地名命名到了西域,于是出現了昆侖山、天山等名字。黃河起源于羅布泊的說法,也是西漢出現的,目的也是為了構建地理心理認同。
當司馬遷寫的《史記》不僅將先秦各部、各族的歷史嫁接到了炎黃,而且還將匈奴的祖先也嫁接來上來?!缎倥袀鳌酚涊d:“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睗h朝時期,許多匈奴人投降漢朝,成為了漢朝人。為了讓大家有國家認同感,當時的史學家只能這樣嫁接歷史。
漢朝時期,和羌的接觸很多,許多文獻就將羌和炎黃進行了嫁接?!妒酚洝酚涊d“禹生于西羌?!标戀Z《新語·術事》“文王生于東夷,大禹出于西羌”,西漢《鹽鐵論.國疾》“禹出西羌”,東漢牟融《理惑論》“禹出西羌而圣哲”。
而《史記》的這種寫法,在中國歷史上開創了一個范例。以后,只要是重要的少數民族,尤其是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都會將自己祖先的歷史和炎黃嫁接上,以此來證明自己統治中原漢人的正統性,這種記載在魏晉南北朝到達了高峰,原因是“五胡入華”以及十六國、北朝的建立。
魏晉時期,鮮卑開始進入中原。十六國時期,鮮卑已經建立了多個政權,這些政權為了在中原生存,自然也采用漢制,而他們也宣稱自己是炎黃后裔。鮮卑是東胡的分支,《晉書·慕容廆載記》稱慕容鮮卑為“有熊氏(黃帝)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號曰東胡”;《十六國春秋·前燕錄》說“高辛氏(帝嚳)游于海濱,留少子厭越以君北夷,邑于紫蒙之野,世居遼左,號曰東胡”。
《魏書》直接寫道“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焙王r卑同時存在的烏桓,也被記載為黃帝后裔,《續后漢書》道:“烏桓者,有熊氏(黃帝)之裔也”。
建立北魏的拓跋氏,建立北周的宇文氏都是鮮卑的分支,而他們都自稱自己是炎黃后裔?!段簳穼懙溃骸包S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托,謂后為跋,故以為氏。其裔始均,入仕堯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賴其勤,帝舜嘉之,命為田祖。”《周書》則說宇文家族“其先出自炎帝神農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遁居朔野”。
兩宋時期的西夏,也是拓跋氏,當然自稱是黃帝后裔。
不僅如此,南北朝時期的高句麗也宣稱自己是炎黃后裔,《三國史記》記載“高勾麗亦以高辛氏(帝嚳)之后,姓高氏”。
到了兩宋時期,遼金也宣稱自己是炎黃后裔。遼國的建立者是契丹人,也是東胡后裔,他們的史書直接對東胡的祖先歷史進行了一個梳理:
“庖羲氏降,炎帝氏、黃帝氏子孫眾多,王畿之封建有限,王政之布濩無窮,故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孫,而自服土中者本同出也。考之宇文周之《書》,遼本炎帝之后,而耶律儼稱遼為軒轅(黃帝)后。儼《志》晚出,盍從周《書》。蓋炎帝之裔曰葛烏菟者,世雄朔陲,后為冒頓可汗所襲,保鮮卑山以居,號鮮卑氏。既而慕容燕破之,析其部曰宇文,曰庫莫奚,曰契丹。契丹之名,昉見于此”“遼之先,出自炎帝,世為審吉國”——《遼史》
肅慎是女真的前身,古史記載女真是炎帝大庭氏后裔,《路史》稱“大庭氏……治九十載,以火為紀,號曰炎帝,后有大氏……唐代渤海尚其世也”;《新唐書》也稱“渤?!沾笫稀薄=饑氖窌鴽]有記載自己來自于炎黃,但他們在發言中動不動就說自己是黃帝后裔,例如金國尚書省曾上奏說: “遼東宣撫副使完顏海奴言,參議官王澮嘗言,本朝紹高辛(帝嚳),黃帝之后也”。
之后的清朝,由于已經到達了近代,沒有了說自己是炎黃后裔的記載。但清朝的一些人物已經在宣稱滿洲出自于黃帝。例如康有為說“滿洲云者,古為肅慎,亦出于黃帝后”王明珂說“滿族之祖源肅慎為黃帝之孫般的后代”,嚴復認為滿漢“同是炎黃貴種,當其太始,同出一源”。
三,并非所有的少數民族的祖先都被嫁接
從以上的記載來看,北狄、西戎、古蜀、吳越、匈奴、鮮卑、烏桓、高句麗、契丹、女真等民族的祖先都已經被嫁接到了炎黃二帝上,這些也是最為典型的。但中國古代存在的少數民族很多,還有大量的少數民族的祖先沒有被嫁接上。
例如,突厥是南北朝到隋唐時期長期強盛的一個游牧民族,南北朝的各種史書對突厥的起源記載得非常清楚,基本沒有給后世史家附會的機會。五代時候,西突厥之一的沙陀在中原建立了后唐,但該王朝的統治者留心武公,輕視文治,自然不會改造自己祖先的歷史,所以史料只記載他們出自于西突厥。
蒙古族,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游牧民族之一,也是東胡民族支系。東胡民族的鮮卑、烏桓、契丹的祖先都嫁接到了炎黃上了,但蒙古族并沒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蒙古人也不重視文治,漢化不夠,因為對祖先歷史的改造也不上心。另外,蒙古是一個征服亞歐大陸的民族,他們擁有絕對的自信心,也就不想可以攀附中原的炎黃二帝了。
北方還有一支重要的民族是鐵勒,和突厥相近。該族的祖先在南北朝北記載為了北狄,但沒有記載他們是炎黃后裔。不過按照《山海經》中北狄是黃帝是說法,那鐵勒也是黃帝后裔了,而回紇、維吾爾自然也是黃帝后裔了。不過,這要幾種史書合起來才能夠達到附會的效果。
青藏高原和西南地區的民族和中原接觸相對較少,也從來沒有入主過中原,所以少有攀附炎黃的記載。但其中也不是絕對的,因為云貴一帶存在許多的土司,這些土司在后來都改了漢姓,然后認為自己是唐朝、或者宋朝南征大將的后裔,然后“世守其土”,成為了土司。這種附會的說法,在云貴比較盛行,比如水東宋氏、播州楊氏、思州田氏都是這個思路來寫自己的祖先。這種寫法,實際上也是攀附炎黃的做法。
藏族在古代被視為羌族的一支。在古史中往往被視為炎帝的后裔,因為古代羌、羌同字,而炎帝是姜姓。不過,由于吐蕃從未入主中原,古史并未附會吐蕃出自炎帝,而吐蕃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往往會說自己的祖先來自于印度,例如贊普說自己的祖先是阿育王。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炎黃之所以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主要原因是許多民族都自稱是炎黃的后裔,盡管這種說法基本都是牽強附會的,是有目的的嫁接歷史,但反映了各民族有意識地加強炎黃認同、華夏認同,是各民族構造大一統的一種嘗試。如今,這些說法已經不再被學術界接受,但這些說法背后的思想依然值得研究。
本人收集了大量的地圖資源,包括中國歷代古地圖和世界古地圖、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地理地圖、中國各省的地圖大全等,總量達到了380G。對地圖感興趣,可以識別以下的二維碼進行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