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張嬙
閱讀提示
20余年里,“微塵”出現在島城的大街小巷,見證了無數個令人動容的瞬間。如今,“微塵”已成為青島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張閃亮名片。
連日來,山東青島一位“神秘女士”為高校貧困學生捐贈2.5萬元善款后匆匆離去的新聞,引發該城市民熱議。這不禁讓人想到在2004年同樣匿名捐款、奉獻愛心的“微塵”。20余年里,“微塵”出現在島城的大街小巷,見證了無數個令人動容的瞬間。如今,“微塵”已成為青島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張閃亮名片。
她留下善款匆匆離去
3月5日傍晚19點,青島大學浮山校區西院保安王加孝像往常一樣在崗亭執勤。這時,一位身著黑色長款羽絨服、頭戴咖啡色帽子、戴口罩的女士快步走向崗亭。
王加孝回憶,這位女士將一個鼓鼓的包裹塞入值班室外的桌子抽屜,并簡短地說:“這是給貧困學生讀書用的。”“她什么信息也沒透露,就說了兩三句話,整個過程不到1分鐘。”王加孝說,事發突然,他向女子離開的方向追去,但她走得太快,自己沒有追上。
隨后,王加孝立即撥通電話,向上級如實匯報。學校安全管理處和教育發展基金會迅速響應,并全程進行了錄像監督。經過清點,這筆善款共2.5萬元。3月14日,青島大學微信公眾號發布“尋人啟事”,尋找這位匿名捐贈者。然而,她卻如“微塵”一樣,再未現身。
故事并未到此結束,而是迎來了溫暖的“續集”。“這件事情讓全校師生和校友們深受感動,截至3月20日,跟捐的善款已有10余筆,達六七萬元之多。”青島大學合作發展處處長、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王海榮介紹,這些善款匯總后,設立“學生關愛基金”,面向全校遴選幫扶資助對象。“主要面向家庭經濟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學生、受重病或災害影響的學生、孤兒等。”王海榮說。
“尋人貼”評論區里,大家紛紛為這位“神秘女士”點贊。“‘微塵’從未離開”“青島的土壤就是這樣,真的有暖心人物不斷出現”……
多位老人捐出遺產或退休金
談及“微塵”的由來,還要追溯到20多年前。2004年底印度洋突發海嘯災難,一對中年夫婦走進了青島市紅十字會,說要替朋友為印度洋海嘯災區的災民捐款5萬元,當工作人員問其姓名以便開具收據時,他們留下了“微塵”的化名。
這一行為激發了更多愛心人士參與公益活動,逐漸形成了一個“微塵”愛心群體,成為青島特有的愛心符號。?
2023年10月20日,青島市微塵公益基金會的賬戶收到一筆來自個人的捐款,共1344013.37元。這筆錢非常特殊,因為此時,捐款人趙革已因病離世。
“他生前曾對我說過,捐贈遺產的事情盡量不要讓人知道,盡量少給別人帶來麻煩。但我后來想,應該讓他在自己生長的這座城市中留下一些印跡。”趙革的好友黃女士說。
“這是一筆遺產捐贈,定向用于微塵基金的‘筑夢工程’助學項目。”微塵公益基金會常務理事安妮介紹,趙革去世之前,公證處工作人員曾在病床前為他遺囑公證。
當趙革如愿化作“微塵”融入大海時,一朵朵善意的浪花正悄然涌動。
2024年6月21日,一筆20萬元的大額捐款匯到了青島市紅十字會的公開募捐賬戶中。
原來,捐款人是一位八旬獨居老人,這筆款項是為廣西洪災而捐,老人希望留名“微塵”。青島市紅十字會進一步了解到,這20萬元善款是老人攢的退休金。“她覺得自己年齡大了,這筆錢自己以后很可能用不上了,所以一直想捐出來。”工作人員說。
2024年12月,青島市紅十字會辦公室迎來一位拄著拐杖、戴著帽子的“老熟人”,90歲的他顫巍巍地掏出一沓現金,堅持要捐給困難兒童。4年來,這位老人以“微光”之名8次捐贈現金,累計達6.5萬元。
這些捐贈人恰似接力賽中的一棒,以自己的微光傳遞著城市善意的火種。
閃耀的城市精神文明名片
2008年8月,國家商標總局正式批復“微塵”公益商標,同年于海波等11位青島企業家發起成立的微塵公益基金,以兒童“生命、教育、健康”為核心,開展了“陽光少年”等30余個公益項目,17年來匯聚了上億元的善款,在全國11個省區、20余個地區留下了“微塵”愛的印跡……
在“微塵”的感召下,很多人默默捐款做好事,不留姓名。青島市紅十字會籌資財務部部長陳敏介紹,前些年,青島市紅十字會設置在商場等公共場所的募捐箱內,經常出現上萬元的大額捐款。近些年,銀行及網上支付系統發展起來,青島市紅十字會的募捐賬戶里也經常收到大額捐款,青島市紅十字會在2023年上線的小程序,也經常收到很多化名“微塵”的愛心人士的捐款。
“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從來不缺少心懷大愛的人。他們或許只是平凡崗位上的普通人,收入并不豐厚,生活也有諸多不易,但依然愿意在他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20余年間,安妮見證了無數個令人動容的瞬間——有人在捐贈善款時不留姓名,化身“微塵”;有人不得不“實名捐贈”,當被找到時,他們要求“隱姓埋名”,僅僅留下對困難群體的祝福。
“‘微塵’出現的20余年里,青島市民持續發揚著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精神,將慈善變成了一種日常的生活方式。‘微塵’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張閃亮名片,是慈善的溫度,更是專屬于青島這座城市的良心。”安妮說。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