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 |西陸強軍號
明月出關山,蒼茫云海間。歡迎收聽西陸夜讀“關山月”。
過去,每個人家里都有一個裝滿了各種針頭線腦的針線盒。在巧手的戰友黃小仙手里,小小的針線盒不但發揮了大作用,還傳承了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一起來聽今晚的“關山月”。
小小針線盒,傳承好作風
作者:邢夢倩 主播:李依
“我的挎包被劃了道口子,得買個新的了。”一天訓練結束后,我拎著被劃破的挎包,沮喪地回到宿舍。
戰友黃小仙接過我的挎包,一邊觀察破口,一邊說:“別擔心,這個好辦,我幫你補。”
這不是黃小仙第一次幫我修補東西了。
不久前的一次戰術訓練中,由于動作不規范,我的作訓服被鐵絲網扯了個大口子,我只得捂著破口狼狽地跑回宿舍。第二天早晨起床時,卻怎么也找不見我那破口的作訓服。這時黃小仙眨著她靈動的大眼睛瞧著我,把手中補好的作訓服遞給我,說:“快看看,補得怎么樣。”我拿過作訓服,怎么也找不到破口的地方。黃小仙笑著說:“針腳要藏在迷彩印花里才隱蔽。”我向黃小仙伸出大拇指,對她這拿手絕活十分佩服。
生活中,黃小仙總是比別人多一份細心。在她的內務盒里,總放著一個針線盒。
“現在買被裝這么方便,為什么還要縫縫補補繼續用?”起初,我對黃小仙的“摳門”非常不解。
直到一次班內的交流會,黃小仙講起了她外婆的故事。
從黃小仙有記憶開始,外婆的抽屜里就總有個褪了色的小木匣子,那便是外婆的針線盒。盒子里裝著各式各樣的紐扣、針線、頂針、剪子等小物件。外婆總是感慨,現在日子好了,穿的都是新衣服,在以前啊,孩子的衣服是她用大人穿過的衣服“改裁”的。
外婆手巧,將舊衣服拆開,再翻面重新縫起來,因為舊衣服的里面顏色要比外面新一些,所以就顯得不那么破舊了。那時候穿的布鞋也都是手工做的,她們稱為“千層底”。“千層底”工序繁雜,每一針都要按針走線、松緊有度,每一針都融入了母親對兒女的愛和期望。
我這才明白,黃小仙那小小的針線包里,包著的是她家里幾代人良好家風的傳承。從那以后,我也在戰術小包里放進了一個針線包。
后來,我被單位選派擔負新兵訓練任務。高強度訓練中,新兵小陶的護膝裂開了一個拇指長的豁口。第二天就是戰術考試,再買一個已經來不及了。看著小陶失落的眼神,我想起了黃小仙拿著針線包在夜晚的燈光下縫縫補補的場景。
我隨即翻出戰備小包中的針線包,將磨損嚴重的護膝攤在膝蓋上,開始穿針引線。護膝內襯磨薄了,魔術貼早沒了黏性,我用蹩腳的針線活縫上帆布補丁、魔術貼,雖然針腳粗糙了些,但好在它又能繼續在戰術訓練中保護新戰友的膝蓋了。
第二天,小陶在考核中發揮穩定,順利及格。我忽然明白了班長說的話:小小針線包,縫出的是傳統,補出的是作風。一個孔、一根針、一條線,連接起的不僅僅是布料,更是傳承了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美德。
雖然我們現在已經告別了需要縫縫補補的日子,但是針線盒里藏著的勤儉節約和艱苦樸素,卻能陪伴我們走得更遠。
主 編 |陳一凡
編 審 |張少波
編 輯 |王石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