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長與參謀部制度是近代軍隊重要軍事制度,不少國家參謀長地位僅次軍事主官。
但我軍從紅軍到解放戰爭期間,高度依賴軍事主官個人指揮,參謀體系多為輔助。且我軍實行雙領導制,政委與軍事主官地位等同,常負責軍事組織工作。
這致使參謀長地位下降,抗戰時八路軍參謀部僅負責“傳達命令、協調行動”,參謀長地位甚至低于軍事副職,政治部主任,在軍隊首長中往往僅排第五位。
這也導致我軍中參謀長大多都不知名,比如解放戰爭時期四大野戰軍參謀長,名氣遠不及一些兵團司令和縱隊司令。
那么我軍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都是誰呢?他們誰的能力最突出?建國后又授予了什么軍銜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第一野戰軍參謀長:閻揆要
閻揆要是陜西佳縣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早期在西北軍楊虎城部從事兵運工作。西安事變中,他率部阻止國民黨中央軍入陜,為和平解決事變作出重要貢獻。抗日戰爭期間,他歷任八路軍冀魯豫軍區參謀長等職,長期在敵后開展游擊戰。
解放戰爭中,他協助彭總指揮西北野戰軍,參與陜中戰役,蘭州戰役等關鍵戰役,尤其在解放大西北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盡管他在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野戰軍參謀長,但因紅軍時期僅任團級職務,未達到“紅軍師級”的硬性標準,所以在1955年,閻揆要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二野戰軍參謀長:李達
李達出身西北軍軍校,1931年寧都起義后加入紅軍,長征期間任紅二方面軍參謀長,與賀龍長期合作。
抗戰時期,他擔任八路軍129師參謀長,協助劉鄧指揮部隊作戰,并參與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建設。解放戰爭中,他策劃了邯鄲戰役,并親赴敵營策反國民黨將領高樹勛起義,直接削弱了國民黨軍在中原的戰斗力。
李達的資歷深厚,紅軍時期即任師級職務,符合上將軍銜標準。1955年,他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四大野戰軍參謀長中軍銜最高者之一。
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張震
三野前后有兩位參謀長,陳士渠上將不用多說,許多人都熟悉,解放戰爭中先后任山東野戰軍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參謀長,協助陳毅粟裕二人指揮戰斗。
陳士渠自身還曾率領陳唐兵團單獨作戰,可以說是一位既具備參謀能力,又具備獨立軍事指揮能力的將軍,1955授上將。
淮海戰役后,陳士渠調任第三野戰軍8兵團司令,改由張震任參謀長。張震16歲參加紅軍,抗戰期間歷任新四軍第六支隊參謀長,與彭雪楓、粟裕密切合作。解放戰爭中,他先后擔任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參與指揮宿北戰役、孟良崮戰役和上海戰役。
在淮海戰役中,他協助粟裕制定圍殲黃百韜兵團的計劃,為戰役勝利奠定基礎。此外,張震以勇猛著稱,曾多次親臨前線指揮白刃戰,被譽為我軍“文武雙全”的典型代表。
1955年大授銜,張震因紅軍時期僅為團級干部,因此僅授予中將。但其后期成就顯著,1988年晉升上將軍銜,成為我軍歷史上少數兩次授銜的將領之一。
第四野戰軍參謀長:蕭克
第四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的情況一樣,前后也有兩任參謀長。
第一任參謀長劉亞樓曾在紅軍時期擔任師長,但是抗戰時期因為前往蘇聯留學而錯過了抗戰,資歷有缺。
但是在蘇聯留學歸來的劉亞樓軍事理論十分過硬,被林總點將成為東北民主聯軍和東北野戰軍參謀長。
東野在改名為四野后,改由蕭克擔任參謀長。
蕭克是黃埔四期生,參與南昌起義與湘南起義,紅軍時期任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資歷深厚。抗戰期間,他擔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開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中,他調任第四野戰軍參謀長,協助林帥指揮渡江戰役和南下追擊戰,促成程潛起義,實現湖南和平解放。
蕭克在紅軍時期已擔任軍團長,1955年,他憑借戰功和紅軍時期的職務,被授予上將軍銜,位列上將之首。
在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中,要說誰的能力最為突出,確實難以一概而論。但要說四大野戰軍中最具才能的參謀長,那么無疑是劉亞樓,這位蘇聯留學歸來的參謀長既能幫助東野參謀部正規化,也能獨立指揮作戰。
但要說參謀長這個職位,做參謀做得最好的,可能還要屬二野的李達將軍。李達的參謀長生涯長達40年,是唯一跨越紅軍、抗戰、解放戰爭三階段的參謀長,其經驗無人能及。
而且李達本人的定位,既精通戰役規劃,如淮海戰役后勤方案,又擅統戰策反,如高樹勛起義,兼具軍政視野。
李達制定的作戰模板被寫入《戰役法綱要》,成為解放軍參謀體系的重要基礎,算是我軍最優秀的參謀長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