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的關鍵時刻,美俄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了新一輪會晤,這一事件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據相關報道,此次會晤雙方交談時長約6個多小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雙方并未涉及烏克蘭沖突這一備受矚目的焦點問題。
俄羅斯代表團團長達爾奇耶夫在會后表示,會晤氣氛融洽且積極,在落實特朗普與普京提出的“恢復美俄關系正常化”任務方面取得了進展。據今日俄羅斯報道,美俄雙方已達成諒解,將采取進一步措施,簡化雙方外交官在東道主國家的流動以及相關簽證手續。俄羅斯外交部也強調,伊斯坦布爾會談為俄羅斯和美國外交使團提供“不間斷銀行和金融服務”的承諾,美方同樣表達了相同立場。此外,美國同意解決俄羅斯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做出的財政貢獻問題,而美方也提出了禁止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雇用當地工作人員的政策問題。
從這些內容來看,此次會晤似乎只是美俄恢復雙邊關系正常化的一些“技術性措施”,與前幾次會晤相比,并未釋放出更為寬泛的信息。英國《天空新聞》評論指出,伊斯坦布爾會談表明莫斯科處于主導地位,且沒有取得任何具體成果,這似乎讓特朗普非常沮喪。然而,深入剖析這一事件,我們不難發現其中隱藏著諸多不尋常的微妙變化。
烏克蘭問題擱置:背后暗藏玄機
美俄作為烏克蘭沖突的當事方和責任方,此次竟然擱置烏克蘭問題不談,這一情況著實耐人尋味。回顧上月24日,美俄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就烏克蘭問題以及其他問題舉行了12小時會談,結果卻是“談得非常不愉快”,幾乎談崩,既沒發表聯合聲明又沒對外公布具體細節。僅僅幾天后,極力“討好”俄羅斯的特朗普一反常態,竟然對普京“變臉”,指責莫斯科有意拖延、不想停火。這充分說明美俄在烏克蘭問題上存在“很多分歧”,俄羅斯也承認這一點,需要經過“艱難努力”才有可能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那么,美國為何會暫時拋開烏克蘭不談呢?這里面涉及到諸多復雜因素,包括特朗普的全球戰略布局、中俄關系,同時也透露出特朗普似乎有點“等不及了”。在特朗普的設想中,美國可以借助烏克蘭沖突,即犧牲烏克蘭的利益換取俄羅斯倒向美國,他“堅信”自己能做到這一點,所以才敢高喊出“24小時結束沖突”的狂妄口號。
但現實卻給了特朗普沉重一擊。事實證明,他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也把普京看得太簡單了。4月10日,美國軍事專家威廉·施萊佛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中俄伙伴關系堅不可摧,美國試圖“拆散中俄”就是妄想。與此同時,他還警告特朗普,美國沒有能力讓中國“屈服”,因為3億美國人民離不開中國生產的商品。
特朗普的“拆散中俄”計劃: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必須要明確的是,特朗普主動放低姿態與俄羅斯親近,絕不是簡單的喜歡普京、崇拜普京,更不是美俄有著長遠的共同利益,而是之前老生常談的“拆散中俄”計劃。在中美俄三國關系的復雜棋局中,特朗普一直試圖通過與俄羅斯的某種“合作”來削弱中俄關系,從而維護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
然而,這種計劃從一開始就面臨著諸多障礙。中俄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領域建立了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這種關系是基于兩國共同的利益和戰略需求,具有深厚的根基和強大的生命力。美國試圖通過外部手段來“拆散”這種關系,無疑是癡人說夢。
從此次美俄伊斯坦布爾會晤的情況來看,特朗普的“拆散中俄”計劃并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盡管雙方在會晤中達成了一些“技術性措施”,但這些措施并沒有觸及到美俄關系的核心問題,更沒有對中俄關系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