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閱讀
閱讀是“輕松、輕快、輕靈的”,輕閱讀強調體驗之靈,在優質文本中感受溫暖與思想。
《核舟記》教學設計
一、導:激趣導入(情境創設)
(一)展示新聞
展示 1995 年 10 月 27 日《文匯報》上刊登的新聞“稀世珍寶明代桃核舟‘蘇東坡夜游赤壁’驚現寧波,消息傳出后,文物界、收藏界紛沓而至。據專家鑒定,這是迄今發現的世上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通過這則新聞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讓學生對核舟這種微雕藝術產生探究的欲望。
(二)引入課題
提問學生是否了解古代的微雕藝術,展示一些常見的微雕作品圖片,如根雕、玉雕、發雕等,簡要介紹微雕的神奇之處。然后引出今天要學習的《核舟記》,它將帶我們領略數百年前我國民間藝人精湛絕倫的核雕技藝。
二、學:自主學習(基礎建構)
(一)明確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1. 積累一些文言詞匯、句式。
2. 學習掌握本文運用說明和描繪相結合的筆法。
3. 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探究主體部分的說明順序。
4.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感情。
(二)初讀課文
1. 學生借助注釋、字典,各自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
2. 教師強調重點字音,如器皿(mǐn)、罔(wǎng)、貽(yí)、八分有奇(yòu jī)、二黍許(shǔ)、箬篷(ruò)、髯(rán)、石青糝之(sǎn)、不屬(shǔ)、詘(qū)、椎髻(zhuī jì)、楫(jí)等。
3. 叫三個學生各朗讀一部分課文,其他學生認真傾聽,指出讀音或斷句的錯誤。教師適時指導,爭取讓學生讀得流暢、準確。
(三)文言知識梳理
1. 通假字:
- “詘右臂支船”,“詘”同“屈”,彎曲。
-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橫”。
2. 一詞多義:
-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妙);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零數)。
-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與“無”相對);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
- “為”:為宮室、器皿、人物(做,這里指雕刻);中軒敞者為艙(是)。
- “端”:東坡右手執卷端(頭)。
3. 古今異義等其他文言知識在講解課文過程中逐步滲透,讓學生做好筆記。
(四)文意疏通
教師逐句逐段講解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幫助學生理解文意。重點講解以下句子:
1. “明有奇巧人,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講解“奇巧”“以”“為”“罔不”“因勢象形”等字詞的意思,讓學生感受王叔遠技藝的高超。
2. “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明確“貽”“蓋”“泛”“云”的含義,以及這是一個雙賓語結構的句子。
3.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解釋“有奇”“可”“許”“軒敞”“為”等字詞,體會作者用數字說明的方法。
在講解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每段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嘗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三、疑:提出疑問(思維深化)
(一)自主質疑
給學生一定時間,讓他們再次閱讀課文,針對文章內容、文言字詞、寫作手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疑問。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要害怕問題的簡單或幼稚。
(二)小組討論
將學生分成小組,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疑問,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小組內成員互相啟發,嘗試解決一些較簡單的問題。對于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準備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
各小組代表提出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全班同學共同參與討論。教師適時引導、點撥,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例如:
1. 關于“各隱卷底衣褶中”為什么是省略句式,引導學生分析句子成分,明確“隱”后省略了“于”。
2. 探討“船頭坐三人,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中人物動作描寫的作用,引導學生體會雕刻者對人物神態和動作的細致刻畫,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心境。
四、交:交流互動(多元對話)
(一)內容研討
1. 思考討論:文章主體部分是按照什么順序進行說明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語句,明確文章以空間方位為序,先言船艙,再依次言船頭、船尾、船頂。
2. 這篇文章語言十分簡練,試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其語言簡練的特點。例如,全文 433 字,既概括地介紹了雕刻匠師王叔遠技藝的精湛,更具體地說明了核舟雕制的精妙;描寫核舟上的人物和物品,寥寥數語便形象逼真。
(二)人物分析
1. 分別由學生朗讀描述蘇軾、魯直(黃庭堅)和佛印神態的句子,說說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們此時此地的什么樣的心態?明確從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若有所悟和佛印的矯首昂視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要表現他們豁達、放曠的胸襟,說明他們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記了現實的煩惱,而陶醉在眼前畫卷的美好意境里。
2. 作者在說明船頭三人時,著墨較多的是誰?為什么?明確是東坡,因為三人中,蘇軾居中,作者起筆直逼其面:“峨冠而多髯者”,雕刻得用心仔細,作者也就說得真切細膩。
(三)藝術特色探討
1. 本文運用了說明和描繪相結合的筆法,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其好處。說明讓文章條理清晰,準確地介紹了核舟的大小、結構等;描繪則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對船頭三人的神態和動作描寫,讓讀者仿佛能看到核舟上的場景,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2. 從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藝的奇巧、精湛、無微不至呢?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相關語句,如對東坡外貌的刻畫,對東坡、魯直姿態的介紹,對佛印左臂所掛念珠的說明“珠可歷歷數也”等。
五、寫:小論文寫作(成果輸出)
(一)布置任務
要求學生結合課堂所學內容,以“《核舟記》中的微雕藝術魅力”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論文內容可以包括核舟雕刻的技藝特點、人物形象塑造、語言藝術特色以及其所體現的傳統文化價值等方面。
(二)寫作指導
1. 引導學生確定論文的論點,如“《核舟記》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核舟微雕藝術的精湛技藝”。
2. 指導學生圍繞論點選取合適的論據,如文中對核舟各部分的描寫、對人物神態和動作的刻畫等。
3. 講解論文的結構,一般包括提出論點、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等部分,鼓勵學生運用合理的論證方法,如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三)交流分享
在學生完成小論文寫作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分享。選取部分學生的論文在全班朗讀,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進行評價,提出優點和不足之處。教師對學生的論文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時提出改進的建議,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推薦|風蕭蕭 編輯|風蕭蕭
關注我,讀好文,共成長
好書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