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賢《燕子磯山水圖》長卷 紙本水墨-22.6x222.3cm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
明末遺民畫家的山水里更多的是悲情,龔賢的這幅《燕子磯山水圖卷》便是典型的明末遺民中的“殘山剩水”,我們可以聯想到北宋與南宋山水的對比,北宋的全景山水一般均為主峰依次順延,而到了南宋,馬一角、夏半邊,一邊為全景山水,一邊為殘山剩水,畫家用“一角”“半邊”的形式諷刺當時的南宋朝廷。而在明末,國破家亡。
在明末清初的南京,安徽畫家張峰、楊文聰、李流芳等畫家的影響下,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輪廓簡單的山脈為標志。畫家用五十多年時間通過突破傳統的界限和對自然建模的方式發展起來的所謂的“累積墨水”技術進行洗滌。這也與他的折衷主義、威嚴和朝氣蓬勃的特點最為豐富和定義最明確的時期相吻合。
題跋
自穴磯頭結水亭,漁風吹澗澗初醒,最憐白鷺何其白,轉覺青山分外青。野遺生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