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部隊征兵時,有些被征招的新兵在當地武裝部尚未填寫《應征青年入伍登記表》,到了新兵連后,才補填這張《登記表》。如果沒有《登記表》,檔案里就缺少這一張最重要的入伍手續。當然,這種現象是極個別的,但是也是存在的。
在填寫《入伍登記表》時,一些人會在自己的年齡上“做文章”,一些人會在自己的姓名上“動手腳”。
有些人參軍時年齡太小,尤其是一些女孩子,當兵時的年齡一般都在十五六歲,典型的還有十三四歲的。為了讓自己的年齡大些,她們會在出生年月上往大了改。膽子小的人增加一歲,膽子大的人增加兩三歲。反正當年也沒有《身份證》,個人的年齡只有從《戶口簿》上可以證明。但新兵到部隊又不可能帶著《戶口簿》。所以,個人出生年月,都是自己想怎么填就怎么填。填完之后,這張《入伍登記表》就成了自己最原始的檔案(當兵前大多數人沒有檔案)了。
還有一些人,不喜歡自己當兵前的名字。像“小紅”、“小林“、“小萍”,就把大小的“小”,改成曉得的“曉”。改完之后,他們從此就叫“曉紅”、“曉林”、“曉萍”什么的。有些人嫌棄自己的名字有些土氣或封建,就改成現代和革命的名字。還有甚者,嫌棄自己的姓氏不好聽,把姓名中的姓氏去掉,直接叫名字;結果名字中的第一個字,就成了他們一生的姓氏。
填完《入伍登記表》后,這些表格就成了個人檔案袋里的第一份內容,也是最原始的個人信息,它將伴隨你的終身。如果中間不更改的話,你的一輩子的個人信息就是它了。
后來,軍人回到地方,辦理《戶口簿》和《身份證》時,公安戶籍部門只查閱你檔案袋里的這張最早的《入伍登記表》。根據表格上的姓名和出生年月,辦理你的《戶口簿》和《身份證》。再后來,到了退休時,辦理退休手續,單位和社保部門,也是根據你的這張《入伍登記表》上的出生年月,計算你的工齡和退休金數量。
盡管有些人實際年齡上還不到退休年齡,只是當年為了參軍,填寫時提前了自己的出生年月。但這些都不重要了。單位人事勞資部門只根據你的原始檔案確定你的退休時間,社保部門只根據單位上報的退休時間再查閱你的原始檔案,批準你是否能夠退休和為你計算工作年限、計算退休金數量。
即使有些人不想“提前”退休,據理力爭,但都無濟于事了。幾十年前的白紙黑字,成就了你今天的板上釘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