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艘美國大豆船,一路狂飆直奔中國港口,場面真是夠熱鬧的。船上裝著大概200萬噸大豆,按說這生意不小,得賺不少吧?可問題來了,大部分船要在4月12號之后才到港。這時間點可不是隨便挑的,恰好趕上關稅新規上路,104%的關稅擺那兒呢,誰來誰得掏。你說尷尬不尷尬?真是一步走錯,貨到成了賠本貨。
但更尷尬的,是這批大豆一大部分貌似是中儲糧提前下的單。這不是平時買瓶醬油能退貨的事兒,船都出海了,合同一簽,價格一鎖,那就是認了。傳言說可能會免稅處理,但這年頭消息真假難辨,還得看政策臉色。
可奇怪的是,美國人自己居然也沒說啥,船一艘接一艘地往中國跑,眼瞅著虧本生意還搶著干,這就有意思了。
很多人可能想不通,他們圖啥?
圖的就是中國市場。
美國農業界現在可急了,比地里旱得還難受。這幾十船大豆,說白了,就是美國農民心頭肉。不運過來不行,哪怕知道要被關稅剁一刀,也得硬著頭皮送。為啥?因為中國的這張飯票,他們不敢丟。一丟,就真的下崗回家種草了。
來點硬數據給大家提提神。2024年中國進口了1.05億噸大豆,美國只占了21%。你沒看錯,比起2016年的40%那是腰斬還多。怎么回事?美國自己也心里有數,他們的大豆又貴、又不是非買不可。巴西那邊,質量不差價格便宜,人家船期還快,誰不選性價比高的?
可就算這樣,美國人還是舍不得中國市場。這就像一段感情已經涼了,對方說了不合適,你卻還一門心思送花送禮找機會求復合。說到底,不是咱離不開他們,是他們離不開我們。
更絕的是,南美那邊的農民也不傻。阿根廷的老鐵們已經學會了中文電商套路,2022年直接在淘寶京東開店,賣大豆油和豆制品,直播賣貨吆喝得賊溜。中國網友一看便宜還新鮮,瘋狂下單,場面堪比雙11。人家不靠“糧票”,直接拉通C端用戶,是真會玩。
咱們自己也沒閑著。2023年國家糧儲創了歷史新高,還搞了個“動態儲備機制”,啥意思?說白了就是一有風吹草動,國家倉庫就能抬出一堆糧食往市場里倒,價格立馬穩住,誰也別想趁火打劫。大豆、豬肉、食用油,全安排得明明白白。
從全局看,中國早就不是靠別人喂飯的角色了。制造業這塊,那是實打實的硬通貨。從iPhone殼到特斯拉車,中國制造撐起了半邊天。不夸張說,全球供應鏈要是少了中國,很多企業得直接罷工。
美國想搞我們?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什么關稅壁壘、技術封鎖、金融絞殺,全都玩過。可你會發現,最后一圈一圈還是繞回來了。老百姓的錢包不是說風就是雨的,你關稅加得再狠,市場那頭價格一貴,他們照樣得買“中國制造”,誰也攔不住。
現在再看這些大豆船,其實就是一場利益拉扯的縮影。有100萬噸能在寬限期內免稅到港,剩下的怎么辦?交稅的話貴得嚇人,價格一上去,中國買家直接掉頭換巴西貨。不交稅?那得看政策松不松口,真說了免,那就默認“友情價”還有效;要是政策卡得死,美國農戶也只能干瞪眼。
有意思的是,美國政府在這個節骨眼上也不敢太激進。農業州可是總統大選的基本盤,大豆賣不出去,農民日子難過了,選票可就飛了。所以他們現在一邊嘴硬,整天喊著要對中國“強硬”,一邊背地里各種游說、斡旋,就盼著中國放他們一馬。
但中國這邊呢?態度已經非常清楚——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你伸刀子,那不好意思,我不光防,還得順手來一板磚。
長遠看,巴西會慢慢接管美豆的位置,阿根廷那邊也在穩步跟上。更重要的是,中國自己的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在擴,科技投入也在跟進。到時候,不光咱吃得飽,還吃得香,吃得不看別人臉色。
別小看糧食安全,這是戰略問題,不是你今天賣我便宜我就認你是親戚。真要遇上極端情況,手里沒糧,啥談判都得靠邊站。
所以這波大豆船風波,說是貿易摩擦,其實更像是一場心理戰。看誰先慌,看誰敢賭,看誰能撐得住。
對我們來說,關鍵不是有沒有這幾十萬噸大豆,而是我們有沒有替代方案、有沒有話語權、有沒有底氣。
目前來看,答案是肯定的。而美國,怕是還沒準備好面對這個現實。
說到底,這世界的游戲規則已經變了,不是你大嗓門就贏,而是誰手里握得穩,誰下得慢,誰扛得住風浪,誰才笑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