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方宣布,暫緩對除中國外的全球75國加征關稅。此舉針對性很明顯了。截止發稿,美國對華關稅已增至145%的史上新高。全世界都在圍觀這場中美掰手腕的世界奇觀。與此同時,在一旁看熱鬧的菲律賓沒想到,即便特朗普暫時性放過了自己,但貿易戰的這把火,還是這么快燒到了自己。
菲律賓駐美大使表示,即便美國宣布暫緩加稅,菲律賓頭上仍然頂著10%的關稅,而這將導致菲律賓負擔不起美國F-16的購買成本以及維修費用。
美國于4月初批準向菲律賓銷售F-16戰機,總數為20架,合同金額高達55.8億美元。菲律賓國內輿論炸鍋,許多評論直言這是“交了55億保護費,美國還順手送了20架二手戰機”。按這個價格算下來,每架飛機成本遠遠高于市場預期,維護、彈藥和飛行員培訓等配套成本更是一個無底洞。
有人說,這是菲律賓“邁向現代化空軍”的開始;也有人諷刺,這分明是“拿自己的財政玩命”,甚至是“自己掏錢買了一個火藥桶”。而美國嘴上說是“為菲律賓提供防空系統壓制能力”,實則是借菲律賓之手,把槍口對準南海。
早在幾周前,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訪問菲律賓時就放出風聲,強調美菲應“齊心協力”,共同應對所謂“地區威脅”。他剛走,軍售大單就來了,速度快得讓人來不及細思背后的戰略算盤。而幾乎與此同時,中國進行的“海峽雷霆-2025”軍事演習,已經清晰地表明:一旦形勢緊張升級,解放軍有能力對關鍵島嶼實施封鎖打擊,具備區域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
美國靠不靠譜,菲律賓其實最清楚。福特號航母此時仍無全甲板攻擊能力,六個月后福建艦或將形成完整戰斗力。一旦美菲挑起事端,能否等到美軍“航母支援”?這是連五角大樓都不敢拍胸脯保證的事情。
從更實際的角度來看,菲律賓即使買來了F-16,也不意味著就能“硬氣”巡邏南海。菲律賓空軍歷史上最大的問題就是裝備老舊、訓練不足、維護能力差。之前購買的韓國FA-50戰斗教練機,至今尚有數架處于“趴窩狀態”。更不用說F-16這樣復雜的四代機,維護成本高昂,操作系統復雜,飛行員培養周期長,這對菲律賓是極大的挑戰。
而菲律賓其實并非沒有其他選擇。瑞典鷹獅戰斗機早早就向菲律賓“示好”,其以經濟適用、維護成本低著稱;印度也在積極推銷自家的“光輝”輕型戰機,強調性價比和后期維護上的友好度。可惜的是,在政治綁定和美方壓力下,馬尼拉還是選擇了最貴的那條路。
菲律賓國內也不是沒有清醒聲音。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曾痛批美菲軍事合作“損人不利己”,在他任內多次叫停與美方聯合軍演。他曾經說得非常直白:“美國只想在南海找人當擋箭牌。”如今,美菲重啟“肩并肩”演習、美軍頻繁進駐、軍火買賣重啟,一切都像是被重新拉回到了舊時代的殖民依附。
最可悲的是,菲律賓一邊高呼“主權獨立”,一邊卻把自己的軍事和財政命脈拱手交給了另一國。所謂“買來的安全”,其實是一種更深層次的依賴與脆弱。
中美博弈的主戰場在經貿和地緣,而菲律賓卻幻想“隔岸觀火”,殊不知早已被拉進棋盤中央。貿易戰的火焰正在變成地緣安全的烈焰,燒得菲律賓措手不及。買飛機的賬單還沒攤完,就可能成為戰略碰撞中的先行試點,甚至是犧牲品。
菲律賓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靠山不是山,靠的是實力與平衡外交;真正的國家安全,不在于跟誰抱團打架,而在于不讓自己成為大國沖突的前哨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