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澤連斯基愿不愿意,俄烏戰爭似乎“馬上”要落下帷幕了。
在這個時候,很多人都說俄羅斯和美國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因為俄烏戰爭的結果,一切都朝著有利俄羅斯的方向進展,而美國方面,也因為這場戰爭的結束,可以抽調關鍵的力量“對付”中國。
但與此同時,俄羅斯的“國師”,普京的頭號智囊杜金卻表示,俄烏戰爭的結束,不一定代表俄羅斯就能真正獲得戰略安全。因為美國人所謀劃的下一場戰爭,不會在中國爆發,而且很有可能還是在俄羅斯的境內進行。
(杜金)
北極的戰略地位
這場讓杜金提心吊膽的戰爭,就是有可能爆發的“北極戰爭”。
說到北極,或許所有人第一時間只會想起“冰天雪地”“氣候寒冷”這樣的關鍵詞。
但在俄羅斯和美國的心中,這片被冰山和海水籠罩的“不毛之地”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聚寶盆。
(北極地區)
就比如在世界經濟賴以生存的油氣資源方面,據互聯網公開資料可知,北極地區現有石油儲量至少達900億桶,占全球未探明石油儲量的13%;天然氣儲量約為1669萬億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氣儲量的30%。
可以說,這絕對是一筆潑天的富貴,富貴到足以改變當今世界的國際能源市場格局。
而在稀土礦產領域,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是鉬礦的重要產地,儲量在全球位居前二之列;冰島則擁有豐富的鋯石礦資源,占世界鋯石儲量的10%;此外,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蘊藏著諸多高品質鐵礦,對現代工業的意義非凡。
(北極地區礦產極為豐富)
在過去,這些礦產因為天氣嚴寒,開采不便,一直沒有引起過多的關注。
但現在,隨著北極氣候變化,包括美國、俄羅斯和北歐的芬蘭、挪威、瑞典等國都打起了它們的主意。
2025年時,美國向芬蘭訂購了48艘破冰船,便被外界視為北極博弈陡然升級的明確信號。
(芬蘭制造的破冰船)
而同樣被這些國家盯上的,還有北極圈的航運價值。目前北極航道主要由東北航道和西北航道組成:
東北航道的大部分航線處于俄羅斯境內,有資料顯示,相較于傳統的蘇伊士航線,東北航道能夠縮短約40%的航程,船舶單次航行可節省高達120萬美元的燃油成本。
(北極海域)
西北航道則主要位于加拿大境內,在過去,由于該航道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其受關注程度遠不及東北航道。
但現在,隨著時間推移,加拿大對西北航道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目前,加拿大正在積極推進西北航道深水港的開發工作,預計到2030年,該航道的年通航能力將達到500艘船舶,并且有望分流蘇伊士運河15%的貨流量。
(北冰洋海域)
但這兩條航道還不是未來北極圈內明爭暗斗的重心,畢竟這兩條航道都不是無主之地,都有相應的國家進行管轄。
真正值得高度重視的是未來可能開通的跨極海路。該航線的具體規劃大致為從白令海峽起始,一路延伸至北大西洋,其間需要穿越北冰洋核心區域,全長約4500公里。
該航道處于國際公海范疇,不受任何國家直接管控,也不存在主權歸屬方面的爭議。
所以未來在這片公海,關于爭奪此航道的博弈,只會更加激烈。
(北冰洋海域)
據說,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北極星”號重型破冰船與俄核動力破冰船“烏拉爾”號,已在跨極海路周圍的楚科奇海發生多次“近距離接觸”。
而未來,伴隨北極圈內氣候的改變,各派勢力在北極圈內投入資源只會更甚,更不能由此排除擦槍走火的可能性。
(冰天雪地)
而說到擦槍走火,更讓杜金擔心的是,俄美之間最近處,就位于北極圈的境內,而且只有區區的4.3公里。
這點距離,低頭不見抬頭見,卻一直沒有讓素有積怨的兩個國家大打出手,或許全在于當地氣候嚴寒,實在不利于駐軍,雙方軍隊也就減少了直接接觸,擦槍走火的可能性。
但現在,伴隨氣候的改善,大規模駐軍成為了一種可能。兩國發生武裝沖突的機率,自然也是與日俱增。
(美軍在北極地區的部隊)
俄美博弈
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美俄兩國的軍事部署自然成為了全球矚目的焦點。
就比如俄羅斯國內就極為擔心,一旦北極圈內的冰雪消融,美軍在阿拉斯加部署的THAAD系統雷達波,便能覆蓋俄北極軍事基地。
(美軍在北極地區的部隊)
而美國方面,同樣對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軍事部署保持著高度警惕。近年來,俄羅斯不僅新建了多個北極軍事基地,還對現有基地進行了現代化改造,配備了先進的防空系統、反艦導彈以及核動力破冰船等裝備,讓整個五角大樓都感覺到如芒在背。
(俄軍在北極圈的部隊)
尤其是導彈方面,北極作為洲際彈道導彈的最短攻擊路徑,俄羅斯在此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將成為懸在華盛頓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而與之相對應的,美國人在這里部署的導彈,同樣具備了20分鐘便飛抵莫斯科的打擊能力。
(北極是洲際彈道導彈的最短攻擊路徑)
與此同時,北冰洋的水下暗戰更是讓人心生恐懼。俄羅斯“北風之神”號核潛艇搭載“布拉瓦”洲際彈道導彈,一發就足以毀滅整個紐約。
而美國的俄亥俄級,搭載24枚“三叉戟II”D-5型潛射彈道導彈,也能瞬間讓圣彼得堡人體驗一下,什么叫末日來臨。
(戰略核潛艇)
在冰層下,潛艇的隱蔽性遠超其他海域,美俄間的任何誤判,都可能引發全球性的災難,讓整個世界死于非命。
幸運的是,由于美俄兩國都是核大國,雙方持有的近10000枚核武器暫時鎖死了熱戰可能。
但"冷對抗"的烈度持續攀升,還是讓所有人為之恐懼戰栗不已。
(北極圈的部隊)
當破冰船犁開千年凍土,當導彈瞄準繁華都市,人類必須回答一個終極命題:我們究竟要用多少核彈頭,才能融化這片冰封的理智?
或許,只有當核潛艇螺旋槳聲在北冰洋的冰層下響起,當核彈從海面上破冰而出的那一刻,人們才知道,北極的冰雪可以消融,但人類的理智若被野心凍結,那才是真正的末日寒冬。
參考資料: 1、央廣網《美軍在芬蘭演練北極部署 邵永靈:積累寒地作戰經驗》 2、四川在線《美俄聯手開發北極,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3、環球網《俄羅斯強化北極地區防空部署 專家:將加大美俄在北極地區的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