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季后賽12進8,滬粵大戰的第三場對決,前兩場雙方戰成1-1,最終廣東115-92擊敗上海總分2-1晉級8強,1/4決賽戰山西。而以逸待勞的山西隊,在看到季后賽版本的廣東時不知能否抵擋住,畢竟廣東每年在季后賽都能爆發不一樣的能量,而山西即使常規賽很厲害,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廣東下克上。
山西隊本賽季的操作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們在小外援位置上成功簽下迪亞洛和古德溫兩名實力強勁的球員,然而大外援的選擇卻像是一場混亂的 “走馬燈”,換來換去,效果似乎還不如最早的巴爾文和賈爾斯,甚至在季后賽臨近時,不得不重新啟用表現中規中矩的法耶,這一系列操作不禁讓人質疑,山西隊的外援投入是否過于急功近利?
古德溫在來到 CBA 后,數據實現了華麗轉身。在山西隊,他擁有大量球權和核心地位,場均能砍下 25.7 分,還能送出 8 次助攻,將球隊進攻梳理得井井有條,進攻效率高達 121.8。迪亞洛同樣具備強大的個人能力,與古德溫組成的 “雙槍” 組合,助力球隊取得了常規賽聯盟第二的佳績。
然而,大外援位置的頻繁變動卻為球隊埋下了隱患。賽季初期的巴爾文,作為傳統 5 號位,內線技術動作扎實,具備策應和中遠距離投籃能力,防守端的護框表現也可圈可點。賈爾斯在有限的出場時間里,也展現出了一定的實力。但不知為何,山西隊管理層并未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與時間,而是開啟了瘋狂的換援模式。
頻繁更換大外援,使得球隊內線始終難以形成穩定的戰術體系和化學反應。新援們需要時間去適應球隊的戰術風格、與隊友磨合默契,可往往還未等他們完全融入,就可能因為一兩場表現不佳而被棄用。這不僅浪費了球隊的資源,也打亂了球隊的整體節奏。到了季后賽臨近,沒有更多時間去尋找新援,只能重新啟用法耶,這種無奈之舉也凸顯了前期外援操作的失誤。
山西隊如此急切地更換外援,或許是源于對成績的極度渴望。本賽季球隊投入巨大,自然希望能在賽場上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沖擊更高的名次甚至總冠軍。這種心態可以理解,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過于激進。與其他球隊外援越換越強不同,山西隊的大外援更換并未帶來實力的提升,反而削弱了球隊原本可能建立起來的穩定性。
不過好在他們的兩名小外援仍然是聯盟頂級,壓哨加盟的喬治凱爾似乎也不錯,至于內線,只能指望劉傳興和法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