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打響了,美國已經將加征關稅提高到了145%,中國也跟著提高到了125%,并表示美國如果繼續加征關稅請隨意,后續不會再理會。
其實關稅戰打到了這里,基本上就確定了一個結果,美國的商品沒法賣到中國,中國的商品也沒法賣到美國。
現在這個關稅水平,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市場,都已無接受的可能性,消費者不可能買,企業也不可能賣,所以算是徹底脫鉤了。
中美關稅戰殺紅眼,兩國已徹底脫鉤,最受影響的自然是一批跨國公司。
中國有不少企業受影響,但美國企業受到的影響更大,因為中國制造將沒有賣到美國去的可能了,畢竟負擔的關稅已經大大超過了成本。
這些受到影響的企業,就包括明星公司蘋果和特斯拉,iPhone和電動車出口到美國將增加巨大的關稅成本。
尤其是iPhone,受到的影響最明顯,因為美國有超90%的iPhone在中國生產。
所以一旦關稅戰持續下去,蘋果接下來在美國將不可避免地漲價,畢竟這部分關稅成本即便是蘋果也無法自行消化了。
當然,關稅戰也引發了新的擔憂,有網友就擔心國產手機會因為關稅戰漲價,畢竟小米、OPPO、vivo等廠商都用了不少高通處理器。
中國企業采購美國高通芯片如果要加征125%的關稅,那么這部分關稅成本就非常夸張,可能會導致搭載高通旗艦芯片的手機價格上漲2000元左右。
也就是說,原本賣4499元的小米15,價格將要上漲至6500元左右,相當于現在小米15 Ultra的定價。
其實這種可能性確實是存在的,如果國家按照“原產地”加征關稅,那么包括高通、英偉達、AMD在內的芯片公司一個都跑不了。
因為原產地通常由設計研發的核心技術來源決定,而高通、英偉達、AMD的芯片,核心設計都是在美國完成的,從標準上就是要認定為美國芯片。
不過現在國家在這塊放了個口子,就是“集成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也就是將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
如此一來,蘋果的A系列、高通驍龍芯片以及英偉達、AMD的芯片,基本都不會在中國加征關稅,依然會按照原來的稅率來收,所以國產手機基本不會因為關稅問題而漲價。
為什么國家要在芯片這塊放個缺口,不加征關稅呢?當然是為了保護中國的制造產業。
中國的電子產品組裝產業已經是世界第一了,如果芯片加征關稅,就相當于打壓自家企業,咱們可不會學特朗普那樣操作。
咱們不加征芯片關稅,不光是為了保護自家科技企業正常發展,還是在對臺積電旁敲側擊,更是對特朗普見招拆招。
特朗普為啥要加關稅,無非就是要用關稅替代補貼,迫使企業在美國本土生產,讓制造業回流到美國,其中就包括臺積電赴美建廠。
可特朗普面前擺著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美國把芯片造出來后,卻找不到比中國更合適的地方完成終端產品的組裝。
因為如果這些芯片改由美國工廠生產,再出口至中國,則將被認定為“美國制造”,面臨加征125%的關稅。
所以你光在美國造出芯片壓根不頂用,因為美國的芯片壓根不可能來到中國了。
那么蘋果、高通、英偉達、AMD這些芯片廠商還會考慮在美國本土生產芯片嗎?答案顯而易見。
芯片設計廠商將芯片流片生產出來,必定是要考慮綜合成本的。
如果高通芯片在美國生產再運到中國組裝,那成本就完全變了,手機廠商可能就不會用高通芯片了。
而使用高通處理器的手機廠商,除了三星能賣出銷量,剩下的也就只有中國手機品牌。
美國芯片設計廠商肯定會權衡美國本土生產芯片的利弊,除非這些芯片不考慮在中國市場組裝、生產、銷售,否則不可能在美國本土代工生產。
最終的結果就是臺積電在美國建廠可能是建了個寂寞,因為建好的工廠蘋果、高通等大客戶都不愿意用,最后還是要在中國臺灣的工廠流片生產。
所以特朗普如果繼續打關稅戰,這些高端制造產業回流到美國也沒啥用,畢竟賣出來的成本太高了,看來赴美建廠的臺積電真得三思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