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瓦羅的關稅是對美國消費者的搶劫!”
這場關稅戰讓馬斯克在社交媒體忍不住炮轟了,他毫不遮掩的怒批,政策制定者納瓦羅為 “白癡”,這才讓人們恍然大悟,原來主導這次關稅戰的美國軍師就是納瓦羅。
回想之前,馬斯克前不久剛因將美國政府貪污的問題公之于眾,被勒令撤職。
那么,這一次他因何震怒?又會給全世界帶來什么驚天爆料呢?
馬斯克憤怒的原因
2025年4月10日,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發文,憤怒指責美國政府。
稱其對中國電動車加征104%關稅的決定非常不合理。
原來,當天從上海超級工廠運來的特斯拉汽車在洛杉磯港口堆積成山。
每輛Model Y的到岸價格從5.4萬美元直接漲到了11萬美元,北美地區的訂單一下子減少了60%。
這個局面是由76歲的彼得·納瓦羅一手推動的。
作為堅定的反華派,他在特朗普再次擔任美國總統后重新掌權,把2018年25%的關稅提高到了現在這個極具破壞力的程度。
但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最先受到沖擊的卻是美國自己的企業。
特斯拉的股價當天暴跌18%,市值蒸發了820億美元;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廠因為中國電池供應中斷,不得不減少產量。
馬斯克緊急趕到華盛頓想和政府談判,卻被特朗普拒絕接見。
這場沖突也暴露出美國精英階層的分裂。
而納瓦羅面對馬斯克的斥責,只不過在福克斯新聞上一帶而過:“馬斯克不過是個高級的汽車組裝商,根本不懂國家經濟安全。”
納瓦羅是什么人
“中國得為這 30 年所謂的‘經濟侵略’付出代價。”
2024 年 11 月,剛從監獄出來三個月的納瓦羅,揣著自己的新書《貿易戰的終極勝利》走進白宮。
這個曾被中國制裁、又因拒絕國會調查坐過牢的老牌政客,因特朗普的再次上臺,也被莫名其妙的放出來了。
而此時此刻,他正在向特朗普舉薦著自己的 “反華三步計劃”。
早在2006 年,納瓦羅就寫了本《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把中美貿易逆差說成是 “中國搞的陰謀”。
他在書里宣稱:“中國正用低價商品掏空美國的工業根基!”
2011 年更是在《致命中國》這本書中,更詳細的規劃了 “擺脫中國依賴” 的方案。
而這些策略正中特朗普下懷,讓兩個臭味相投的人玩到了一起。就這樣,他搖身一變從囚犯變成了軍師,成了這場關稅戰的策劃者。
只不過納瓦羅明顯就是紙上談兵,他的策略實行起來全是漏洞。
納瓦羅要求汽車產業 “全用美國的鐵礦、電力和工人生產純美國汽車”,卻不管美國的鋼鐵產能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
不僅如此,他還建議禁止使用任何含中國技術的自動駕駛系統。
因此,英特爾 CEO 基辛格嘆氣說:“這就好比讓廚師自己從種小麥開始做飯,根本不現實!”
104% 關稅引發的 “七宗罪”
來看這次錯誤決策在美國引發的連鎖反應,首先是美國股市遭遇重創。
政策公布當天納斯達克指數暴跌 22%,6.6 萬億美元市值蒸發。
特斯拉一家公司市值就縮水 1200 億美元,華爾街分析師警告這如同 1929 年大蕭條前的預兆。
同時美國供應鏈亂成一團,沃爾瑪等零售商庫存周轉速度下降 40%,想從墨西哥、越南找替代產能卻發現缺口達 60%。
富士康北美工廠工人甚至罷工抗議 “被迫生產質量差的產品”。
物價也跟著失控,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 11.3%,核心通脹率超過 9%。
美聯儲不得不把利率加到 6%,結果企業借錢成本飆升,失業率也漲到 5.8%。
美國的盟友這次也沒慣著美國,歐盟分兩階段對美國加征 260 億歐元關稅。
法國對美國葡萄酒收 200% 的懲罰性關稅,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直接說美國成了 “全球貿易公敵”。
產業方面,美國半導體產能占比從 1990 年的 37% 跌到 2025 年的 12%,要重建芯片產業鏈得砸 1.2 萬億美元。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直接戳破現實:“美國根本沒有配套的工程師隊伍,重建產能至少得 30 年”。
最離譜的是政治操作,特朗普政府把關稅和 TikTok 出售捆綁在一起搞 “極限施壓”。
結果字節跳動直接反訴美國政府,這案子說不定得鬧到最高法院。
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次的關稅戰不僅讓美國高層想起了1930 年的 “斯姆特 - 霍利陷阱”事件。
1930 年,美國通過《斯姆特 - 霍利關稅法》,把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提高到 59%,結果引發了全球范圍的貿易戰。
這一仗下來,美國出口額暴跌 61%,失業率直接漲到 25%,幾乎每四個美國人就有一個失業,經濟徹底掉進大坑。
現在納瓦羅推動的 104% 對華關稅,被《紐約時報》比作 “自己簽了份經濟自殺協議”。
就連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都忍不住說:“歷史不會一模一樣地重復,但人性的貪婪會讓類似的錯誤再次發生。”
中美博弈:誰能笑到最后?
中國應對美國關稅壓力有不少辦法。
在東南亞的電商業務增長了35%,中東市場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通過限制稀土出口,直接影響了美國F-35戰斗機的供應鏈。
上海的儲能超級工廠已經投產,一年能生產40GWh的儲能產品。2024年研發投入占GDP的3.5%,5G專利在全球占比達到38%,科技研發實力不斷提升。
與中國的氣定神閑不同,主動發起戰爭的美國好像更焦慮。
美國政府想讓制造業搬回國內的計劃進展不順,只有 12% 的企業愿意從海外遷回美國。
目前,美國國債收益率快漲到 4.5% 了,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比例也降到了 23.5%,說明國際資本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在下降。
加州有 50 萬個就業崗位面臨流失風險。
硅谷的谷歌、蘋果等科技巨頭都公開反對政府的關稅政策,不再支持這種傷害產業的做法。
據彼得森研究所計算,104% 的高關稅會讓美國 GDP 下降 1.8%,導致 280 萬人失去工作。
而中國通過 “一帶一路” 積極開拓新市場,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從 2018 年的 19% 降到了 2025 年的 12%,越來越不依賴美國市場了。
結語
這場關稅戰所造成損失不是納瓦羅一個人的惡果,但他卻稱得上是“功不可沒”。
當上海港的集裝箱堆積如山無人運輸,當底特律的失業工人舉著 “感謝中國” 的標語上街抗議。
這場 21 世紀最激烈的貿易戰暴露了一個現實:全球產業鏈是相互依賴的整體,強行切斷只會讓各國經濟都受重創。
納瓦羅推行的 “美國優先” 政策,最終可能讓美國陷入孤立 —— 就像 1930 年那場關稅大戰的結局一樣。
不同的是,這次中國手中有稀土資源和 14 億人的龐大市場,作為反制優勢。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