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人員在龍泉山脈中段發現一種衛矛屬植物新種——成都衛矛,基于分子測序、形態學研究結果,確認該植物為新物種,并將其命名為“成都衛矛”,用以顯示該植物被發現的區域位置。這一發現,為中國衛矛屬植物增添了新成員。
圖為2021年5月科研人員拍攝到的成都衛矛照片。(受訪單位供圖)
這一由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西南山地植被調查與編研創新團隊、重慶師范大學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于北京時間4月11日在國際生物學期刊《生態與進化》上發表。
新種的發現是一個持續考證的過程。2021年5月,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西南山地植被調查與編研創新團隊在對成都市周邊植物資源和植被考察時,團隊成員羅垚在位于龍泉山脈中段的成都簡陽市賈家街道臥龍村一處溝谷石壁上發現一叢開紅花的植物。
“拍照、采集這一植物的樣本后,與區域內常見的幾種衛矛屬植物對比有明顯不同。經與國內同行專家討論,未有定論,但其與溝瓣屬刺葉溝瓣,冬青溝瓣相近,偏向于將其歸屬于溝瓣屬植物。”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胡君介紹說,此后團隊連續三年對該植物進行形態觀測和記錄,采集該植物的果實、種子。同時,在持續對西南地區植物資源和植被考察中,團隊在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等地發現了溝瓣屬植物刺葉溝瓣和冬青溝瓣的野外種群。通過分子測序等分析對比,結合形態和分子證據發現,該植物不應歸于溝瓣屬,而應歸入衛矛屬。
“成都衛矛有4個花瓣、果實發育為4個子房,與親緣關系相近的尖齒衛矛和縉云衛矛的5個花瓣、5個子房相比,有明顯區別。”胡君描述,目前已發現的成都衛矛活體植株不足20株,種子結實低,目前尚未收集到完整發育的種子,結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評估標準,建議將成都衛矛評估為極度瀕危物種,并采取遷地引種、人工擴繁等保護措施。(記者吳曉穎、劉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