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馮曉暉
本系列發布九江文史類研究文章。歡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聯系方式見自動回復。
本篇原刊于2015年版《百年蓮花池》,經政協潯陽區文史委授權轉發。
葉恭綽先生(1881-1968年),字玉虎,又作譽虎、譽書,號遐庵,廣東番禺(今廣州)人。少時曾從文廷式學習,以稟貢生用為訓導,后入京師大學堂仕學館,畢業后曾任湖北農業學院、方言學堂、西路高等小學堂、兩湖總師范學堂教習。
圖源:維基百科
1906年,報捐以通判用。歷任郵傳部總務股幫稿、鐵路總局建設科總科員、路政司郎中、副廳長、廳長,鐵路總局提調,代鐵路總局長等。曾督辦蘆漢鐵路(即京漢鐵路)。
辛亥革命時,任內閣議和處參議。1912年,任總統府財政委員會委員,交通部辦事專員,交通部路政司長兼鐵路總局長,交通部次長,勸辦全國實業專使,交通總長,交通銀行總經理,董事長等。1915年,曾贊助袁世凱稱帝,任大典籌辦處委員,洪憲帝制失敗被免職,后任馮國璋秘書。1917年7月,張勛復時,他在馬廠辦理軍事運輸事務,出任段祺瑞“討逆軍”總司令部交通處長,1918年,赴歐洲考察,歸國后數任北京政府交通總長。1920年至1922年,連任靳云鵬、梁士詒、顏惠慶內閣的交通總長,為北洋政府內舊交通系首領之,后一度去職閑居日本。
圖源:維基百科
1923年5月 任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財政部長兼廣東財政廳長。7月任統一財政委員。曾制訂《廣東造幣余利憑券條例》、《大本營財政部有利支付券條例》等章程。11月,奉孫中山命令到東北聯絡張作霖。12月,任財政委員會委員。1924年9-10月,去財政部長本兼各職,再次北上聯絡皖、奉和接濟北伐軍晌。年底,出任段祺瑞臨時執政府交通總長,至天津迎接孫中山 去職后便移居天津。
1927年,國民黨南京政府成立后 任關稅特別會議委員會委員國學館館長,故宮博物院理事。1928年元月,任張作霖“安國軍”財政討論會副會長。1931年,曾出任南京國民黨政府鐵路部長。1933年,被舉薦為中山文化教育館常務理事兼總干事,并倡建上海博物館。抗日戰爭期間,居住于上海,以詩畫自娛。
葉恭綽書法
新中國成立后,從香港回到北京,歷任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常委,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北京書畫院院長。1968年8月6日病逝于北京。
平生著有《遐庵匯稿》、《遐庵清秘錄》、《歷代藏經考略》等,編有《廣東文獻叢編》、《全清詞鈔》。
【編后記】
在編者轉發的政協潯陽區文史委出版物中,這篇很難讓人看懂,通篇來自網絡或某本書籍中對人物生平簡介的復制,最令人困惑的是,全文竟然沒有任何與九江相關的內容。唯一與標題“嶺南會館”有所關聯的線索,是九江的嶺南會館(又稱廣東會館),位于蓮花池附近。
葉恭綽是20世紀中國文化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的故事當然非常值得介紹;葉恭綽與九江當然有很深的關系——他的哥哥葉道繩曾任九江府同知,按照上一篇文章(《九江文史 | 啟蒙孝子坊》)介紹,葉恭綽在九江與同鄉創辦了廣東會館。葉道繩去世后,其子葉公超到了北京,由葉恭綽撫養長大。葉公超后來成為著名學者與外交家,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然而,葉恭綽是如何創建的廣東會館?他在九江住了多少年?這兩篇文章都沒有任何交待。
如果編者日后有時間,挺想寫寫葉公超父子與九江的故事。相比之下,他們與這座城市的聯系,比葉恭綽要深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