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美國能否同時軍援烏克蘭、臺灣與以色列,美“民主防衛基金會”(FDD)近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目前尚可支撐,但如果沒有重大改革與新投資,美國防工業基礎恐難長期應對。
據美《防務一號》網站(Defense One)網站報道,這份題為《民主軍火庫:武裝臺灣、烏克蘭、以色列并強化美國工業基礎》的報告深入分析了25項已運交或計劃運交給這三方的武器系統后指出,截至目前,“美國援助烏克蘭的行動,并未對運交臺灣或以色列的武器系統造成實質延遲。”報告指出,在某些情況下,軍援烏克蘭反而促使美國重新評估武器開發并擴充產能。
例如,為滿足基輔與臺北對“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的需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已將年產量從俄烏沖突前的48套倍增至96套,足以讓臺灣訂單的交付時程提前。該研究評估了各武器供應鏈,將7個評為“強健”,14個評為“需要關注”,4個為“脆弱”,其中包括肩扛型“毒刺”防空導彈(FIM-92 Stinger)和聯合防區外武器(JSOW)。
報告建議,應增加“總統撥款授權”以軍援臺灣、與盟友伙伴合作擴大生產、提高國防支出以預先建立庫存、開放更多品項通過“直接商業銷售”(DCS)而非較官僚的“對外軍售”(FMS)管道、為國務院設定執行軍售案的期限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