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還記得“肥娟”這個名字嗎?
“看起來有些眼熟,但一時又想不起來了!”相信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感受。
曾經,肥娟可是眾人眼中的 “明星”,備受追捧,風光無限。可如今,隨著熱度如潮水般漸漸退去,只留下一片冷清與落寞的景象。
起初,肥娟經營的兒童鞋店因客流太少無奈關門歇業,之后轉型的小吃攤位卻意外走紅網絡;直播間里,觀眾數量一度飆升,四萬人在線 “圍觀監督”,好不熱鬧,可后來卻陷入了 “賣慘營銷” 的輿論漩渦之中。
肥娟夫婦這段經歷,就像是一個跌宕起伏的奇幻故事,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互聯網的巨大影響力 —— 既能將一個平凡人捧成眾人敬仰的 “神”,也可能在無形之中讓人性在聚光燈下發生扭曲,淪為一場公開的 “人性真人秀”。
意料之外的走紅經歷
肥娟的成名,源于一次無心插柳的善舉。她和丈夫林景歡共同經營著一家兒童鞋店。可現實卻不盡如人意,鞋店生意極為慘淡,每天的銷售額少得可憐,隨時面臨關門歇業的窘境。
然而,肥娟夫婦發現,附近的小學生放學后常常無處可去,總愛跑到他們店里看電視。他們心里清楚,這些孩子手頭沒什么錢,根本買不起店里的東西。
但肥娟夫婦非但沒有驅趕孩子們,反而總是熱情地招呼他們在店里休息,還時刻留意著孩子們的安全,就像對待自家的孩子一樣貼心。
這溫暖的一幕被一位路過的人拍了下來,并上傳到了網絡上。沒想到,這一小小的舉動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迅速引發了網友們的強烈共鳴。
就這樣,肥娟意外地走紅了,成為了網絡上的熱門話題人物。
盡管肥娟在網絡上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可鞋店的生意卻依舊沒有起色。現實的殘酷終究還是沒能改變,這家承載著他們創業期望的鞋店,最終還是倒閉了。
但肥娟夫婦并沒有被挫折打倒,他們決定再拼一把。既然孩子們總喜歡來,那不如開一家特色小吃店,也許在新的領域能尋找到機遇。與其他店鋪不同的是,他們采用了獨特的低價銷售策略。
“火雞面只要一元,薯條兩元,炸雞柳三元……” 這看似不可思議的價格,是他們深入市場調研,與孩子們充分交流后精心制定的。
他們了解到,學生們吃零食大多只是為了滿足一時的口腹之欲,嘗嘗鮮,同時又不想因為吃太多零食而影響正餐。于是,肥娟推出了分量雖小但價格實惠到極致的 “1 元火雞面”。
還有那用 40 斤雞肉搭配 32 個雞蛋制作的 “超豪華” 雞柳,這獨特的配方讓直播間里的網友們忍俊不禁,覺得既新奇又有趣。
不僅如此,店鋪里原本吸引孩子們的小型電視機,在重新裝修時也被換成了尺寸更大的液晶電視。即便這樣會增加一些電費開支,但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體驗,肥娟夫婦沒有絲毫猶豫。
這種毫不做作、純粹真誠的經營方式,如同冬日里的暖陽,意外地觸動了網友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引發了強烈的情感共鳴。肥娟小吃瞬間在網絡上爆火,熱度如火箭般躥升。
肥娟的直播間更是人氣爆棚,短短幾天時間,觀眾數量就像井噴一般,從最初的寥寥無幾,激增到了百萬之眾。網友們紛紛化身 “遠程監督員”,熱情滿滿地為小店的經營出謀劃策,各種建議和點子如雪花般飄來。屏幕上,禮物特效接連不斷,整個直播間熱鬧得如同盛大的狂歡派對。
流量,既是瓊漿,也是毒藥。
隨著海量流量的涌入,肥娟夫婦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再也不用為錢發愁了。僅僅是直播間里網友刷的禮物,那金額之大,對肥娟來說,簡直是這輩子都未曾想象過的天文數字。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肥娟小吃店就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網紅打卡地,不僅如此,甚至還帶動了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讓這個原本不起眼的小店所在之處,變得熱鬧非凡。
都說網紅的最終歸宿往往是直播帶貨,肥娟也未能免俗,不過她的帶貨方式卻有些與眾不同。
在她的直播間里,壓根看不到購物車的圖標,所謂的 “帶貨”,僅僅是讓品牌方的產品出現在直播畫面中。那些商品就隨意地堆放在直播間的一個角落里,肥娟夫婦對此只字不提。
這可讓廣告商們急壞了,為了能在肥娟的直播間里嶄露頭角,吸引路人的目光,他們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狂送禮物,只為登上榜單,進而達到在幾百萬觀眾面前曝光的效果。
很多人都感到十分不解,以肥娟當時超高的人氣,只要稍微接幾個廣告,收入肯定相當可觀。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依舊一門心思地撲在小吃制作上,連一句宣傳語都沒有。
那時的我,對肥娟的做法充滿了疑惑。但隨著網絡熱度持續攀升,我才漸漸明白,她才是那個最清醒、最理智的人。流量場的運作規則,遠比表面上看到的要殘酷得多。
流量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瓊漿,也是毒藥。哪怕她們是因一個善舉而走紅的,但謾罵、曲解、挖苦等評價同樣也會如潮水般涌來。
原本專為小學生們打造的店鋪,如今門口卻被前來拍照打卡的游客和想要蹭熱度的博主擠得水泄不通。而在學生們原本的休息區,卻很少再能看到孩子們的身影。
更為糟糕的是,有人故意在網上煽風點火,宣稱 “1 元火雞面不過是個營銷手段”,并借此指責肥娟夫婦是在惡意炒作,消費大眾的善心。甚至還有人翻出林景歡過去的言論,對他們進行無端指責,說他們利用自己的不幸經歷來 “騙取同情”。
一向性格溫和的肥娟,因為不堪忍受網友們無休止的爭吵,決定關閉店鋪休息幾天,卻依舊逃不過某些人的惡語相向。
“她果然開始擺架子了。”
“我早就覺得這是提前安排好的劇本。”
熱度有時候是盲目的,它不會去分辨善惡。人們內心深處渴望著那份未經雕琢的真實,可一旦這份真實被流量明碼標價,賦予價值,便不可避免地會走向扭曲。最終的結果,要么是流量耗盡后變得無人問津,要么就是被資本操控,失去原本的模樣。
當熱度降溫,泡沫消散,一切歸于寂靜
當流量的熱潮漸漸退去,網紅經濟背后殘酷的現實便赤裸裸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如今,肥娟小吃的直播間觀眾數量,早已從曾經輝煌的百萬級別,大幅下滑至大約兩千人左右。
公眾對肥娟的喜愛,主要源于三種心理:對商業社會中過度逐利現象的反感,對純真人性的向往,以及對大眾流行趨勢的無意識跟風。
然而,大眾的熱度卻是短暫的。肥娟這場缺乏持續新鮮亮點的直播,終究還是讓觀眾們感到了厭倦,就像很多曾經紅極一時的網紅一樣。
當狂歡的喧囂漸漸遠去,肥娟夫婦被眾人高高舉起后,又重重地落回了地面。體驗過被成千上萬人追捧的榮耀后,巨大的心理落差往往是常人難以承受的。
不過,肥娟夫婦似乎有著與眾不同之處。他們始終牢記著自己的初心。開小吃店的初衷是什么呢?比起賺錢,他們更希望看到孩子們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為孩子們打造一個能放松休息、享受美味零食的溫馨小天地。
即便在流量熱潮洶涌襲來之時,他們依然堅守著自己的本行,沒有被巨額利益誘惑,轉而去接拍廣告或大肆進行直播帶貨,而是任由網絡熱度自由發展,自己則一心專注于制作小吃。
當流量開始反噬,面對網友們的種種質疑和攻擊,他們沒有失去理智,與網友們陷入無休止的爭執,而是冷靜、明智地選擇了關門停業,以此來降低事件的熱度。
流量退去后,肥娟夫婦也從未將自己當作網絡紅人。他們依舊像往常一樣,日復一日地用心經營著自家的小吃店,絲毫沒有嘗試去重新獲取那些曾經圍繞在身邊的關注度。
由此可以想象,現在這種冷清的局面,肥娟夫婦很可能早就預料到了。他們心里一直都很清楚,超出自己認知范圍賺到的錢,最終也很難守住。
正如他們自己所說:“我其實只是個運氣好的普通人,現在是時候回歸普通人的生活了。”
在這個熱衷于追逐潮流的時代,真正的網絡紅人并非那些被流量裹挾、失去自我的符號化人物,而是在復雜多變的網絡環境中,依然能夠堅守自我、不忘初心的人。
泡沫終會消散,但肥娟夫婦的善良與堅韌,遠比一時的熱度和關注更值得人們長久銘記。
“造神熱潮” 的背后,折射出許多平凡人的心酸與奮斗。但只要堅守初心,或許就能避免成為這個流量至上時代的犧牲品。
敬請點贊、轉發、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