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李達同志情緒激動,當面指責毛主席說:“你腦子發熱,達到39度發高燒……這樣中國人民就要遭受大災大難了!”當時發生了什么,李達同志為何這么說呢?
1958年之際,中國正經歷“大躍進”運動,該運動意在通過極度加速的工業與農業集體化進程,快速實現國家的現代化轉型。
在這一進程中,各地涌現出一股浮夸之風,伴隨著不切實際的高指標以及諸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夸張口號,這些做法嚴重違背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沉重的負擔。
在這一時期,黨內出現一位勇于直言不諱的批評者——李達。李達作為黨的創建元勛之一,在理論構建上有著深厚的積淀,更在革命實踐中積累豐富的寶貴經驗。在1958年那場席卷全國的“大躍進”運動中,李達同志卻對毛主席的部分戰略決策流露出深深的憂慮。
1958年,毛主席親臨武漢檢查指導工作,特意安排與李達的會面。在這次交談中,兩人針對“大躍進”運動中的一系列問題,展開針鋒相對的討論。
在一次與毛主席的面對面交流中,李達以一種既坦誠又直接的方式,向毛澤東指出“大躍進”運動所存在的潛在問題,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對于‘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樣的口號,您是否認為它真正符合我們當前的實際情況呢?”
李達之所以提出批評,不是毫無根據,那時,“大躍進”運動已經暴露出不少問題,全國各地競相提出過高且不切實際的生產指標,浮夸與虛夸的風氣愈演愈烈。
在農業生產方面,各地紛紛夸大糧食產量,所謂的“高產衛星”層出不窮;在工業生產領域,一場規模空前的“全民大煉鋼鐵運動”席卷全國,這造成資源的巨大損耗,更對自然環境帶來破壞。
當李達同志向毛主席提出尖銳的批評時,主席以一種包容的態度回應:“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需全面看待。”
李達同志沒有因此停止追問,進一步說道:“您提到事物的兩面性,是否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您認可了‘大躍進’運動中的某些做法?”毛主席則以一種平和的口吻反問:“認可與否,又能帶來怎樣的結果呢?”
見毛主席沒有直接否定,李達同志便決定從哲學的視角,更深層次地剖析運動中的問題,語重心長地告誡主席:“如今,人們的熱情已近乎狂熱,而非不足。您若再加以鼓勵,恐怕會適得其反,引發災難!”
情緒激動時,李達直言不諱道:“你腦子發熱,達到39度發高燒,下面就會發燒到40度,41度,42度,這樣中國人民就要遭受大災大難了!”
面對李達同志如此深刻的批評,毛主席的情緒也不禁有些激動,站起身,略帶慍色地說:“你說我發燒,我看你也有些發燒了,也有攝氏百把度的。”
事后,毛主席在與工作人員私下交流時,深刻反省道:“在我與李達同志的那場討論中,我確實犯下錯誤。古語有云‘六十耳順’,意指人至六十應能平和聽取各種意見,今我已年過六旬有五,卻仍未能完全做到。聽到李達那番逆耳的忠言,我未能坦然以對,這便是我的不足。”
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向李達同志表達誠摯的歉意與感謝,毛主席特意安排工作人員前往李達處,轉達自己的歉意之情。
接納李達同志的批評與建設性意見后,毛主席覺察到“大躍進”運動所蘊含的嚴重問題,當機立斷,決定對運動中的偏差進行校正。
毛主席密集地組織了一系列高層會議,在會上鄭重指出,社會主義建設必須腳踏實地,遵循客觀規律,絕不能急功近利,還號召全國各級領導干部,要放下架子,深入基層,真切地了解百姓疾苦和實際情況,切實解決存在的問題。
這些果斷且有效的措施,最終成功地遏制“大躍進”中的浮夸傾向,推動后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
參考資料《毛澤東與李達:對話四十載》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