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時代的鏡子,是心靈的燈塔。
4月11日,第五屆“大家文學獎”在云南昆明頒出:陳倉的中篇小說《1984年的青春》、林森的短篇小說《我們都在群里沉默不語》、楊知寒的短篇小說《妖言惑眾》、陸春祥的散文《夷堅聞而志之》、雷平陽的組詩《銀河岸邊》、陳思和的評論《“整體觀”到“重寫文學史”》獲獎。
第五屆“大家文學獎”(獎杯設計:范廣通)
三十年前,《大家》雜志以“跨文體寫作”的先鋒姿態震撼文壇。1995年,《大家》雜志設立“大家·紅河文學獎”,首獎授予莫言的《豐乳肥臀》。而今,這一開啟文學大獎時代的獎項得以重啟,煥發新生,以“小說獎”“散文獎”“詩歌獎”“評論獎”四大門類表彰當代文學。
在小說領域,陳倉的《1984年的青春》以一場車禍為切入口,用必然與偶然交織的敘事手法,為一位在“淘金”路上逝去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挽歌;林森的《我們都在群里沉默不語》在現實與虛擬的交錯空間中探尋生活的真諦;楊知寒的《妖言惑眾》在一場場交談和猜測中,以輕盈的筆觸抵達深刻的文學內涵。
陳倉獲“小說獎”
散文獎獲得者陸春祥的《夷堅聞而志之》,以南宋洪邁的《夷堅志》為基石,將志怪、野史、傳聞等元素巧妙融合,為文化散文創作開辟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詩歌獎得主雷平陽的《銀河岸邊》組詩,宛如來自宇宙深處的神秘召喚。他秉持“從閱歷中來”的創作理念,以腳步丈量世界,用心靈感知萬物,捍衛詩歌的神圣美學。
評論獎授予陳思和的《“整體觀”到“重寫文學史”》。陳思和先生以深邃的洞察力和淵博的學識,直陳對“五四”以來中國新文學的“整體觀”,并深入探討“重寫文學史”的重要意義與方法。
活動合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