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10日,俄美兩國代表團在俄羅斯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總領館進行了5個多小時的閉門會談。這是繼今年2月俄美代表團在美國駐伊斯坦布爾領事官邸進行6個多小時的閉門會談后,雙方就恢復兩國使館正常運作進行的第二輪伊斯坦布爾會談。
△當地時間2025年4月10日上午,美國代表團抵達俄羅斯駐伊斯坦布爾總領事館,參加兩國會談。
率領俄方代表團談判的新任俄羅斯駐美大使達爾奇耶夫表示,俄美在本輪談判中一致同意,應該快速消除美國上屆拜登政府遺留的敏感性問題。雙方商定將繼續采取措施,簡化針對對方外交官的旅行和簽證制度。雙方還交換了關于確保駐對方國家外交使團享有穩定銀行服務的照會。
同時,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稱,美俄代表團延續了第一輪會談確立的建設性方針,交換意見并最終達成諒解,以確保俄美雙邊使團外交銀行業務的穩定。美方再次對俄“禁止雇用當地雇員”的政策表達關切,稱該政策是阻礙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維持穩定、可持續人員編制的關鍵障礙。
對此,央視新聞分析稱,這次美俄接觸實際上是一次過渡性談判,因為談判的主要議題非常有限,主要聚焦雙邊關系領域,但也僅僅討論了雙方的駐對方外交機構的所謂正常運作問題。雙方在外交機構使用彼此銀行系統的問題上達成的共識也非常有限,這更多是俄方的訴求。俄羅斯極力要求美國取消對俄制裁,但美方并沒有給出明確且積極的回應。
談判內容和所謂的成果都表明,現在美俄談判在各個方面都遭遇了很大的障礙,美對俄制裁,松得了綁嗎?
近3萬項制裁中
美國有6500項
自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以美國、歐盟為首的西方國家已對俄羅斯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制裁范圍包括個人、銀行、企業、貨幣兌換、銀行轉賬和進出口,涉及能源、關鍵礦產、金融、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等諸多領域。
據環球時報消息,在被西方制裁的目標國家中,俄羅斯受制裁數量最多,甚至超過其后6個國家(伊朗、敘利亞、朝鮮、白俄羅斯、緬甸、委內瑞拉)受制裁數量的總和。在俄烏沖突爆發前,俄羅斯已經受到2695項制裁;自沖突爆發至2025年1月,這一數字增加了21692項,達到24387項。近3年里,俄羅斯共有12910名個人和8159個實體被美歐制裁。
其中,美國對俄制裁的數量最多。從俄烏沖突爆發至2025年1月,美國已對俄羅斯實施近6500項制裁,為對俄制裁數量最多的單一國家。緊隨其后的是加拿大,實施了超過3000項制裁。
同時,美國的制裁對俄羅斯打擊最大。美歐在對俄制裁的打擊力度、目標設定、手段運用及執行效果方面存在明顯差異。雖然歐洲制裁數量多,但由于歐洲在能源等領域對俄有依賴,歐洲內部存在利益分歧,根據歐盟官方數據,去年歐盟自俄進口的液化天然氣量仍占進口總量的17.5%。
美國的制裁則主要集中于系統性破壞,旨在打擊俄羅斯金融和經濟體系。依托美元霸權和全球金融網絡主導地位,美國能實施金融封鎖、技術出口管制、能源出口限制等多種措施,殺傷力尤其體現在二級制裁機制上,美國為防止第三國交易影響初級制裁效果,便通過二級制裁針對第三方,強調“最低聯系原則”和“效果原則”等。因此,任何與俄羅斯開展貿易的實體或個人,只要與美國存在微弱聯系,都可能成為美國制裁的對象。
部分美企已開始恢復俄羅斯市場業務
在俄羅斯要求美國取消對俄制裁的訴求上,美國態度有所反復。今年2月,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稱,西方國家部分對俄制裁可能在俄烏沖突解決后解除。但本月早些時候,魯比奧又威脅稱,莫斯科必須在“幾周之內”表現出對結束沖突的“真正意愿”,否則將面臨新一輪嚴厲制裁。
在此次會談上,美方也沒有給出明確且積極的回應。不過,據環球時報消息,一些外國企業已經開始采取措施恢復其在俄羅斯市場的業務,其中包括部分美國企業。
繼意大利供暖公司阿里斯頓首先宣布重返俄羅斯市場后,包括美國可口可樂、美國百事可樂、韓國車企現代、德國車企保時捷、法國時尚消費品牌迪奧等品牌可能會返回俄羅斯。此外,還有一些外國公司雖然沒有在俄羅斯開展業務,但仍在俄境內存在。例如,德國車企寶馬不在俄羅斯出售汽車,但有自己的代表處。而西班牙服裝品牌Zara和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可能將于3個月內恢復在俄羅斯的業務。
環球時報援引莫斯科國立大學副教授因娜·利特維年科的話報道稱,美國品牌可能成為2022年大規模退出后重返俄市場的第一批外國公司。歐洲制造商將密切關注這一過程,并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跟進。她預測,蘋果、微軟、惠普等美國IT公司可能會首先回歸。然后,通用汽車公司等美國汽車制造商可能會重返俄羅斯市場。在歐洲公司中,服裝和鞋類品牌可能首先回歸,第二波回歸的將是宜家等家居企業。
若松綁,能源領域或是優先方向
但需歐盟配合
據環球時報消息,俄總統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特別代表、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總裁基里爾·德米特里耶夫表示,“當美國公司想利用俄羅斯商業機遇時,制裁就可能取消。”
如果在后續會談中,美國對取消對俄制裁給出積極態度,哪些領域的措施可能最先松動?
從當前美國政府釋放的信號來看,能源領域可能成為解除制裁的優先方向。具體措施可能包括放寬對俄重要石油天然氣項目的制裁,如北極液化天然氣二期項目。這既能穩定全球能源市場,又有助于緩解通脹壓力,對于美國自身也有利。此外,未來美國還可能逐步放寬對消費品、農業設備等非敏感技術產品的限制,如何具體實施取決于美俄談判的進展以及俄烏停火情況。
不過,歐洲對美國單獨與俄羅斯談判推動停火的做法極為不滿。在此背景下,歐盟對于美國試圖放松對俄能源禁令的措施恐怕難以配合。歐洲已投入巨額資金建設本土能源基礎設施,如果大規模恢復俄羅斯能源進口,也會沖擊其本土的能源轉型計劃。
在美歐意見存在分歧的情況下,對俄制裁的“松綁”無法產生實質性影響。美國并非俄能源的主要消費國和進口方,歐洲才是。歐洲可以堅持禁止俄能源,禁止運輸俄能源的船舶停靠歐洲港口,維持石油價格上限。在金融系統方面,SWIFT系統總部位于布魯塞爾,讓俄金融機構重新接入的相關運作必須得到歐盟的支持。在資產解凍方面,俄羅斯在歐盟境內持有約2000億歐元的資產,其中大部分存放于比利時歐洲清算銀行,美國若考慮解凍俄央行或部分國有資產,同樣需要歐盟配合。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文字 羅皓 王奕然 整合自 央視新聞客戶端 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