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 圖/受訪者供圖
特朗普關稅,風涌云蕩。
2025年4月10日,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對等關稅”的稅率進一步提高至125%。
對此,中國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宣布自2025年4月12日起,對美所有進口商品加征125%關稅。同時,鑒于在目前關稅水平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征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特朗普政府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公然與世界作對,其動因何在?對中國經濟增長和全球貿易格局會帶來哪些影響?就此,新京報專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
在姚洋看來,關稅戰暴露出美國內部長期存在的“虧空”問題。我們不用理會特朗普政府的“鬧騰”,可以做好自己的事,在服務業等領域加大開放,抵消關稅戰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促進新一輪的國內改革。
特朗普折騰關稅源于自己“虧空”
新京報:特朗普的對華關稅政策引起廣泛關注。美方這樣折騰是出于哪些動機,想達到什么目的?
姚洋:特朗普在征收全球關稅。我們只能從他說的和做的來推測他想干什么,因為他真實的目的誰也不知道。從特朗普所公布的信息來看,大概有三個目的。
第一點,要平衡貿易,就是說他要設定一個關稅,然后通過這個關稅讓別的國家對美國的出口降下來,降到和美國對那個國家的出口一樣多。把美國的貿易逆差給消除掉,消除貿易赤字。特朗普和他的一些顧問都認為,別國占了美國的便宜,也就是所謂“你賣給我們的東西比我們賣給你的東西多,所以我們要把這個便宜給拿回來。”
第二點,他想通過高關稅把產業引回美國去,實現產業回流。
特朗普折騰關稅源于預算虧空 圖/資料圖
第三點,彌補預算虧空。因為特朗普政府之前在減少支出方面效果不大,同時國內又要減稅,所以赤字越滾越大,美國政府債務越滾越大。特朗普想通過征收關稅來彌補財政虧空。
這是從大的方面來解釋他為什么要征稅。但是這兩天他又出現反復,號稱對75個貿易伙伴國暫停實施“對等關稅”90天,稅率降至10%。不過,這個名單排除了墨西哥、加拿大、中國,特別是對于中國,不僅不降,反倒還要增加稅率。他的理由是這三個國家反制他了,所以要區別對待。
那他為什么要對75個國家暫停實施“對等關稅”?主要還是美國自己受不了。美國的股市受不了,債市受不了,大家都在拋售美債,美債利率上漲,股市一瀉千里,現在出現了“股債匯三殺”的局面。所以他又出現了反復。
特朗普對75個國家暫停實施“對等關稅”的同時,卻宣布上調對華進口商品關稅。有人說特朗普完全是在針對中國,這話也對,因為他單單對中國加稅;但也不完全對,因為他的整個征稅有上面我說的三個原因,它是對全球來征的,不光是對中國。但是因為最后他受不了,經濟上受不了了,所以突然又對75個國家暫停加稅了。
“不予理會”是正確做法
新京報:中國政府已經出臺了反制措施,今天又宣布如果美方后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征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對此你怎么看?
姚洋:我方的這種做法是對的。特朗普發動關稅戰以來,我就認為我們要警惕落入特朗普設定的圈圈,或者說是某種意義上的圈套。特朗普現在是不講什么外交禮儀、外交策略了,如果打個比喻,就像滿地打滾,甚至拿磚頭往自己頭上砸。那對待這樣的人,咱們最好的做法是離他遠一點兒,因為你越理他,他越來勁,咱們要避免上他的圈套。
眼下,我們要緊密觀察特朗普的行動,因為他一天一變,你甚至不知道他的下一張牌是什么,出什么幺蛾子。
同時,我們要跟別的國家和經濟體保持溝通,包括歐盟、日韓,目前都在溝通,我覺得這是對的。美方再這么鬧下去,就自己把自己踢出全球化這個圈子了。我們要做好準備,面對沒有美國的全球化。
擴大國內需求抵消特朗普關稅沖擊
新京報:消費、投資、出口,被視作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其中,外貿出口仍然舉足輕重。特朗普關稅政策接下來會怎樣演變,對中國的經濟和國際經貿格局會帶來哪些影響?
姚洋:關稅戰怎么發展,誰都不知道,因為特朗普無法預測,他今天說的話,明天就變了,所以無法預測關稅戰會向哪個方向發展。我們能做的就是看特朗普這么做了,我們予以應對。
就目前這個關稅態勢來看,如果不加干預,對我們國家經濟的影響會較大。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我國對美國出口產生的增加值,將近4萬億元。現在對華關稅征到125%,按照這樣的態勢來看,我估計,中美之間的貿易有可能完全停頓下來,當然會有一些通過第三國出口到美國。整體而言,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出口,可能要掉百分之六七十。
怎么辦呢?我覺得有兩個辦法,一個就是擴大和別國的貿易,“西方不亮東方亮”。
4月8日,貨輪停靠在天津港集裝箱碼頭進行裝卸作業(無人機照片) 圖/新華社
出口美國占的比重雖大,但滿打滿算,它占我國總出口的比例也就20%,這個還包括通過其他國家出口到美國去的。也就是說,我們還有80%的余地。如果我們對其他國家的出口能增長20%的話,那基本上可以抵消美國的這個不利影響。
所以,要抵消特朗普關稅的沖擊,我們還是可以做一些事情。更重要的,是國內的需求要重視起來,要真正投入資金來刺激國內需求。
過去一段時間,促消費做了很多事情,但有時成效不顯著,是因為沒抓住重點。如以舊換新,它不是一個完全消費的政策,帶有產業政策含義,因為是特定產品的以舊換新,而且規模小,所以效果并不那么明顯。
國內需求的大頭在地方政府支出和房地產。房地產和地方政府的支出加起來占到全國總需求的50%。目前地方財政比較困難,中央政府已開始采取措施應對。房地產處在調整中,盡管下降幅度收窄,但仍處于同比下降狀態。
我覺得應該加大力度幫助地方政府,緩解地方政府財政困難,讓地方政府能夠把公共服務都做起來,及時償還欠民營企業的錢。那么促進內需的效果會非常明顯。
房地產方面,我建議組個“國家隊”去收購住房。像我們的股市,你看“國家隊”進去還是有效果。如果我們能夠組一個“國家隊”,籌2萬億人民幣的資金,去一、二線城市購買住房。這樣的信號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能把房地產給穩住。
這樣的話,國內的需求就能夠很快起來。這是我覺得促進國內需求應該要重點做的事。
推進高水平開放促進改革
新京報:關稅戰對國際經貿格局,比如說中國和東盟、歐盟和金磚國家等未來的經貿會有哪些影響?未來中美會如何相處?
姚洋:現在去判斷為時過早,因為特朗普是多變的。他對75國暫停“對等關稅”90天,這90天還有很長的時間。我們不能對特朗普的每一個做法都做出預測,但是大的方向我們得有應對。
比方說,如果美國一直打關稅戰,那就是一個沒有美國的全球化。我們應該怎么做?
我們還是要站位高一點,想得更長遠一點兒。一方面,擴大需求,提振消費,一方面,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如果我們進一步在服務業等領域加大開放,對于促進我們國內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們可以借助高水平的開放,來促進新一輪的國內改革。
撰稿 / 新京報評論員 柯銳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