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一場意義非凡的共建活動在山西省實驗中學熱烈舉行,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與山西省實驗中學攜手,共同打造“古建筑校園博物館”及“古建筑科普教育基地”。此次合作開創山西省“校園博物館”建設全新模式,深度融合文物保護與青少年教育,為傳統文化傳承開辟新路徑。
活動當日,“古韻新潮 智啟未來——古建科技進校園”展覽在省實驗中學一樓大廳同步開展,成為師生們關注的焦點。展覽精心規劃“飛檐斗栱 土木華章”“科技賦能 古韻新生”“塑韻華彩 壁繪千年”“美美與共 永續傳承”四大主題單元,借助圖文展板直觀呈現古建筑的歷史脈絡,利用實物模型讓師生們近距離感受古建筑構造,通過數字交互技術增添參觀樂趣,全方位、生動地展現山西豐厚的古建筑遺產及其前沿保護科技。玉皇廟二十八星宿互動裝置前人頭攢動,師生們通過親手操作,深入了解星宿文化與古建筑的關聯;3D打印彩塑模型則以逼真的質感,讓大家對彩塑藝術的精妙之處贊嘆不已,真切感受到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融合的獨特魅力。
活動期間,山西省古建院副研究館員馮燕帶來“山西古建筑鑒賞”專題講座,憑借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深入淺出地剖析山西古建筑獨特價值,從建筑風格的演變到背后的文化內涵,為師生們開啟古建筑知識的大門。山西省古建院青年志愿者團隊也積極行動,現場提供專業講解,針對展覽內容進行細致說明,還開展技術演示,協助學生操作三維掃描等文物保護設備,讓原本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可感可觸,激發學生對文物保護的濃厚興趣。
山西省實驗中學校長武志軍表示:“這次合作意義深遠,是學校踐行‘文化育人’理念的關鍵舉措。學校將以此為契機,整合各方資源,構建更具特色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山西省古建院院長路易介紹:“讓文化遺產走進校園,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為了在年輕一代心中播下文化自信和保護意識的種子,讓文化傳承的接力棒在他們手中延續。”
未來,雙方將圍繞“古建筑校園博物館”及“古建筑科普教育基地”持續發力,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展覽及教育活動,讓師生們深度領略傳統文化魅力,激發對文化遺產的熱愛與保護意識。這一創新模式還有望向更多院校推廣,使文物保護成果惠及更廣泛青少年群體,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