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彡P丨文
前兩天上網沖浪的時候,看到一個梗圖挺有意思的。
有人吐槽說,This neighbourhood looks peaceful 這個街區看起來很安靜很平和——FPS游戲玩得多的朋友,估計瞟一眼就要笑出聲了。
是的,這里非常安靜。一個月前,公交大巴倒車的時候不小心撞歪了電線桿。這是一個被沙漠環繞的地方,每天有人慕名前來,又匆匆離去。
聽說這里的鄉民們愛好健身,喜歡在柵欄邊上做仰臥起坐和深蹲。小鎮的兩戶人家非常熱情好客,經常隔著窗戶,親切地跟路人打招呼。
感覺像是什么GTA里才會出現的美式街景。哪哪都好,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經常有人在練習射擊的時候"走火"射到房子里,莫名其妙就把你打死了。
是的,這里就是「核彈小鎮」,現在已經成了《使命召喚》的代名詞。
對于FPS愛好者來說,有很多地圖可以稱得上是經典,那我問你:如果硬要選出一張FPS游戲歷史上最經典的地圖,你會選哪個?
我相信,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答案。
但大致來說,會有這么幾個選項:
①《反恐精英》的沙漠 2(Dust2);
②《使命召喚》的核彈小鎮(Nuketown);
③《穿越火線》的運輸船(Transport Ship)。
當然,如果是歐美玩家的話,運輸船可能會輸給《光環》的血腥峽谷(Blood Gulch)。
不過大體上 Dust2 和 Nuketown 的地位大家還是認可的。
(Xbox國內玩的人不多,所以沒啥存在感)
我們都知道,COD正作一般由不同的小組開發。其中最知名的是IW組(Infinity Ward)、T組(Treyarch)和大錘組(Sledgehammer),然后是烏鴉組之類的打工仔。
IW組主要是現代戰爭系列,T組則是黑色行動系列。
核彈小鎮第一次上線就是在2010年的《使命召喚:黑色行動》,也就是COD7。之后核鎮每次都會隨著T組新作一同重置回歸,變成了一種習慣。
(不同主題的核彈小鎮)
如同Dust2之于CS學長,運輸船之于CF校長——很多COD玩家覺得核彈小鎮這張圖根本玩不膩,一玩就是一整天。
也有人非常討厭這張圖,但一想到其他圖更不好玩,每次排位投票選地圖還是會選它。評論非常兩極分化。
在我看來,核彈小鎮比較好玩的點在于:
第一,結構簡單,視野明朗。第二,游戲節奏快,10秒鐘不到就能從重生點跑到中心。第三,別看地圖小,但框架結構適合所有類別武器的戰術選擇和使用。
中路有霰彈槍和沖鋒槍硬碰硬的短兵相接,邊線非常適合突擊步槍和機槍架點,二樓房間是老陰比的最愛,可以透過窗子跟對手互射大狙。
看似平靜的小鎮,簡直是槍戰游戲的絞肉場,十分鐘不到開一把游戲,每次上百的擊殺,15年來產生的賽博尸體連在一起,估計能竄出太陽系。
(電影《小鬼當家》的梗)
也因為核彈小鎮太經典了,15年來幾乎被人玩透了,研究透了,導致越是高端局越難打。要知道,整張地圖除了中間兩輛車(大巴車和卡車)不能穿點以外,基本上房子的每面墻都是紙糊的,子彈都可以穿透。
這意味著,在對手經驗豐富、點位意識明確的前提下,你可能會莫名其妙被地圖另一端的子彈遠距離穿點擊殺。稍微有點技術的操作玩家,都會研究各種捷徑走位、定點雷之類的奇淫巧技。還有各路伏地魔,喜歡給人“修腳”。
當然,這還算是正常玩法的范疇。
我最不能理解的是,有很多神奇的“飛斧哥”,他們總是能以詭異的拋物線橫跨地圖打擊對手。大家可以看Gif圖感受一下:
這些飛斧還是帶彈射修正的,準度堪比戰斧導彈。
所以網上也有不少老外吐槽,這群人實在太離譜了,相當于把一個牛奶盒扔過午餐室,穿過走廊,最后擊中校園槍擊案的匪徒。
國內的話,大家接觸更多的「核彈小鎮」版本,是已經關服的《使命召喚 online》以及手游《使命召喚 Mobile》的復刻版。
參考的都是經典的初版黑色行動風格,可惜地圖少了很多假人的元素——這些假人都是以前核武器實驗的產物。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一個說法,「核彈小鎮」這張地圖有很多視覺元素,其實參考了斯皮爾伯格的經典電影《奪寶奇兵4》里的橋段:
劇情里主角在蘇軍的追下,誤入到了一個滿是人體模特的小鎮,發現這里是核爆試驗場。
眼看著核彈就要起爆,最后主角躲進冰箱里才逃過一截。你別說,以前的老式冰箱都是鉛制,真有防輻射的功能,當然,冰箱肯定扛不住爆炸的沖擊波。
雖然冰箱抗核爆的點子仔細想想有點扯,但是核彈小鎮是真有現實原型的。
從上世紀40年代起,美國就在各地做過各種原子彈的核爆實驗,主要是針對觀察核武器對軍艦、無線電塔、變電站、食物甚至人的影響。
扯個題外話,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比基尼泳衣”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當時有個法國設計師,正好趕上老美原子彈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環礁試爆的新聞,蹭熱度把一款新的泳衣命名為了“比基尼”……
類似的核爆實驗不止一次。1955年的時候,美國政府還專門制作過一部紀錄片,很直觀地展示了在內華達沙漠的十幾次核試驗。
他們建造了不同材質的房屋,然后在小鎮到處擺上人體模型,方便在爆炸后,觀察房屋內外的假人受損情況,得到測試數據。
這些歷史又反饋到了游戲、電影的創作——就像黑色行動的過場動畫那樣,窗戶在一道耀眼的閃光后破碎,整個城鎮瞬間被核彈的高壓沖擊撕成碎片。
如今,核彈小鎮已經是一張足以在FPS歷史留名的標志性地圖,也是黑色行動的一張名片,在使命召喚粉絲心中占據著非常特殊的地位。
以前BB姬寫過一篇文章,標題是,講的是Dust2非常受同人作者的青睞。
其實核彈小鎮也一樣。舉個例子,Steam有很多VR射擊游戲,比如《Contractors》《Pavlov》。Oculus眼鏡在海外還是挺火的,能找到一些聯機的同好。
而核彈小鎮這張圖由于大小適中,經常被MOD作者拿來做成自定義地圖。你甚至能夠同時在游戲和現實里使用“吊茶包”(tea bagging)。
——茶包是一種同性行為(把蛋蛋塞對方嘴里或臉上)衍生而來的勝利慶祝。有些“高素質”的COD玩家打死人以后,會對著尸體反復上下蹲起。
早幾年前,經常有歐洲、北美各地的彩彈射擊場,拿“1:1 復刻核彈小鎮”的噱頭來宣傳。網上搜索Nuketown + Paintball ranges能找到很多場子。
仔細想想還挺合理的,畢竟都是很生活化的場景,占地面積不大不小,正合適。比起在現實里復刻Dust2,還是要容易的多。
而在玩家群體內部,常常有人將T組的 核彈小鎮,與IW組的 裝卸貨場(Shipment) 地圖進行對比。
裝卸貨場本身是一張具有田字對稱性、以短兵相接為主要特色的超小型地圖。風格與早期CS里的經典地圖 iceworld、bloodstrike 有幾分相似。
當然,大多數人主要是喜歡這張地圖的快節奏。做迷彩、升級槍支、提升等級以及刷戰斗通行證更爽快一點。相比之下,還是核彈小鎮更出圈一點。
一說到使命召喚,想到的就是Nuketown,一說喜歡哪張地圖,想到的就是Shipment。
(天美的COD手游)
經常聽人說《使命召喚》是“美國CF”。但其實FPS游戲之間的玩家重合度還算比較挺高的,隔閡沒MOBA那么深。
Reddit之類外網論壇偶爾也會有賽博斗蛐蛐環節。比如有關于FPS史上最經典的地圖,到底是Dust2還是核彈小鎮?——這個問題可以吵上好幾百樓。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但整體討論氛圍還算比較和氣的。
有人拿游戲銷量和影響力說事,表示《使命召喚》系列銷量超過5億,玩家群體遠遠超過《反恐精英》,不論以什么標準衡量,后者都難以與之匹敵。
也有人反對唯銷量論。Dust2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以至于你能在幾乎所有帶爆破的FPS里看到它的影子,許多玩過的人甚至沒有意識到它的起源。
這個國內老哥們應該深有體會,比如像“三億鼠標的槍戰夢想”的CF里,沙漠灰、黑色城鎮這兩張地圖一看就知道有參考借鑒Dust2,玩過的人很容易上手。
就我個人而言,平時接觸CS比較多,還是比較傾向于Dust2的。
當然,每個FPS游戲都有屬于自己的Dust2。
COD玩家們在核彈小鎮傾注了大量時間,樣板房的每一塊地板,死胡同人行道上的每一方水泥板,乃至郁郁蔥蔥的后院里的每一片綠葉,都諳熟于心。
(2012年《黑色行動2》的地圖“2025年 核彈小鎮”,背景設定在“未來”)
從很久以前就掌握了從平坦地面投擲手雷的技巧,確保它會落在毫無防備、奔回戰場的玩家腳邊。狙擊手清楚怎樣一擊即中對手,而他們的隊友也明白如何保護自己的菊花,防范敵人乘虛而入。
相信只要還有COD這個游戲,他們會繼續在「核彈小鎮」廝 殺下去的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