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是廣電總局為落實黨中央關于“實施網絡文藝精品創作和傳播計劃”的要求,從2017年起實施的政府專項資金扶持項目,旨在鼓勵具有藝術創新精神、豐富視聽藝術表達的好創意、好作品,持續加強網絡視聽精品創作生產與傳播。
3月27日,在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主論壇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式發布2024—2025年“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扶持節目,共計43部網絡視聽節目入選。
(一)
2024—2025年度入選的扶持節目題材多元、內容豐富,在彰顯愛國主義、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等方面有著突出的創作導向,從各個維度反映了時代風貌,通過多樣態的“微”表達,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其中,15部微短劇占據入選作品的1/3,也代表著當前網絡視聽的發展熱度和速度。這些作品既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注腳,亦有聚焦現實生活的思考,當然還有革命歷史題材的加入,讓微短劇賽道題材創作更加豐富,從深度與廣度來看,作品深具思想性與藝術性;從感性方面來衡量,又有著情感的溫度和情懷。
比如,由著名編劇龍平平親自操刀的網絡微短劇《延喬兄弟》,作為《覺醒年代》的續集,講述了20世紀20年代以陳延年、陳喬年為代表的年輕共產黨人,以堅持真理的鋼鐵意志、敢于斗爭的革命精神、超凡脫俗的偉大人格,引領青春中國進步潮流的熱血故事。從追光青年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者,延喬兄弟身上鋼鐵般的意志、披荊斬棘的精神、堅守信仰的赤子之心,相信將再次引發年輕觀眾的共情與共鳴。
再如,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黑龍江省全媒體中心)出品的微短劇《鋒利的口琴》,講述的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哈爾濱口琴社的故事,展現了在革命時期以口琴演奏出的激昂旋律和動人音符,將民眾聚集在一起,在音樂中感受力量和溫暖,從而喚醒民眾的民族意識,鼓舞全國人民抗戰的士氣,凸顯了革命前輩“文化抗戰”的特質。而劇中所展現出來的愛國青年高能、熱血、青春的高貴品質,讓短劇有了歷史的擔當。
微短劇《燎原》以革命諜戰為主題,系國內首部由沉浸式話劇改編的精品微短劇。該劇利用“夢回+無限流”結構,以全開放式沉浸觀影的獨特優勢,讓紅色革命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生;《馬背搖籃》則聚焦于戰爭的一個側面,講述了延安保育院“馬背搖籃”的故事;《怒刺》同樣是一部革命題材作品;《破土驚蟄》則是一部聚焦我國早期核工業發展歷程的災難救援題材作品,以重慶816核工程建設為背景,講述了扎根西部山區的建設者們英勇無畏的英雄事跡。
(二)
入圍的作品中,還有聚焦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文旅融合題材,持續傳遞中華文化的傳承密碼。
比如,《三星堆:未來啟示錄》第二季《青銅盛世》延續“歷史解碼未來”的敘事主線,通過考古學家江城的全球探索,將三星堆文明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提出“古文明智慧解碼人類未來”的核心命題。
《中華戰舞》以英歌舞為載體,講述了三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因英歌舞而結緣,最終理解英歌舞精神,并肩負起振興家鄉的責任。該劇不僅展現了潮汕豐富的傳統文化、人文情懷、地貌風光、美食文化,還將潮汕英歌舞推向更廣闊的舞臺,吸引更多觀眾體驗潮汕文化的獨特魅力。
網絡微短劇《扎西德勒》講述了卓瑪帶著兩個弟弟在西藏的故事,展現了西藏的自然風光和特色風土文化以及世界第三極生態保護的重要成果。
《舟楫千里號歌來》講述了音樂學院學子白佳彤與非遺傳承人于本水,因“船工號子”結緣的青春勵志故事,并展現了兩代人攜手傳承非遺的溫情與堅守,傳遞出運河文化的千年歷史和精神內核。
(三)
現實題材作品中,佳作頻出,成為此次入選的作品的又一亮點。入選“跟著微短劇來學法”創作計劃第三批推薦劇目片單,由“聽花島”出品的現實主義法院題材微短劇《法官的榮耀》,將故事載體聚焦于鄉村流動法庭,以基層執法人員的“最后一公里”為切入點,帶領觀眾走進真實的基層故事。
從創作層面來講,該劇有三大亮點。其一,主創團隊堅持深入基層調研采風,在田野鄉間尋找素材,有著強烈的現實主義風格,這是當前眾多微短劇創作的短板之一;其二,劇中呈現的法律糾紛如產權、養老、子女撫養等案例,正是當前農村社區容易出現的問題,而該劇則充分展示了故事背后的人性,堪稱一部全民普法的生動讀本;其三,該劇既彰顯了法律的尺度,又凸顯了法官的溫度,讓該劇充滿人文精神,也展現了基層的善意和普通村民的淳樸與溫暖。
《時代楷模鮑衛忠》根據“時代楷模”“全國模范法官”鮑衛忠先進事跡改編而成,以微短劇形式展示榜樣的力量,以樸實的劇情故事向觀眾普法,并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法律的溫度和正義的力量;《少年田野》講述了檢察官在辦案中忠誠履職、擔當作為,幫助迷途少年走出困境,守護未成年人向陽生長的故事;《漠河日記》講述了北極邊境派出所洛古河夫妻警務室發生的一系列小故事,同時巧妙地將漠河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氣息相結合,展現這座北方邊境小城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
貴州廣播電視臺等聯合創制的微短劇《大力村超人》,以“平凡人的快樂足球”為主題,講述了貴州榕江土生土長的青年人,共同懷著振興家鄉的心愿,創造了貴州“村超”的鮮活故事,展現出鄉村振興的蓬勃生命力。在“村超”的舞臺上,大多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平凡人,只要懷揣熱愛上場,每個人都可能創造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切身感受足球帶來的快樂。值得一提的是,咪咕“仝舟”AIGC技術也應用片中,為貴州風土人情增添新的打開方式;同時,居中出現的苗族服飾、侗族大歌、蠟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榕江西瓜、牛癟火鍋等特色美食,也讓劇集充滿煙火氣。
短平快并不代表粗制濫造,情節緊湊并不是以“爽”為情緒價值的代名詞,成本低更不是格調低的理由。15部微短劇之所以得以入選并成為精品之作,其關鍵點在于緊緊抓住“精”之要素,在選題創意上下功夫,在劇本上下功夫,在制作水準上下功夫,在思想表達上下功夫,并以具體實踐詮釋了微短劇同樣可以成為精品創作的代名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