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業遍地都是遮羞布,誰撕開,誰曝光,誰就會被報復;
偽裝的平靜,虛假的繁榮,怎么不能掩耳盜鈴呢?
1、多家設計院開始排查員工自媒體賬號
人內心的成見才是我們永遠移除不了的大山,永遠橫亙在你我之間,阻礙交流,最終理解也變成誤解;
就像我們用來記錄工作、發泄情緒的文字或視頻被誤讀為一種控訴,究竟是做賊心虛還是急于掩飾?
華中某設計院統計職工的網絡賬號
看到網友分享,他們所在的設計院開始統計職工在微博、抖音、頭條等平臺的賬號了;
粉絲量在一萬以上的都會被納入統計范疇,個人理解這樣做有兩個目的:降低企業輿論風險,堵死員工傾訴與自我發展的出路。
像開卷有益一樣,個人認為只要不是編造虛假信息,無論是記錄工作生活的細節還是發泄內心苦悶的情緒,表達總比壓抑要好;
但長期以來,我們像習慣影視劇的happy ending一樣習慣了花團錦簇,批評總是不討喜的;
所以,他們總想抹殺不和諧的聲音,就像那些被裁掉的同行,他們的努力和貢獻也在一夕之間化為泡影。
隨著封口行動大行其道,越來越多的同行也都表示,他們所在的院也開始統計了,不但統計賬號,還會統計發布的文章數量,審核內容;
而除了排查,工友們、同行們的舉報也再一次把自媒體博主趕狗入窮巷了;
不止設計院、地產,施工單位也開始排查員工自媒體賬號了,而且力度更大,對于查出來的賬戶主體,要么注銷,要么離職;
最近看到關注了很久的工程博主發文稱:土木某局嚴查員工自媒體,他要注銷賬號了;
說實話看到這一系列操作時,我內心五味雜陳,因為前不久我的賬號也遭遇重創,幾乎一蹶不振了;
這一個多月以來,我無數次萌生過注銷賬號,停更的想法,可是我不甘心;
我不覺得我有多高尚,也從來就沒想做誰的光,只是單純想記錄自己在建筑行業的所見所聞所感,可是連這點奢望都遭到圍追堵截。
我真的挺失望的,要做起來一個賬號非常難,概率小到比中彩票還低,但毀掉一個賬號,摧毀一個博主堅持更新的心力卻很簡單:只需要不停地投訴他......
2、某設計院統計“三失一偏”人員
這一刻,弱者有罪論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近期,看到某設計院發了這樣的通知:要求排查工作群里的特殊群體,像工作失意、心態失衡、行為失常等三失一偏人員;
同時,對于那些天天喊著工資低、辱罵設計院老板的人作為重點排查對象;
看到這樣的通知,除了無奈的苦笑,我不知道還能說什么,做什么;
一直以來,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問題出在了哪里?解決的辦法也不難,可是掌握話語權和分配權的人卻都不約而同地選擇站在了打工人的對立面;
所以,再震耳欲聾的吶喊都叫不醒一群裝睡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