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俄兩國精心設計的"換人方案"瞬間落空,特朗普的停火承諾和普京的聯合國托管提議都撞上了堅實的民意墻。
為何戰火紛飛三年后烏克蘭民眾仍力挺澤連斯基?大國博弈中,這位喜劇演員出身的總統如何扭轉戰局?
作者-山
大國算盤落空
特朗普上臺前那股子蜜汁自信誰都記得,曾拍著胸脯夸下海口:"24小時內解決俄烏沖突",仿佛國際難題不過是他餐桌上的一道甜點。
然而現實卻像一把冰冷的雪水,兜頭澆在這位自詡為"交易大師"的總統頭上。幾個月過去了,俄烏戰火不但沒熄,反而在別爾哥羅德和蘇梅地區愈燒愈旺。
俄羅斯那邊也好不到哪去。普京像個焦躁的棋手,眼見局勢不妙,竟提出讓聯合國"臨時托管"烏克蘭的奇葩提議。
這招棋剛一落下,便被聯合國和基輔同時啪啪打臉,理由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烏克蘭現政府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合法政權,哪來的"托管"一說?
美俄兩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算盤珠子撥得山響,卻總是算不準這個國家的民意走向。他們一廂情愿地以為,烏克蘭人民早已對澤連斯基失去信心,只要推動大選,這位"不聽話"的總統自然會被選下臺。
誰知民調一出,69%的支持率宛如一記重拳,把這些大國的如意算盤砸了個稀巴爛。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特朗普政府越是公開質疑澤連斯基的合法性,呼吁立即舉行大選,烏克蘭民眾就越是團結在澤連斯基周圍。
這種反向操作的效果,恐怕連美國最精明的政治顧問也始料未及。在戰爭的陰云下,烏克蘭人展現出的不是分裂和動搖,而是一種出人意料的凝聚力和韌性。
那么,到底是什么讓澤連斯基在戰火中反而獲得更高的民意支持?為何美俄兩個大國如此低估了這位前喜劇演員的政治手腕?或許答案就藏在烏克蘭民眾日益增長的民族自主意識中。
戰火中的民意向背
烏克蘭民族自主意識的覺醒,恰如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嫩芽,在戰火的灼燒下不但沒有枯萎,反而生長得更加頑強。澤連斯基支持率的飆升,絕非偶然,而是這三年戰爭洗禮下的必然結果。
從"敢死一團"到北約門口死纏爛打,這位身材矮小的前喜劇演員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的韌勁與膽量,讓大多數烏克蘭人油然而生一種偷著自豪的感覺。
或許在和平年代,人們會計較總統班子的腐敗問題或經濟低迷,但槍林彈雨中,誰還有心思去挑政府的刺兒?戰爭這只無形的手,神奇般地按下了烏克蘭社會內部矛盾的"暫停鍵"。
更值得玩味的是,澤連斯基在2024年上半年的外交表現可謂是精明絕倫。當特朗普要求烏克蘭以償還援助為名交出礦產資源時,澤連斯基不但沒有立刻點頭,還把這些"霸道條款"巧妙地透露給了媒體,瞬間將自己塑造成了捍衛國家資源的民族英雄。這一手公關妙棋,直接讓他的支持率從去年的52%躥升至現在的69%。
戰爭的殘酷現實也讓烏克蘭民眾對外部干預的敏感度空前提高。俄羅斯的入侵是對國家主權的直接挑戰,而美國時不時露出的算計眼神,也讓基輔普通百姓心生警惕。
在這種心理環境下,澤連斯基拒絕出賣國家資源的強硬態度,恰好契合了民眾"寧可苦戰,不愿屈服"的集體意志。
這種心理變化,社會學家稱之為"圍攻效應"——當一個群體感受到外部威脅時,內部成員往往會更加團結,對領導者的支持度也會水漲船高。
烏克蘭現在就處于這種狀態,民眾對澤連斯基的擁護,某種程度上是對外部世界不斷施壓的本能反抗。
不過,即便澤連斯基享有如此高的支持率,烏克蘭政壇的暗流涌動從未停止。在這片飽經戰火摧殘的土地上,還有一些蠢蠢欲動的政治力量,隨時準備對這位戰時總統發起挑戰。而這些潛在對手的實力和背景,或許會讓澤連斯基的政治前途面臨更為復雜的考驗。
權力游戲內幕
說起澤連斯基的政治對手,誰能繞得過那位被"放逐"到英國的前軍隊總司令扎盧日內?在俄烏沖突爆發的前二十個月里,這位軍事將領如同戰場上的定海神針,硬是憑借著驚人的指揮才能頂住了俄軍的狂風暴雨。西方媒體甚至不吝嗇地給他貼上了"烏克蘭救世主"的華麗標簽,這可把澤連斯基給醋壞了。
古語有云:"功高震主者,身危矣。"果不其然,去年初,扎盧日內突然被"高升"為駐英國大使——這個聽起來體面光鮮的職位,實則是一張政治流放的單程機票。明眼人都看得出,澤連斯基這招"明升暗降"就是要讓這位人氣指揮官遠離國內政治中心,免得自己睡覺都不踏實。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扎盧日內出人意料地甘之如飴,至今未見他有任何參選意向。這種政治自覺,反倒讓澤連斯基少了一位強勁對手。
而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這位鐵娘子,雖然在2004年"橙色革命"中風頭一時無二,但近年來人氣卻直線下滑。一方面,她那股子權力欲被批評"過強";另一方面,她與俄羅斯天然氣業務的歷史往來,讓不少烏克蘭民眾對她的立場產生揮之不去的疑慮。
戰時大選的合法性問題也是一團亂麻。按照烏克蘭憲法,澤連斯基的總統任期本應在2024年5月結束,但《戰時狀態法》明確規定戰爭期間不得舉行選舉。
這給了澤連斯基一個極好的"法律盾牌",可以名正言順地繼續執政。盡管反對派不時發出質疑之聲,但在戰火紛飛的當下,選舉合法性爭議顯然不是多數烏克蘭民眾的心頭大事。
最具戲劇性的是,特朗普政府一邊指責澤連斯基"逃避選舉",一邊又在暗中與烏克蘭反對派秘密接觸,討論所謂的"大選事宜"。這種公開與暗中的雙重操作,不僅貽笑大方,還進一步加深了烏克蘭民眾對外部干預的警惕。
即使在最樂觀的情形下,假設烏克蘭明天就舉行大選,以澤連斯基目前的民意支持度和政治資源,結果恐怕也難有太大懸念。這一點,或許連特朗普和普京心里都已經門兒清了。
如此看來,烏克蘭的政治走向已經相當明朗,而這又將如何重塑更廣泛的地區局勢?在這場大國博弈的棋盤上,烏克蘭這枚"棋子"似乎正在展現出超乎尋常的主動性,這讓華盛頓和莫斯科的戰略規劃師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他們的全球戰略。
棋子翻身記
烏克蘭這枚"棋子"的主動性覺醒,著實給國際棋局帶來一絲不小的熱鬧。曾幾何時,這個東歐國家不過是大國博弈中的任人宰割的羔羊,如今卻學會了土耳其那套左右逢源的絕活。
就像一個本該乖乖聽話的孩子突然翅膀硬了,既不愿向俄羅斯屈服,也不再對美國唯命是從,這種操作屬實讓華盛頓和莫斯科都措手不及。
土耳其多年來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玩的那套"搖擺術",確實堪稱地緣政治的教科書級案例。它能從美國手里拿武器,轉頭又和普京稱兄道弟;既要北約的安全保障,又不放棄和俄羅斯的能源合作。這種八面玲瓏的外交姿態,看似不忠不義,實則是小國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的高超技藝。
澤連斯基近期的一系列操作,分明透露著向土耳其學習的野心信號。一方面他堅持要西方提供更多武器援助;另一方面卻又不愿在礦產資源問題上向特朗普低頭,甚至還把談判草案拖了又拖。這種既想獲得援助又不愿完全屈從的態度,讓華盛頓的政治精英們火冒三丈卻又無可奈何。
最讓特朗普頭疼的是,他原本的"亞太優先"戰略正因烏克蘭問題而舉步維艱。減少在歐洲的戰略投入、集中資源對付中國,這本是特朗普的核心戰略訴求。
誰知澤連斯基不但沒有配合美國的停火計劃,反而在別爾哥羅德開辟了新戰場,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讓特朗普的戰略布局支離破碎。
和平前景方面,澤連斯基立場也是一丁點都不含糊:要談可以,但領土問題絕不讓步;要停火也行,但必須有西方軍隊駐扎烏克蘭。這兩條幾乎等同于直接向普京宣戰書,毫無談判余地。而隨著他支持率的飆升,這一強硬立場恐怕還會更加根深蒂固。
最具嘲諷意味的是,特朗普和普京越是試圖干預烏克蘭內政,就越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們的每一次干預,都在無意中強化了烏克蘭民眾的民族認同感和對澤連斯基的支持。這種"反向助攻"的效果,堪稱國際關系中的一出活生生喜劇。
如今,烏克蘭已不再是任人擺布的小國,而是懂得利用大國矛盾謀求自身發展的"政治老手"。這種角色轉變,不僅重塑了歐洲安全格局,也給其他處于類似處境的小國提供了一個頗具啟發性的案例。
結語
烏克蘭的選舉迷局反映了戰時民主的復雜性。澤連斯基的高支持率既是民族危機中的團結表現,也是烏克蘭人民追求獨立自主的體現。
特朗普和普京或許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烏克蘭策略,與其試圖更換"棋子",不如尊重這個國家的自主選擇。
在大國博弈的棋盤上,有時棋子也會有自己的想法。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