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在2025年兩會后,接受了本報的專訪。他坦言,自2016年當選以來,始終秉持“法治工匠”精神,深耕國家治理與民生議題。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圍繞“推動大灣區設立聯合國地區總部”、“構建涉外法治人才高地”、“探索中國特色國際公證服務體系”等核心提案,提出了一系列兼具戰略視野與實操價值的方案,并披露其當選感言與履職心路,并就香港如何服務國家戰略作出了鄭重表態。
兩會感言:以赤子之心擔時代使命
“當選全國政協委員,這不僅是一項崇高的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何君堯在接受采訪時,神情莊重而充滿深情地說道。
作為從香港走來的政協委員,何君堯深切地明白自己肩負著雙重的使命。一方面,要立足香港這片土地,深耕細作,全心全意服務市民,了解他們的所思、所盼、所憂,積極為他們發聲,為香港的繁榮穩定添磚加瓦;另一方面,還要胸懷國家發展的宏大格局,站在時代的潮頭,為國家的發展獻計獻策,貢獻自己獨特的智慧和力量。
回顧過往的履職生涯,何君堯始終以 “躬逢盛世、勠力同心” 的堅定信念嚴格要求自己。這一信念猶如燈塔,照亮他前行的道路,讓他在履行職責的道路上,不畏艱難,奮勇前行。他還充滿信心地承諾,未來他將繼續以專業的知識、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用精準而務實的建言獻策,踐行 “為國履職、為民盡責” 的莊嚴承諾,展現政協委員的風采與擔當。
談及履職感悟,何君堯微微頷首,目光中透露出堅定的神情,特別強調道:“法治,無疑是夯實國家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石,更是推動香港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核心關鍵所在”。他進而語氣鏗鏘地表示,自己未來將持續全力推動兩地在規則層面的緊密銜接,充分發揮法律專業優勢,憑借自己的智慧和經驗,精心打造、用心筑牢民心相通的橋梁,為兩地的交流與合作注入強大的動力。
粵港澳大灣區:以創新之姿破局國際困局
在國際輿論的廣袤舞臺上,“西強東弱”的格局由來已久,猶如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在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東方國家身上。然而,何君堯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提出了一個極具前瞻性的構想——“推動聯合國地區總部落戶大灣區”。
何君堯深刻指出,在當今全球化的大潮中,全球經濟重心正穩步地轉向亞洲這片充滿活力與潛力的大陸。亞洲國家憑借自身的智慧和努力,在經濟發展的賽道上一路疾馳,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然而,與之不相稱的是,國際話語權依舊牢牢掌握在西方少數國家手中。這種不平衡的局面,不僅限制了亞洲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也不利于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
而粵港澳大灣區,憑借其獨特的“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和聯通世界的優越區位條件,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亞洲乃至世界的舞臺上。這里既有內地廣闊的市場和強大的資源支撐,又有港澳地區與國際接軌的成熟經驗和先進理念。“大灣區具備成為全球治理改革試驗田的天然稟賦和堅實基礎。”何君堯滿懷信心地說道。
一旦聯合國地區總部落戶大灣區,其意義將遠遠超出地理范疇。這一舉措將極大地增強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使他們能夠在全球治理的舞臺上發出屬于自己的聲音,表達自身合理的利益訴求。更重要的是,它將向世界全面展示“多元共生”的中國智慧。何君堯強調:“我們要用規則創新打破西方長期以來的壟斷局面,讓大灣區成為展示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的全球治理樣板,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鍛造涉外法治“護航艦隊”:助力企業破浪出海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揚帆起航,駛向海外市場。然而,在國際競爭的激烈環境中,不少企業卻頻繁遭遇海外合規審查的重重阻礙,猶如航行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遇到了暗礁險灘。針對這一痛點,何君堯挺身而出,主導推出了“涉外法律人才萬人培訓計劃”。
何君堯憂心忡忡地強調,當前我國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嚴重短缺,全國僅有1.5萬名律師具備涉外法律服務能力,這與我國日益崛起的大國地位和蓬勃發展的外向型經濟的需求極不匹配。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培訓計劃聚焦ESG合規、國際仲裁、反壟斷等核心領域,精心設計課程體系,邀請國內外頂尖法律專家授課,確保培訓內容的權威性和實用性。
不僅如此,為了確保培訓效果,使培養出的涉外法律人才能夠迅速適應實戰需求,何君堯還提出了獨樹一幟的“三步走”實踐方案:
跨境研習:跨越國界的知識探險
組織律師赴東南亞、聯合國機構實地考察,讓他們親身感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文化,熟悉國際通行規則。在這個過程中,律師們將與國際法律界人士深入交流,參與實際案例分析,拓寬國際視野,提升專業素養。
港澳協同:攜手港澳共筑法治高地
充分發揮港澳地區在國際法律領域的獨特優勢,推動香港律師通過資格互認參與大灣區法律事務。這將促進內地與港澳地區法律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實現優勢互補,為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培養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
智庫支撐:搭建涉外法治的智慧燈塔
聯合高校與企業共建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匯聚各方智慧,開展前沿研究和實踐探索。智庫將為企業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和風險預警服務,為涉外法律人才的培養提供理論支持,助力企業在海外市場的航行中避開風險,穩健前行。
法治紓困民生:“分流機制”為司法減壓賦能
在全國司法體系的運行過程中,法院面臨著“案多人少”這一嚴峻且亟待解決的困境,這一現狀不僅考驗著司法資源的承載極限,更影響著司法效率和公平正義的實現。對此,何君堯深入調研、精準剖析,提出了一套極具創新性和實踐意義的“調解—仲裁—訴訟”三級分流機制。
何君堯憂心忡忡地指出,當前法官年均辦案高達354件,如此龐大的辦案量已然成為透支司法資源的危險信號。長此以往,不僅會使法官身心俱疲,難以保證案件辦理的質量,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司法體系的正常運轉,影響民眾對法治的信心。
為了從根本上緩解這一問題,何君堯建議通過立法的強制力推行調解前置程序。這一程序的推行,有望將大量的民事糾紛在源頭進行有效疏導,預計可成功分流800萬民事糾紛,從而使司法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讓法官能夠集中精力處理更為復雜、棘手的案件,切實提升司法效率和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何君堯對佛山中央法務區的創新實踐給予了高度贊譽。他認為,在佛山中央法務區,“東方經驗”——調解與大眾所熟知的現代法治實現了有機結合。這一結合,生動地證明了調解作為一種解紛方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顯著優勢。通過調解前置程序,許多原本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和資源的民事糾紛,能夠在更加溫和、協商的氛圍中得到妥善解決,既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又緩解了司法系統的壓力,真正實現了法治資源的優化與整合。
香港角色:做國家戰略的“超級聯系人”,賦能經濟、破壁文化、平衡民生
何君堯深刻指出,在全球經濟格局不斷演變的當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應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立足“金融中心”定位,在綠色金融與科技創新領域發力。
在全球對可持續發展高度關注的背景下,綠色金融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的重要力量。何君堯強調,香港擁有完備的金融體系和豐富的金融資源,具備在綠色金融領域大展拳腳的堅實基礎。同時,大灣區匯聚了全球頂尖高校,這些高校在科研創新方面具有強大的實力和深厚的積累。香港應當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積極搭建高效的合作平臺,匯聚各方優質資源,推動科研成果與產業需求緊密對接,加速科研成果向產業動能的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為助力這一目標的實現,何君堯透露,目前正積極推動設立“大灣區綠色科技基金”。該基金將為綠色科技項目的研發、孵化和產業化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有望成為推動大灣區綠色發展的重要資本引擎,引領香港在大灣區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占據更為關鍵的位置。
文化破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之魅力
“香港,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城市,是中西文明交匯的獨特節點,更是肩負著傳播中華文化重要使命的使者。”何君堯以其獨特的視角,對香港的文化角色進行了深刻的闡釋。
以西九龍文化區為例,何君堯充滿期待地暢想未來:“我們要讓故宮文物展、非遺工坊成為世界讀懂中國的窗口,用文化自信打破偏見。”故宮文物展作為中華文化瑰寶的集中展示平臺,將向世界展示中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非遺工坊則能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親身感受中華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與創新,領略非遺技藝的精湛與靈動。
通過對這些文化展示和體驗項目的精心打造與推廣,香港不僅能夠吸引全球目光,更能以文化為紐帶,增進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友好合作,讓中華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梯級平衡:破解房地產爭議困局,助力香港住房難題破解
香港的住房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針對這一難題,何君堯經過深入調研與思考,提出了“保障剛需、激活存量”的創新解決方案。
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公屋政策在保障基本民生住房需求方面的關鍵作用。公屋作為政府為低收入群體提供的住房保障形式,對于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香港應當進一步完善公屋政策,確保其公平、公正、高效地惠及真正有需要的民眾,為弱勢群體建立起安居樂業的堅實保障。
另一方面,要善于運用現代金融工具,如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盤活存量資產。這些存量資產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通過合理的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運作,能夠實現資產的高效配置和增值,進而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最終實現保障剛需與盤活存量的有機統一,達成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為香港居民創造更加美好的居住環境。
法治創新:構建“中國式國際公證體系”
在當今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的時代格局下,何君堯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高瞻遠矚的視野,創造性地提出了構建“一帶一路特色公證服務”的宏偉構想。
他深刻地認識到,現行國際公證體系長期被西方主導,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證服務的公平性與發展性,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構建自主可控的認證渠道顯得尤為迫切。基于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設性的建議:
從機制創新層面來看,這一舉措恰似借鑒香港回歸前司法部委托公證經驗的智慧傳承與創新發展。積極推動內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雙邊認證協議,這一舉措猶如搭建起一座座互通有無的橋梁,能夠在不同國家的法律體系與公證需求之間建立起有效的連接機制,不僅為跨境事務中的公證服務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更有助于加強沿線國家間的司法合作與互信。
在技術賦能方面,將目光投向了極具創新性的區塊鏈技術。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跨境文書的核驗需求日益增長,而區塊鏈技術以其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恰似一把精準的鑰匙,為跨境文書實時核驗開啟了高效能的大門。這一技術的應用,將為公證服務注入強大的科技動力,極大地提升認證效率,讓跨境公證服務如同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更加快速、精準地適應日益復雜多變的國際需求。
而在人才儲備方面,他明確提出要著力培養精通國際規則的涉外公證員隊伍。因為在這個人才競爭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支專業素養極高、精通國際規則的涉外公證員隊伍,就如同國際公證服務領域的先鋒隊,他們將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國際公證舞臺上展現中國力量,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在公證服務領域的深度合作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從而推動“一帶一路特色公證服務”不斷向著專業化、國際化方向大步邁進。
履職心聲:以專業精神詮釋責任擔當
何君堯擲地有聲地坦言:“政協委員不是‘光環’,而是‘鏡鑒’。”每一次參會,他都仿若行走于薄冰之上的行者,心懷敬畏,唯恐辜負人民的殷切期待。他的腳步堅實而有力,在 2025 年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已然精心打磨并提交了 11 項提案。這些提案,猶如 11 顆熠熠生輝的星辰,重點聚焦在稅收優化、知識產權保護等諸多關鍵領域。他目光堅定,信心滿滿地宣告:“我力爭 5 項提案年內立案,用實際行動切實推動民生改善!”每一個字,都傳遞出他心系民生、為民請命的熾熱溫度。
談及未來規劃,何君堯的眼神中綻放出無比堅定的光芒。他堅定地表示:“我將繼續充分釋放‘法律 + 政治 + 經濟’復合背景的獨特優勢,絕不滿足于只做國家戰略的建言者,更要勇挑重擔,身體力行地做香港與內地融合的踐行者!”那擲地有聲的話語,仿佛是他向未來發出的莊重誓言,在空氣中久久回蕩。
“大灣區是中國的機遇,更是世界的機遇。”何君堯用這句蘊含著深刻洞察與宏大視野的話,凝練地總結了其履職理念。他用行動描繪著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從竭力推動國際話語權重構,讓中國聲音在世界舞臺更加響亮;到全力以赴鍛造涉外法治鐵軍,為國家的法治建設筑牢堅實防線;從披荊斬棘破解司法困局,為公平正義開辟前行道路;再到精心擘畫香港新篇,助力香港續寫繁榮傳奇。這位被譽為“法治匠人”的杰出人物,正以其精湛的專業精神,在時代的舞臺上書寫著新時代的壯麗答卷——而這,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注腳,是香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的生動見證。
在這波瀾壯闊的時代浪潮中,何君堯宛如一顆璀璨的星辰,照亮著香港前行的道路,引領著無數人為香港與祖國的美好明天,奮勇拼搏,砥礪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