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報”
新增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能力2100萬噸/年,綜合利用率達到53%,較“十三五”末提升25個百分點;投運工業固廢信息管理系統,制定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用于礦坑回填修復治理等5項地方技術規范,累計建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20個;創新推行“精準監管+暖心服務”模式,將危險廢物跨省轉移行政審批時限壓縮50%……
榆林作為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工業固廢產生量逐年增加,面對固體廢物治理難題,近年來,全市堅持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按照“減增量、去存量”思路,突出綜合利用導向,通過政策引領、技術賦能、鏈條延伸、服務升級等多項舉措,持續加大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力度,推動固體廢物“變廢為寶”,為城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政策先行筑牢綠色發展根基。榆林先后出臺《榆林市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試行)》等政策文件,明確重點方向,從規劃引領、簡化審批、稅收支持、財政獎補、產品推廣等方面推進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嚴格固廢管理目標,確定了2024年、2025年全市新增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分別不低于53%、60%,歷史貯存量有序減少的年度目標,同時細化分解固廢治理任務,進一步夯實政府屬地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形成工作合力。
同時,堅持技術創新引領,上線運行工業固廢信息管理系統,對370家重點產廢企業和165家利用處置企業實施數字化監管,規范工業固廢產生、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全過程監管,不斷提高工業固廢環境管理信息化、實時化、精細化水平。積極推進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鏈建設,確定了建工建材、回填充填、高質利用和跨產業鏈接等4個方向,全市共確定了82戶固廢重點管控企業名單和35個固廢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目前累計建成20個示范項目,新增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能力2100萬噸/年。借鑒內蒙古經驗開展工業固廢協同礦山修復試點,榆陽、府谷等地4個項目已投入運營,新增處理規模6500萬立方米。
此外,以柔性監管護航產業生態優化,創新推行“精準監管+暖心服務”模式,將危險廢物跨省轉移行政審批時限壓縮50%,2024年累計辦理危廢跨省轉移審批75件,協調貴州、內蒙古等多地生態環境部門為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幫助指導4家經營單位高效完成許可證變更。
在強化非現場執法方面,榆林運用在線監測、走航車、無人機等技術手段開展專項檢查,并對管理規范的守法企業則最大限度減少干擾。結合黃河流域“清廢行動”“利劍治污”等工作,聯合相關部門組織開展重點行業、重點縣區、重點項目專項執法檢查和大排查,督促涉廢企業嚴格執行排污許可、環保“三同時”等制度,嚴厲打擊固廢違規處置、非法傾倒等違法行為,保持環保高壓態勢,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記者 閆景 實習生 羅媛媛
編輯 強小強 校對 劉雅嬌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