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喜料理
嘗鮮餐廳|昆都
傲客自費試吃第1153家 嘗鮮評級通過第610家
朋友是昆明土著。她說這家日料店,她從小學就開始吃了,是周邊小學和高中的學校后食堂。
盡管她輕描淡寫,而我卻發出羨慕的尖叫:我還在玩泥巴,你就開始吃電視里才有的“wasabi”了?!
下午剛過放學時間,店里已經熙熙攘攘,檐角的旗子被風吹起,店主夫婦比當年更多了些默契,在后廚和吧臺間往返,點單出餐都十分麻利。
盡管門店很小,客人總是很多,經常沒位置;偶爾一份牛丼飯或一碗拉面,是當年心心念念的每周一次好成績的獎勵品。
溫泉蛋顫巍巍晃著,呼呼拌開,蛋黃裹住米粒時泛起油潤的光,像給米飯鍍了層金箔。洋蔥絲炒至焦糖色,裹著薄切肥牛浸在琥珀色醬汁里,甜味滲進牛肉每道肌理。
蛋液裹住牛肉,形成類似絲綢的滑潤質地。甜津津的甜椒和洋蔥,是解膩的不二法寶,讓人不自覺加快扒飯節奏。
隔壁桌的年輕父親在熟練地點單,剛放學的男孩校服袖口沾了醬油漬,全然不顧地打著游戲,姍姍來遲的妻子匆匆落座時,丈夫默默將涼透的炸蝦夾到自己碗里,把剛出餐的壽司推到女人面前。
朋友說:感覺自己穿越了,當年也是這么和家人一起來打牙祭。自己最愛的櫻花壽司現在已經不單賣了,只能在組合便當里窺見它的身影。
擺盤也不是高雅清冷的日料店那種:一個大長盤就放一個手握。我們點了三個口味,全部熱熱鬧鬧地盛在一個方盤里。
鵝肝的焦糖色脆殼裂開時,油脂如熔巖漫過醋飯上的炒芝麻。內臟的豐腴被山葵泥刺破,鼻腔泛起清冽的痛感。
鵝肝表面烙著焦糖色,一口咬下是類似慕斯般的膏脂、油潤,醋飯里摻了碾碎的炒芝麻,顆粒感恰好攔截了膩味。
鮮切的嫩黃芒果托著去殼的蝦肉,甜蝦順從地蓋著海苔被。
海苔包裹在飯團上,山葵的辛辣攀著芒果的甜向上突圍,咬下時發出類似踩碎薄冰的聲響,在鼻腔炸開熱帶雨林式的混戰。
朋友吧唧吧唧地吃,眼角泛起淚光,我以為她懷念過去而感動,她卻捏起鼻子表示只是山葵蘸多了。
熟度剛好的牛油果泥摻著山葵末,青綠與淡黃蛋黃醬交織。山葵的刺激被牛油果脂香馴服,再多吃一只就有點膩了。
盡管店很小,該有的日料組合可一樣不少,趁著夜色漸晚,日式小燒烤也適時登場。
雞橫膈膜是位于雞胸腔與腹腔之間的部位,也是燒鳥里的香餑餑部位,纖維細膩且略帶彈性,入口既有肉的嫩感,又有類似脆骨的嚼頭。
嫩韌多汁,微彈牙,野性香氣油脂香。醬汁在炭火中凝成琥珀脆殼,咬開時肉汁混著煙熏香濺在舌面。
比起秋刀魚,朋友更愛魚籽滿滿的多春魚。魚皮烤出細密氣泡,脆如糯米紙,脊骨也烤至酥透。
很懂事的魚,除了皮就是籽,肉只有很薄一層,魚籽在齒間破裂的觸感,像捏爆無數微型鮮味炸彈。
小時候看日劇,最感興趣的食物就是“可樂餅”,念出來就覺得很好吃的三個字,也是許多人接觸日料的敲門磚。
金黃面包糠裹著馬鈴薯泥,外殼碎裂時簌簌落渣,內餡涌出、軟糯香甜。
天婦羅蝦就有些一般,炸衣稍顯厚重,咬破脆殼時,天婦羅內部蒸騰著水霧,芯子軟糯,少了些炸物的酥脆感。
和朋友分食最后一塊天婦羅蝦,在半空僵持:“天婦羅蘸醬油還是蛋黃醬?”
盡管畢業多年,遇到吃的還是一樣幼稚。店主過來撤盤時,盤子掠過桌面的醬油漬,在木紋上拖出淡褐的尾跡,就像10多年前某個下午,校服袖口蹭出的痕跡。
夜色微暗,老板娘婉拒了準備排隊的食客,后廚傳來玉子燒翻面的滋滋聲。穿附中校服的獨行少年挨著我們坐下,手里捏著一瓶波子汽水。
這樣隱匿在巷子里的街邊小店,口味并說不上多么驚為天人,但總有人在回憶,也總有人在創造回憶。
濱也·日式料理 | 順城
江戶日本料理 | 同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