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張副總召集一個全系統的大會,通知要求二級企業的正職領導務必參加。單位正職領導趙總對小林說:“我下午有點事兒,你去替我開這個會”。
趙總給小林說的時候就有點晚了,小林緊趕慢趕還是遲到半分鐘,張副總坐在臺上問小林:“趙總呢?”小林回答說:“趙總有事,讓我來開會。”張副總發火了,重重一墩水杯,沖小林吼道:“你有資格開這個會嗎?”
小林剛準備彎腰落座,聽見張副總的訓斥,當場就尷尬了,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會場上一片安靜,一根針掉地方都能聽見,小林手足無措,弱弱地問道:“那我走?”
也許是參會人員看過那個“那我走”的段子,頓時發出吃吃的笑聲,氣得張副總再次一墩水杯說道:“開會!”幸好旁邊的領導拉拉小林的衣袖,小林這才借坡下驢坐下來。
小林百般委屈、滿腦子尷尬,整個會議都走神了,一點內容沒聽見去。小林像不像初入職場的我們,崗位“牛馬”兼“出氣筒”外掛“背鍋俠”,老實巴交,領導讓干啥干啥,被上級訓斥也不知如何應對。發生這種尷尬場景,主要還是因為小林心態差、情商低,高情商應該這樣做!
【一】小林背鍋成出氣筒。
單位里,總有一些領導“官本位”思想太重,“官架子”端得太高,自己召集開會,非要讓正職領導參加,方能彰顯自己的地位,如果正職領導不到場,就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不受尊重,被人藐視了。其實,這也暴露出自己內心的不自信,下級找人替個會,也是人之常情,人還能沒點其他事呢!
按道理說,張副總召集全系統的會議,要求下級正職領導參加,本身就有點“越位”了,一般情況下,應該要求分管的副職領導參會。張副總看見下級正職趙總找人替會,表面上訓斥小林,實則是發泄對趙總的不滿。這種不滿在這個時刻爆發,其實只是一個發泄點,張副總早就對趙總不滿意了。
小林這是替趙總當出氣筒了,這個時候非常考驗小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張副總沖小林發火只是表面,其實是當眾罵小林的上級趙總,也是當眾罵給其他參會人員聽的,變相的殺雞儆猴,你們敢不尊重我,我就大開殺戒!
遇到這種情況,你沒什么可糾結的。本身不是你的問題,完全可以詢問大領導:“我沒資格,那這會我還要不要開,要不要回避?”領導讓你走,你就走人唄。
你回去給趙總匯報,就說“張副總當眾發火了,你做好解釋準備”。其實,這種事情你也瞞不住,其他參會人員早就給趙總通風報信了,你就實話實說吧,然后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就當什么也沒發生唄。
中國微信公眾號500強(新榜)@職場火鍋,央企20年老江湖,從基層技術員到集團總部中層,既有經驗體會更有血淚教訓。新建《央國企成長圈》星球號,從正反兩方面分享實戰技術,希望能夠幫到您!長按下面碼,試運營期一折優惠。 職場火鍋
【二】處理不當造成“三輸”局面。
小林當著一群領導的面被上級領導訓斥,如果用簡直的直線思維,問大領導“我是走還是不走”,其實,暴露出小林的低情商和學生氣,反而在這種高端場合“丟了分”!
其實,越是這種場合,越要把壞事變成好事,把自己的戲份演足,讓大領導認識你并高看一眼,讓一眾“中領導”賞識你,讓你的領導感謝你。
第一,要判斷張副總為什么要發這么大的火?排除張副總平時就對趙總不滿的因素外,有沒有趙總的問題呢?比如,這種會議,確實針對正職領導的,趙總缺席是有問題的。也許是趙總沒跟張副總請假,也沒跟張副總請示能否讓下屬來替會,趙總還是有問題的。張副總發火也是情理之中。
第二,張副總發火,雖然暴露出他的格局和修養不夠,但也是有情可原的,畢竟這是下屬挑戰上級的權威。小林處理不當,也讓張副總下不了臺,那么,就會被上級領導打上“不懂事”的標簽,從此仕途不順。
第三,張副總發火,雖然不是沖小林的,但也是沖小林直接領導的,如果小林處理不當,也連累直接領導被問責,就造成了一個“三輸”局面——張副總沒面子、趙總要挨批、小林不落好且當眾留下壞印象。
【三】高情商贏得多重機會。
遇到領導讓你去替他開一個規格很高的會議,首先要有防范意識,預判到大領導可能要過問的情況,所以,第一要務是預防發生這種當眾質問的情況,提前十分鐘到會場,悄悄坐在后排,盡量不要暴露目標。
如果遇到了大領導當眾訓斥的局面,如何高情商應對呢?主要有三種應對方式:
第一種,無為而治。
裝可憐,不吭聲,讓大領導順利發泄、理順情緒。大領導吼你“有資格替這個會嗎?”你不要詢問“我走不走”,而是裝作委屈、可憐、無奈的樣子,站在哪里不說話,當大領導發泄完了,如果沒再說你出去,那你就默默坐下來。
第二,提供臺階。
張副總控制不住情緒,當場發火已經失態了,他也需要一個合理的臺階下。這個時候,高情商者會及時提供臺階,讓大領導借坡下驢就行了。面對"資格質疑",你的第一原則是保持鎮定,深呼吸三次,讓理性重新主導思維。
切記!此時此刻,肢體語言比言語更重要——保持挺拔的姿勢和穩定的眼神,向大領導傳遞出“非對抗”的信號。你可以平靜地說:“趙總緊急處理單位的突發情況,委托我代表他參會,特意囑咐我要認真記錄、及時傳達,保證他能準確貫徹落實!我只有記錄的資格,但我會準確傳達您的指示!”
這種回答展現出你的多重優勢:替趙總解釋了缺席的客觀理由;表明你的替會授權來源,不是隨意的而是正式的;表達你的職業素養,把問題引向具體標準而非“資格”問題;替趙總表達了單位對張副總權威的尊重,會后要準確落實您的指示精神。
第三種,化危為機。
張副總訓斥"你有資格開這個會嗎?"這句話像一把“利劍”,直指小林的尊嚴。這其實是一個職場危機。
低情商者的第一反應一般有三種:
一是防御性的——“是趙總讓我來的”。你雖然陳述了事實,卻隱含了推卸責任的意味,給在場的所有領導留下缺乏擔當的印象。
二是對抗性的——“那我走?”這是更糟糕的對抗,直接將對話推向沖突,徹底關閉了緩和的可能性。氣頭上的張副總很可能脫出而出,“滾出去”。
三是防御+對抗性的——“我只是按領導要求來的”。表面上看似中立,實則暗含被動和無奈,無形中削弱了自己的職業形象。職場心理學家指出,這類防御性回應會激活對方的對抗心理,使對話陷入"攻擊-防御"的惡性循環。張副總可能會怒吼:“你沒腦子嗎?讓你干啥就干啥!”
以上三種回應不僅無法化解危機,反而會讓局面更加尷尬。
這種規格的會議,趙總讓你替他開會,本身代表了他對你的信任。遇到這種突發的職場危機,你既要維護張副總的權威,也要維護趙總的形象,更要展示自己的情商,需要化危為機的高情商技巧!你放心,你維護趙總的形象,一定要趙總高看你一眼,也會讓其他領導投來欣賞的眼光。
你可以用建設性的語氣回應道:“趙總知道這次會議的重要,已經安排我準備了相關材料!雖然我無資格開會,但我會認真記錄,會后立即匯報,配合趙總跟進落實!24小時內給您報告一次!”
這種回應承認了權限邊界的同時強調你的準備充分,及時表態立即跟進落實,有效緩解上級領導的顧慮。
真正的高情商還要懂得化危為機之后的跟進與關系修復。小林散會后,應采用“事實+感受+建議”的框架向趙總匯報真實情況:“趙總,張副總發火了,很在意您的缺席!建議您提出落實方案后及時匯報”。這樣既說明了情況,又提出了建設性方案,避免顯得抱怨。這種主動跟進行為能將負面經歷轉化為展示責任感的機會。
PS:心理學家發現,妥善處理上級質疑,展現了情緒管理、危機應對和關系建設等關鍵能力,往往在領導力潛質評估中獲得更高分數。所以,高情商者都懂得,危機時刻恰恰是展現職業素養的絕佳機會,大幅提升個人形象,贏得更多的個人發展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