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為了挖掘盤活紅色資源,傳承紅基因,涵養家國情懷、弘揚紅色法治精神,鑄造中華民族凝聚力;為了鞏固拓展提升中馬峪文旅建設成果,著力提升中馬峪的知名度美譽度和文化貢獻度,加強相關單位的資源共享互補合作,促進紅色文化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和文化新村建設、共創共享美好生活,為打造文旅強省強市強村助力增輝。“打造中馬峪紅色法治文化旅游品牌座談會”于2025年4月10日,在贊皇縣中馬峪舉辦。
坐落在距縣城25公里的太行山深山區的中馬峪村是革命老區重點村。是“中馬嶼事件”的發祥地。楊秀峰、陳錫聯、秦基偉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塊革命根據地上指揮晉冀魯豫邊區的敵后抗戰工作,并頒布了涉及土地、婚姻、民事調解等諸多法律法規。2016年5月20日,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將中馬峪村審批為“河北省紅色法治教育基地”。2021年3月,石家莊市黨史辦批準“贊皇縣中馬峪紅色法治基地的展陳大綱的批復”.。歷史性還原了抗戰時期樣貌,是我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得以保存下來較為完整的革命司法舊址集群,是現實版的人民司法調解工作的場地再現。
活動由中國服務文化網,贊皇縣文聯、贊皇縣歷史紅色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中共中馬峪支部委員會承辦。
河北省政府參事室研究員、中國服務文化網總服務師陳步峰教授主持。來自省城和贊皇縣的專家、書畫家藝術家20余人緣聚在贊皇縣中馬峪探秘,為中馬峪法制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助力賦能。
一直關注支持中馬峪法治教育基地建設的哲學博士省高院王越飛老院長,專門致電祝賀活動圓滿成功。
大家在村支書胡建立和講解員劉磊的帶領下,依次參觀了楊秀峰故居、承審處舊址,看守所舊址等地。館內珍貴的歷史文獻、詳實的資料記載、逼真的場景復原,生動再現了革命先輩們在艱苦斗爭歲月中,為人民權益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大家還認真聆聽了抗日戰爭期間“中馬峪”事件、“十六字方針”、“五女參軍”、楊秀峰開辟革命根據地等革命故事,感受到革命先烈們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不懈努力。
走進贊皇縣黃北坪鄉中馬峪村映入眼簾的是這樣一幅鄉村秀美畫卷。漫步村中平坦整潔的硬化路取代了曾經的坑洼小道(可滲水不打滑的山坡地面,顯得格外人性化),新砌的山石院墻規整又美觀(昔日破舊不堪的危房已消失匿跡),家家門口的小花壇擺放擺放整齊,村子處處透著生機活力,鄉村環境愈發清爽宜人。省道202公路穿村而過,村內有贊皇縣抗日縣政府承審處等革命舊址紅色文化底蘊豐厚。贊皇縣與中馬嶼將“紅色教育”與“法治教育”相結合依托中馬峪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修繕了中馬峪承審處、民調科、監獄股等司法機構舊址,修舊如舊的修繕了楊秀峰故居。高起點打造“中馬峪紅色法治教育基地”樹立太行老區紅色法治文化品牌。豐富的圖文史料、鮮活的歷史故事撲面而來,把當地的紅色過往與法治進程緊密相連,從熱血抗爭歲月,到如今依法治村一條脈絡清晰展現在大家面前。這里不僅是村民學法好去處,還吸引周邊游客紛至沓來成了熱門“打卡地”紅色教育游初見成效。
中馬峪村支書胡建立和中馬峪紅色文化挖掘發起人張鳳金介紹了近十年中馬嶼紅色文化打撈挖掘的基本情況和心路歷程,分享了許多動人的文化故事。
據中馬峪村支書胡建立介紹。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8月至12月村莊開展了鄉村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總投資1880萬元,村內道路硬化8600平方米修繕歷史文化設施、中馬峪文化活動場地及附屬設施安裝LED太陽能路燈230盞新建河道擋墻1340平方米農村生活污水管道5040米化糞池終端處理設備1臺。
在接下來的座談中。中國作協會員、省委辦公廳原二級巡視員、省采風學會執行會長張炳吉,河北省政法委原二級巡視員閆正國,中共石家莊市委黨史辦副主任劉一江,贊皇縣文聯秘書長馮建林,中國行為法學會亷政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兼調研室主任、國廉評論網執行總監竇蘭芳,贊皇縣紅色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國軍,河北瀛冀律所主任、律師博物館館長陶峰英,河北省文化名人聯誼會長李禾、書記李贊峰、書畫院副院長周琪詔,華北制藥高級政工師、中馬峪紅色文化資源發掘人張鳳金,電影《孔秀》出品人、河北盛麥文化傳媒公司總經理楊敬,河北科大教授主任書法家程俊立,抗美援朝老戰士、飛機制造廠高工王福斌的女兒王紅,抗美援朝兩次一等功榮立者張明祥的小女兒張秀忙,河北省農業聯合會書記賈振嵐、國家評論新媒體副主任畢佳等紛紛發言,高度評價中馬峪兩委和王越飛、竇蘭芳、張鳳金、劉一江等專家領導的擔當貢獻,就如何活化文旅資源,打造文旅品牌、發揮文旅效益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贊皇縣原副縣長、人大原副主任、資深紅色文化專家王占民作總結發言。
大家認為。經過大家不懈的努力,中馬峪的紅色文旅已基本成型,中馬嶼法制教育基地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距離多元化游客的需求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應該百尺竿頭再進一步乘勢而上,活化文旅資源,讓法制資源活起來、動起來,與周圍的紅色景點、和省市縣得法制資源緊密聯系,與得天獨厚的綠色資源太行山資源有機融合,進一步豐富文旅的內容,為百姓和游客帶來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福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效益。
大家認為要充分發揮其得天獨厚的品牌定位,叫響“太行紅色法治奠基地,冀西紅色堡壘村”這個品牌。建議在軟件建設上還要下大功夫,要做到“七個融合”,既:與文旅、文學、研學、民俗、采風、學校、景點的有機融合,做到“八可”可看、可玩、可吃、可住、可采風、可觸摸、可傳播、可回憶。要深入挖掘整理紅色故事,尤其是法制故事,盡快編輯成書;要著手建立紅色法制紀念館;要與省內外的有關景點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要開發生產銷售特色食品,給游客帶來更多獲得感,給村民帶來更多福祉。
大家認為,現在是走完了萬里長征關鍵的踏實的一步。應該進一步加強基礎建設(包括環境的觀賞性舒適性方便性等);進一步提升陳列展覽質量,精心設計陳列大綱,確保內容準確、全面,并反映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要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推廣活動。還可以與文學藝術部門、社團聯系,開展征文大賽、采風活動等,以提高紅色景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要加強與各級文旅旅游部門聯系,贏得更多的關注支持,吸引更多的游客。進一步提升中馬峪法治教育基地的知名度美譽度存在感幸福感和文化貢獻度。
光榮在黨50年的老兵陳步峰再次捐贈服務文化系列書刊,其中有一本宋惠、宋光輝姐倆編寫的《我的父親宋志毅》。宋志毅是開國總理周恩來親自任命的繼楊秀峰后的省高院院長,省政協副主席,是白洋淀淀上奇兵的主要領導人,是開國第一大案的審判長。他的女兒在父親去世多年后才得知父親的傳奇經歷,隨即沿著父親的足跡采訪后玉成此書。還有一本《永遠的白求恩》是平山人趙廷凱公開出版的,介紹白求恩在平山的戰斗經歷。趙廷凱靠一己之力創建了白求恩紀念館和白求恩廣場,其家國情懷可圈可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