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將終:中國不再理會!美承認決策欠妥,不要求中方先打電話
蓉城滄桑大叔
2025年4月10日,美國宣布將中國輸美商品關稅推高至125%,試圖用數字威懾制造恐慌。然而這一次,中國沒有陷入“即時對等報復”的劇本——直到24小時后,即4月11日,中方才冷靜宣布:自4月12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由84%提至125%。
中國這一反制的背后,是一句改寫游戲規則的聲明:“鑒于在目前關稅水平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征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這一表態展現了中國的堅定立場和從容自信,不再被美國的數字游戲所左右,也意味著關稅戰走向尾聲。與此同時,川普在內閣會議上承認關稅決策存在“會帶來過渡性的成本和過渡期的問題”,并悄然放棄“要求中國先打電話”的傲慢條件。這場令全球驚心動魄的關稅博弈,終于從“關稅數字戰”轉向“戰略定力對決”。
24小時靜默期的戰略隱喻
中國選擇在美方行動24小時后回應,絕非偶然。這24小時里,全球資本市場經歷了一場壓力測試:美國道瓊斯指數暴跌5%,中國A股卻逆勢收漲,離岸人民幣匯率穩如磐石。西方媒體驚呼“中國市場的免疫力”,卻未讀懂靜默期的深意——中方用24小時向世界證明,美國關稅威懾已淪為“自傷型武器”。
白宮沉迷于“數字霸權”幻覺:從2018年首輪25%關稅到2025年125%的“極端稅率”,美國共發起12輪關稅攻勢。但中國對美出口額在2024年已降至2008年水平,而美國對華商品依賴度卻不降反升。當美國財長貝森特威脅將中國股票摘牌時,香港交易所旋即表態“歡迎優質中概股回歸”,A股市場更在消息公布后逆勢上漲——資本市場用腳投票,宣告美國“金融武器化”策略的失效。
數字游戲的終局:關稅戰基本走到盡頭
進入2025年以來,中美關稅戰又經歷了多輪升級,從最初的10%到125%,兩國在關稅稅率上的“數字游戲”愈演愈烈。美國以“對等關稅”為名,對中國輸美商品不斷加碼,試圖通過關稅壁壘迫使中國在經貿談判中讓步。然而,中國并未被美方的“極限施壓”所動搖,而是采取了對等反制措施,以牙還牙將關稅稅率同步提升至125%。
而美國對華關稅稅率的瘋狂疊加,猶如華爾街操盤手在鍵盤上隨意敲擊出來的抽象數字。這種&;關稅武器化&;的極致演繹,本質是單極霸權對多邊秩序的絕望反撲。正如精明的投資人士所言:當關稅超過50%的經濟臨界點后,數字的增減已淪為一場游戲。
很顯然,華盛頓的“數字游戲”在短期內看似激烈,但實質上已陷入僵局。隨著關稅稅率的不斷攀升,美國輸華商品的市場競爭力已降至冰點,再進一步加稅對雙方經濟的傷害只具有象征意義。中國明確表態“不再理會美方繼續加稅”,實際上是在向美方傳遞一個信號:美國發起的關稅戰“數字游戲”已經走到盡頭,中國不會再跟!
“不理會”背后的三重破局邏輯
中國聲明“不予理會”絕非消極,而是基于精準的破局設計:
物理破局:實際上,當美國出口中國的商品因84%關稅近乎絕跡時,在施加125%的稅率已無實質意義。這如同拳擊手對著空氣揮拳,反作用力卻震傷自身——美國農業帶因失去中國市場,近三年內破產農場激增40%。
規則破局:中方跳出“關稅對等”陷阱,轉而推進外貿的制度型開放。海南自貿港封關、數據跨境流動白名單、絲路電商合作區等舉措,正在構建“去美國中心化”的新貿易網絡。
心理破局:外媒指出,中國用 “冷處理” 擊碎了西方 “中國依賴美國市場” 的不實論斷。當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第 1000 萬輛整車下線時,業界權威人士坦言:“失去中國市場等同于放棄未來” 。
這種定力背后,是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洞察。20世紀80年代,日本在《廣場協議》中妥協退讓的教訓歷歷在目;而今中國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將戰場從關稅轉移到科技突圍——半導體自給率從2018年的15%躍升至2025年的48%,國產大飛機C919訂單破千架,中國商飛支線客機C909出海印尼和老撾。
在人工智能領域,DeepSeek憑借其在自然語言處理與復雜算法模型上的重大突破,比肩國際頂尖水平,為諸多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還有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實現了量子計算能力的飛躍,在復雜科學計算等前沿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
不僅如此,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品牌已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其先進的電池技術與智能網聯系統還促使整車出口量激增,在全球市場與傳統汽車強國展開正面競爭。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網絡覆蓋128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逐步站穩腳跟,漸漸重塑國際金融格局。
“互利共生” 破局:美式利己主義遭唾棄
美國的關稅戰本欲重塑“美國優先”體系,卻意外加速了單極霸權的崩塌:
盟友反噬:歐盟重啟與澳大利亞自貿談判時,明確寫入“排除長臂管轄條款”;
貨幣突圍:東南亞央行聯合研發“區域本幣結算系統”,2025年一季度對華貿易中人民幣結算占比已突破60%;
規則重構:CPTPP成員國聯合聲明“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變相聲援中國加入申請。
更具歷史意義的是價值觀的顛覆。當美國用關稅逼迫他國接受“美國標準”時,中國在WTO起訴美國半導體禁令勝訴,南非、巴西等37國聯署支持——這不僅是經濟博弈,更是“弱肉強食”與“互利共生”兩種文明邏輯的對決。正如國際觀察家所言:“21世紀的全球化,正在剔除華盛頓強加的利己主義基因。”
關稅戰中的轉向:中國為全球化錨定新的文明坐標
時至今日,美國仍未讀懂時代的變革——當白宮聲稱“收到15國報價”時,這些國家正秘密協商如何繞開美元結算;當美國議員叫囂“對華脫鉤”時,華爾街投行卻在瘋狂加倉中國新能源股票。當美國沉迷于數字游戲的快感,中國已在全球經濟的棋盤上落子布局。這場博弈的本質,是單邊主義與多邊主義的終極對決,是零和思維與共贏理念的世紀碰撞。
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中美博弈的勝負,更是全球秩序重構的曙光。歷史終將證明,2025年春天的這場關稅大戰,不僅是兩個大國的實力消長見證,更是人類商業文明從“權力導向”向“規則導向”躍遷的分水嶺。當未來史學家回望這個時刻,定會記取中國在關稅霸權面前的堅毅果敢、沉穩睿智、絕不退縮的亮劍精神——為全球公平貿易擎起一面反單邊主義、反霸權霸凌、反貿易脅迫的大旗,以無畏的擔當與長遠的目光,為全球化2.0時代錨定了新的文明坐標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