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河北廊坊三河市的一條街道上,一家蜜雪冰城門店的招牌在短短一個月內(nèi)經(jīng)歷了“紅→綠→紅”的反復(fù)折騰,成了全網(wǎng)熱議的焦點。這背后,是一場因城管部門“口頭禁令”引發(fā)的招牌顏色大戰(zhàn)——紅、藍、黑三色被列入禁用清單,商戶被迫自掏腰包改色,甚至醫(yī)院的紅十字標識也被刷成綠色,荒誕操作讓市民直呼:“這是要給城市‘一鍵美顏’,還是‘一鍵毀容’?”
一、政策“三無”:口頭通知、無依據(jù)、無補償
從3月起,三河市燕郊多家商戶陸續(xù)接到城管口頭通知,要求更換紅、藍、黑底色的招牌,理由是“市政工程統(tǒng)一美化”。然而,這一要求既無正式文件,也無法律依據(jù),更無補貼政策。一家早餐店老板算了一筆賬:改一塊招牌至少3000元,相當于半個月白干,“城管說改就改,錢卻要我們自己扛”。
更離譜的是,政策執(zhí)行標準混亂。部分蜜雪冰城門店因?qū)儆?strong>“連鎖品牌”被默許保留紅色,但另一些門店卻被強制改為綠色或灰色;一家黑底招牌的面館因“拖延戰(zhàn)術(shù)”僥幸逃過一劫,而三河市兒童醫(yī)院的紅十字招牌竟被刷成綠色,引發(fā)輿論嘩然后又連夜拆除。市民調(diào)侃:“以后逛街得靠導(dǎo)航,畢竟?jié)M街都是黃綠紫!”
二、導(dǎo)則“打架”:文件成擺設(shè),執(zhí)行靠“加戲”
爭議的源頭是2024年11月三河市發(fā)布的《城市規(guī)劃建設(shè)管理導(dǎo)則》。文件中明確,除連鎖品牌外,普通商戶禁用紅、藍底色,但并未提及黑色。然而,城管部門擅自擴大范圍,將黑色納入禁用清單,還強調(diào)“這是市ZF要求”。
文件本身也充滿矛盾。一方面要求招牌“色淺、淡雅”,另一方面又允許“亮化效果”;一邊提倡“以人為本”,一邊卻用“一刀切”政策抹殺商戶個性。有律師指出,此類口頭通知涉嫌違反《行政許可法》,且剝奪了商戶的知情權(quán)與申訴權(quán)。
三、商戶反擊:改回去!政策淪為“朝令夕改”
面對輿論壓力,政策開始松動。4月10日,燕郊城管部門松口稱:“不心疼錢的話,可以自愿改回原色。”當天,蜜雪冰城等商戶連夜將招牌刷回紅色,而醫(yī)院的紅十字標識也悄然恢復(fù)。
這場鬧劇暴露的不僅是行政決策的隨意性,更是城市治理的深層矛盾。商戶王先生直言:“今天讓改綠,明天讓改紅,到底有沒有譜?”
四、反思:城市治理不是“調(diào)色盤”
城市招牌管理本為提升形象,但三河市的案例卻成了反面教材。專家指出,整齊劃一的“視覺政績”只會扼殺城市活力。相比之下,蘭州、杭州等地通過公眾參與和柔性引導(dǎo)管理招牌,既保留煙火氣,又塑造了文化特色。
結(jié)語
城市的面子,終究是民生的里子。當政策制定者沉迷于“拍腦袋”決策時,不妨聽聽市民的聲音——城市的色彩,不該由幾份漏洞百出的文件定義,而應(yīng)由千家萬戶的燈火與創(chuàng)意共同點亮。
#河北三河城管回應(yīng)招牌禁用紅藍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