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熊璽 文/圖) 在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中,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太白路派出所始終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指引,創新構建“法院+派出所+社區”聯動解紛模式,形成職能互補、資源共享、高效協同的基層治理新格局。2025年3月31日,這一機制在化解一起因物業糾紛引發的鄰里矛盾中成效顯著,成為轄區和諧穩定的生動注腳。
矛盾緣起:從積怨到沖突的鄰里糾紛
2025年3月下旬的一天,一次突然的爭吵打破了小區里原本的和諧。太白路派出所接到轄區某小區居民報警,同一單元住戶何某兄弟與孫某父親因長期矛盾在樓道內發生激烈爭吵,導致孫某父親情緒激動住院治療。經過民警的了解,矛盾根源在于孫某之子作為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多次被何某質疑存在貪污行為,雙方此前已多次發生爭執,積怨日深。
一起鄰里糾紛看似瑣碎,卻可能因情緒激化進一步演變造成更嚴重后果。掌握這一情況后,太白路派出所社區民警岳濤第一時間介入,在發現雙方對立情緒嚴重,認為僅靠一方力量進行調解疏導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此,派出所迅速啟動“法院+派出所+社區”聯動機制,聯合西何社區主任、碑林法院代表組成調解小組,于3月31日在社區警務室開展聯合調處。
聯動調解:專業互補下的高效調解
派出所及時干預,搭建溝通橋梁。作為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線”,太白路派出所民警岳濤充分發揮“主防”作用,通過走訪核實矛盾細節,梳理雙方訴求。針對何某對物業工作的質疑,民警找到物業公司,查找了相關投訴記錄并翻閱了物業賬目,初步排除了孫某的貪污嫌疑,為后續調解奠定事實基礎。同時,所支部主動聯系社區與法院,協調多方資源,確保調解的專業性與權威性。 法院以法明理,厘清責任邊界。碑林法院代表在調解中扮演了“法律智囊”角色。
通過向雙方普及《民法典》《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關于名譽權、侵權責任等條款,明確何某若無法提供證據則可能構成誹謗的法律后果,同時指出孫某家屬因爭吵導致他人住院需承擔的民事責任。通過法律條款的詳細闡釋,清晰而明確的了解到后果和責任,進而促使雙方從情緒對抗轉向理性協商。
社區參與疏導,修復鄰里關系。恰逢社區舉辦“鄰里文化節”活動,社區工作人員專程邀請雙方共同參與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巧妙的引導雙方換位思考,并結合社區公約與鄰里互助傳統,修繕鄰里關系。“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各退一步海闊天空。”西荷社區主任從“情理”角度切入,經過一番實實在在的疏導,最終讓何某兄弟與孫某家屬逐漸放下芥蒂,雙方達成協議:一方面何某撤回不實投訴并誠摯道歉,而孫某家屬則承諾不再采取過激言行。就這樣,一場可能升級的沖突,在聯動機制下化于無形。
機制創新:從“單打獨斗”到“多元共治”
太白路派出所的聯動解紛機制并非偶然成果,而是長期探索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系統性實踐。 構建“警、法、社聯建”制度體系。2024年以來,太白路派出所與碑林法院、轄區社區簽訂《矛盾糾紛聯調合作協議》,通過明確三方職責,讓派出所、法院、社區發揮各自職能優勢,讓矛盾糾紛調解環節具體分解為日常排查、預警分流、證據固定、風險評估、法律指導、案例支持、情感疏導等多個環節并環環相扣。同時,三方每月會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就高頻問題制定專項預案,提前準備,防患于未然。
分級管理,優化處置流程。要想快速有效化解風險隱患,將調解資源高效利用,就要建立一套風險評估體系。太白路派出所通過前期調研及梳理調解警情種類后,創建了矛盾糾紛“紅黃綠”三級風險評估體系,形成了社區網格員——派出所民警——啟動“法院+派出所+社區”聯合調處的三級矛盾調解體系,并將每起糾紛均建檔跟蹤,確保“案結事了人和”,將調解資源最大限度利用,實現效率最大化。今年一季度,太白路派出所通過該機制化解糾紛27起,調解成功率達94%。
“云調解”智慧賦能,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去年5月,太白路派出所民警在處理一起因狗吠引發的矛盾糾紛中,雙方當事人無法按照約定時間到場協商,針對當事人不便到場、情緒對立等情形,太白路派出所創新調解手段,民警聯合社區調解隊通過騰訊會議線上開展調解工作,這種“云調解”模式既保護了當事人隱私,又避免了沖突升級,進一步豐富了調解模式,也提高了化解成功率。目前,“線上調解室”已覆蓋轄區半數以上社區并在持續普及,已累計處理糾紛13起,受到了群眾的高度贊許。
實踐成效:多元調解機制讓成效“看得見”
自“法院+派出所+社區”聯動機制實施以來,太白路派出所的基層治理效能顯著提升。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通過該機制化解的27起糾紛中,94%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群眾滿意度達98%,在收獲良好成效的同時也逐漸彰顯出機制顯著優勢。從“云調解”到“聯動機制”,太白路派出所的實踐印證:基層治理現代化需要“傳統匠心”與“現代智慧”的雙向奔赴。當民警岳濤看著何某與孫某握手言和時,這不僅是一起糾紛的終結,更是法治精神、鄰里溫情、社會理性的共融新生。太白路派出所通過盤活資源、創新機制、優化環節等方面的深入實踐,以“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擔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