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故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國人的種族成份。
民國初建立時,曾使用五色旗作為國旗,國旗上橫列著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代表漢、滿、蒙、回、藏五大民族。
這個國旗維持了17年的壽命,才被取消,原因之一是,還有同樣重要一支的苗民族,未曾列入,同時也忽略了其他少數民族。
不過事實上,漢民族居絕對多數,其他民族居絕對少數。1930年代時,中國的人口約有4.5億,而漢民族4.2億,占94%。其他各民族的總和只不過3000萬,占6%。
中國人是黃種人的一支,與白種人和黑種人有一目了然的區別。
中國人具有黃種人的共同特征,也具有唯有中國人才有的特征。最初到中國的西洋人,往往發現中國人的相貌竟然完全相同,不禁擔心中國人自己之間如何辨識。
這說明中國人自成一個血緣系統,雖經過無數混血,但中華民族單一的元素仍然十分強烈。
最顯著的是體格方面,過去的中國人比較矮小,平均高度165厘米左右(北方人比較高,平均170厘米,南方人平均只160厘米)。這個平均高度遠低于白種人,以致跟白種人談話時,不得不把頭上仰。
中國人對這種現象當然非常不高興。
在諸如籃球之類的競賽上,中國人可以說無力跟旗桿一樣高的白種人對抗,但靈活地跳躍,使中國人在戰場上得到相對的補償。
其次,中國人的眼珠是黑色的;頭發也是黑色的,又直又硬,以致中國人對黑種人卷曲的頭發大惑不解。
最顯著的另一件事是,中國人的鼻子比較低,而體毛比較稀少,因之對白種人的高而大的鼻子,和身上亂草般的體毛最為驚訝。
中國人是什么時候在黃河流域出現的,以及他們為什么不在尼羅河出現,也不在密西西比河出現,而恰恰地在黃河出現,原因如何,我們一點都不知道。
只知道當公元前六世紀時,古中華文明已有高度成就,中國人已建立了強大的組織達1000余年,而遍地仍布滿了使中國人狼狽不堪的野蠻民族——那些被稱為“戎”“狄”的野蠻民族的若干部落,距當時周王朝的首都洛邑(河南洛陽),最近不過三十公里。周王朝的國王有時還得跟他們結盟,有時還被他們趕出洛邑。
然而,大概就在那時候,中國人形成他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特有性格:
第一是確定了農業生活,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民族像中國人這么喜愛耕種。
中國人足跡所到之處,必然地會出現青蔥的農田。一個中國人就是一棵樹,離不開泥土,而且緊抓著泥土,根深蒂固。
第二是中國人喜愛和平,這是由泥土的芳香而來。
游牧民族和商人先天的具有侵略的沖動,農民則根本不喜歡侵略,因為侵略行為和侵略結果都對他沒有直接利益。只有長久的安定,才可以保障田中的莊稼收獲。
第三是中國人日增的保守性,農村是世界上最少變化的社會,缺少刺激和竟爭,不容易產生冒險的和開創的精神。
從這種社會孕育出來的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和教育上取得控制權之后,更使保守的傾向加強。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善良的民族之一,雖然在歷史上不斷出現戰爭,不斷出現殺戮,但任何一個民族的歷史都是如此,不同的是這都不是中國人主動的追求。
只有在受到外來異民族過度的侵略,或受到貪暴官員過度的迫害時,才會發出壯烈的反擊。
中國人真正的英雄氣概和高貴的精神價值,在反擊中全部顯露,也在這種反擊中,滾雪球般地不斷壯大。
有正規歷史記錄的信史時代之后不久,中國人即創造出中國第一個黃金時代——大黃金時代,自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到公元前一世紀的西漢。
這正是中國人的青春年齡,有無窮的澎湃活力去追求進步和勝利,他們使古中華文明光芒四射。
中國人最早的勁敵,是瀚海沙漠上的匈奴人,經過三百年的戰斗而終于把它擊潰。
匈奴一支向西逃亡,引起歐洲民族的大遷移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一支于一世紀時向東漢投降。
四世紀時,匈奴人和散居在中國北部中部各地的鮮卑人、羯人、氐人、羌人五種少數民族,被稱為“五胡”,乘當時的晉王朝因殘酷、愚蠢和長期的自相殘殺而失去控制力之際,紛紛叛變,若干的野心家先后建立了19個獨立王國,造成歷時300多年的大分裂時代。
大分裂時代于六世紀結束,五胡全部被漢人同化。
一個含著五胡血液的新生的中國人,昂然興起,在七世紀時再度發揮他們強大的能力,創造出中國第二個黃金時代。
但在匈奴人遺留下的真空地帶上,又崛起了突厥人,他們先后建立了很多汗國,最著名的是突厥汗國和回紇汗國。
漢人跟突厥人戰斗,也歷時三百年,突厥人的最后一個汗國回紇,于九世紀時瓦解。
盛唐時期,中國北方第一次沒有了外患,可是西南方位于世界屋脊的藏民族,居高臨下的開始入侵。大唐用盡了渾身解數,包括美女攻勢,才把他們擋住。
而北方轉眼間又恢復原狀,契丹民族崛起,統一了突厥故土上的零星小部落,建立遼帝國。
這時已是十世紀了,中原帝國開始衰微。在短暫的五代十國小分裂時代,人數不過十數萬的突厥人的一支沙陀人,就在中原建立了三個短命帝國,并且把以北京為中心的十六個州,出賣給契丹人,使萬里長城的功能全失。
(編者注:五代梁唐晉漢周中的唐晉漢三代都為沙陀人所建。公元895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定國號為唐,定都洛陽。公元936年,沙陀軍將石敬瑭,以幽云十六州為代價,請契丹為援,滅后唐,建后晉,定都汴梁。公元948年,沙陀軍將劉知遠稱帝,建后漢。)
五代十國小分裂時代匆匆結束后,漢人再度統一中國,而且混合著突厥的血液。
但是此時,已不再像魏晉南北朝大分裂時代結束后那么蓬勃振作的立即復興。
這至少由于兩個原因:
一、佛教的傳入,使人認為痛苦是命中注定、無法避免的,但它卻是來世歡樂的種子。反抗暴政、反抗侵略和追求幸福真理的意志,普遍消沉,有時候甚至被認為毫無意義。
二、儒家學派的主流——理學興起,士大夫階層的結構更為堅固,他們運用政府和禮教的力量,阻止任何改革,使商鞅于公元前四世紀時造成的因改革而突飛猛進的奇跡,不能再現——無論是范仲淹,還是王安石,縱然變法有皇權的支持,亦都終以失敗結束。
中華文化至此已進入老境。
到了十二世紀,鮮卑一支的女真人在東北松花江流域建立金帝國,以雷霆萬鈞的力量把契丹人擊潰,把漢民族建立的宋帝國從華北大平原驅逐到長江以南。
十三世紀,匈奴后裔的蒙古人在女真人的背后漠北崛起,如法炮制的把女真人擊潰,再把局促在江南一隅的南宋帝國消滅,將整個中國置于控制之下。
一向以天之驕子自命的漢人,在蒙古帝國中,被列為次于蒙古人和西域人的第三等人和第四等人(淮河以北漢人屬于第三等,淮河以南漢人屬第四等)。
這種遭遇是難堪的,和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情形一樣,野蠻人征服文明人,反而把文明人當作劣等民族看待。
蒙古人統治中國不到一百年,于十四世紀時,被逐出萬里長城。
蒙古人跟一個深入寶山空手而回的粗漢一樣,吸收中華民族的文化太少了,所以在回到他們荒涼的故土之后,仍過著原始的游牧生活。
接替蒙古人統治的是漢人建立的明王朝,這是中國有史以來非常使人倒胃的一個政權,它采取一系列的窒息民族靈性、傷害人性尊嚴的措施,諸如:
一、嚴格的閉關自守,減少或根本斷絕跟外國的貿易和交往,竭力拒絕吸收新的事物和新的文化。
二、建立八股文的科舉制度,士大夫階層范圍擴大,定理學為官方思想,知識分子的頭腦一天比一天僵化。
三、明王朝的皇帝幾乎全是低能、墮落,而又兇暴顢頇的無賴,他們依靠宦官和酷刑治理國家,政治制度和人性尊嚴被嚴重破壞。
于是,中國再次進入悲慘專制境地,疆域萎縮到公元前三世紀秦王朝所奠定的范圍。
這樣的悲劇一直持續到十七世紀,女真人后裔的滿洲人,在東北女真人故土上建立大清帝國,擊潰明王朝,入主中原。
滿洲人帶來了秩序與和平,而且以生龍活虎的沖擊力為中國創造了第三個黃金時代,使疆土洶涌地膨脹。
除了像嫁妝一樣,把東北地區和內蒙古并入中國版圖外,十七世紀合并外蒙古,十八世紀合并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古西域的新疆,共開拓89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幾乎超過明王朝350萬平方公里的三倍,使當時中國的疆域達1240萬平方公里。
六大民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共聚一堂,凝聚成更新的中國人。
滿洲人不久就全部漢化,野蠻人向文明人進化,是值得欣慰的。
但是,可惜的是,在漢化的同時,因他們的固有文化太低,以致除了全盤接受明王朝的政治形態和儒家理學思想外,別無選擇。
接受的結果,使它再無力撥開專制時代殘留下來的沉重壓力,第三個黃金時代很快就被腐蝕。
十九世紀時,西方嶄新的現代文明東來,中國人遂成為世界上被戲弄、被宰割、被作為笑料的丑角。
在外國人眼目中,十九世紀時的中華人,就是“辮子”“苦力”“寬衣大袖”“吸食鴉片”“自私貪污”“馬虎敷衍”“得過且過”,而女人又都是纏足的殘廢。
這是一個使人汗顏的圖畫,但事實卻真是如此。
中國面臨瓜分,中國人面臨淘汰滅絕!
中國人終于覺醒,二十世紀初,占中國人口94%的漢人,從滿族人手中奪回政權,建立民國。滿族人在完成為中國擴張領土的艱難任務后,消失于漢民族同化熔爐之中。
概而言之,中國像一個巨大的立方體,在排山倒海的浪潮中,它會傾倒。但在浪潮退去后,仍昂然地矗立在那里,以另一面正視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沒!
就在二十世紀,使人沮喪的大黑暗時代結束,五千年專制帝王制度結束,悠久的但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也被逐漸拋棄。
奄奄一息的中國人返老還童,英姿煥發,創造出第四個黃金時代,在全世界萬邦之中,充當忠實的和強大光榮的角色,而且成為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今日推薦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